很久以前,南山脚下有个小村庄,村里有个叫阿林的年轻木匠。阿林手艺精湛,为人忠厚,村里人都喜欢找他做活。
这年春天,阿林娶了邻村姑娘秀娥为妻。小两口恩爱有加,只是家境贫寒,仍住在阿林父母留下的老屋里。
一日,秀娥对阿林说:“夫君,咱们这屋子年久失修,房梁都歪了,夜里我总睡不踏实,怕是哪天真要塌下来。”
阿林抬头看了看屋内那根明显倾斜的主梁,点点头:“娘子说得是,我明日就上山伐木,把房梁换了。”
第二天一早,阿林带上斧锯进了山。他寻了一整天,终于找到一棵笔直粗壮的杉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它伐倒运回家中。
不出半月,阿林就换好了新房梁。秀娥高兴极了,当晚做了几个好菜,夫妻二人对饮了几杯。
酒过三巡,阿林有些醉了,秀娥便扶他上床休息。他们的床正好摆在房梁正下方,阿林倒头便睡,不一会儿就打起鼾来。
秀娥收拾完碗筷,也觉得困倦,便吹熄油灯,在阿林身边躺下了。
夜半时分,秀娥忽然被一阵窸窣声惊醒。她睁眼一看,吓得魂飞魄散——只见一条碗口粗的大蛇正从房梁上缓缓垂下,蛇头离阿林的面门只有一尺多远!
秀娥不敢出声,悄悄伸手推了推丈夫。阿林醉得深沉,翻了个身又继续睡去。那蛇被这动静一惊,倏地缩回梁上,不见了踪影。
秀娥一夜未眠,天刚蒙蒙亮就叫醒阿林,将昨夜所见告诉他。
阿林却不以为意:“定是你做梦了。咱们这新房梁光滑溜的,哪来的蛇?”
秀娥坚持道:“千真万确!那蛇通体黝黑,唯有额间一点白,我看得清清楚楚!”
阿林笑道:“便是真有蛇,它住在梁上,咱们睡在梁下,井水不犯河水,有何可怕?”
秀娥见说不通丈夫,便私下找了村里最年长的周老太爷。周老太爷听罢,脸色顿时凝重起来。
“孩子,这可不是小事。”周老太爷捋着白须说道,“老话讲‘床不压梁,梁不压床’,房梁乃一家之脊,承天之重,接地之气。人若睡在梁下,便是被‘压’住了气运。那梁上之蛇,非是凡物,乃是家宅之气所化。它夜间垂下,是要吸取人的精气呢!”
秀娥吓得脸色发白:“这可如何是好?”
周老太爷道:“简单,把床挪开便是。记住,床头也不能对着门,这叫‘避梁避门,安居安然’。”
秀娥回家后,非要阿林挪床。阿林虽不信这些,但拗不过妻子,只好将床移到了墙角。
当夜,果然相安无事。
如此过了三五日,一天深夜,阿林忽然被一阵奇怪的“咔咔”声惊醒。他睁眼一看,只见那条黑蛇又从梁上垂下,这一次竟直接悬在了他原先睡觉的位置上方!
那蛇似乎很是焦躁,在梁上缠来绕去,弄得房梁“嘎吱”作响。
秀娥也醒了,吓得瑟瑟发抖。阿林这次亲眼所见,不由得不信。他悄悄起身,抄起门后的扁担,想要打蛇,却被秀娥拉住。
“使不得!周老太爷说了,这蛇是家宅之气所化,打不得!”
阿林放下扁担,夫妻二人眼睁睁看着那蛇折腾了半夜,直到鸡叫时分才消失。
第二天,阿林去找周老太爷请教。
周老太爷听罢,沉吟良久,忽然问道:“阿林,你换的那根房梁,是从何处伐来的?”
“就在南山阳坡那棵老杉木啊。”
周老太爷一拍大腿:“哎呀!那可是百年老树,据说早有灵性!你伐了它来做房梁,它的精魂不就附在梁上了吗?那黑蛇额间是否有白点?”
阿林点头:“正是,我娘子也这么说。”
“那就对了!那白点便是杉木灵性的印记。它不愿伤你,只是习惯了你的气息。你突然挪床,它自然焦躁不安。”
阿林恍然大悟:“那该如何是好?”
周老太爷笑道:“好办。你且备下三炷香、一碗清水,今晚睡前对梁祝告一番,就说感谢梁神护佑,但人神异路,还请各安其所。然后取红纸剪个八卦,贴在梁上正中。如此,便可相安无事。”
阿林依言而行。说也奇怪,自那以后,黑蛇再未出现。而夫妻二人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阿林的木匠活儿更是名扬四方,连县城里的富户都来找他打家具。
一年后,秀娥生了个大胖小子。孩子满月那天,夫妻二人大摆宴席,招待乡亲。
席间,周老太爷抱着孩子,对阿林说:“你看,避梁而安,家宅平安。老辈传下来的规矩,自有它的道理。这不是迷信,而是让人对天地万物存一份敬畏之心。”
阿林连连称是。从此,他每给人家做家具,都会提醒一句:“床不可压梁,梁不可压床。”这个规矩也就在当地流传开来。
至今,那个地方的人们安置床铺时,仍会避开房梁。若是房间狭小实在避不开,也会在梁上挂个红布条或是贴个八卦图,以求吉祥平安。
老人们常说:房梁承天接地,自有灵性。人睡其下,如卧天地之间,岂能不敬?避梁而居,非是畏蛇惧鬼,而是懂得敬天爱人,与万物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