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阅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洪武二十四年的春天,似乎比往年来得更迟,也更冷。应天城内的杨柳才抽出些许鹅黄的嫩芽,便被一阵倒春寒打得蔫头耷脑,连带着紫禁城重重殿宇的琉璃瓦上,那本应耀眼的日光,也显得有气无力,透着一股难以驱散的阴郁。这股阴郁,并非全然来自天气,更深沉的,是自帝国权力核心弥漫开来的、无声的紧绷与猜忌。

林霄借编纂《洪武大典》之机,将那份关于“前代藩镇地理考略”的札记,夹杂在浩瀚的编纂文稿中,如同将一颗微小的石子投入深不见底的潭水,表面几乎未见涟漪,但其引发的暗流,却已在潭底汹涌激荡。那份札记,经由太子朱标之手,最终化作了一道密旨,飞向了锦衣卫北镇抚司。

接下来的日子,林霄表现得比以往更加沉寂,几乎将自己焊死在了翰林院典籍库那故纸堆成的“堡垒”之中。他对外界的一切似乎漠不关心,每日里只与虫蛀的典籍、模糊的刻本为伍,反复校勘着那些早已作古的人名、地名、官职称谓,仿佛他的世界只剩下这些散发着霉味的字符。同僚们早已习惯了他的“迂腐”和“木讷”,孙耀宗甚至偶尔会带着一丝优越感的“怜悯”,提醒他“编书虽要紧,也当惜身,莫要熬坏了眼睛”。林霄对此一概报以谦卑而略显腼腆的微笑,连声称是,转身便又埋首案牍,将那“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编圣贤书”的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

然而,唯有他自己知道,在那副看似古井无波的面容下,心神正以前所未有的敏锐,捕捉着外界一丝一毫的微妙变化。他像一只经验丰富的猎犬,虽伏于巢穴,耳朵却始终竖着,鼻翼翕动,不放过风中传来的任何一丝危险或机遇的气息。

变化,首先来自宫廷内部流转的、那些看似程式化的公文与谕旨的细微语调差异。

以往,涉及北疆军务、特别是与北平都司相关的批复,朱元璋虽一贯严厉,但多是就事论事,强调屯田实效、操练精熟。但近来,林霄在协助整理下发兵部的部分谕令抄件时,敏锐地察觉到,皇帝朱批的措辞变得愈发冷硬、尖锐。诸如“毋得懈怠”、“倍加整饬”、“若有虚文塞责,定惩不贷”之类的警示性词语出现的频率明显增高,尤其针对关隘巡检、军械维护、粮草核查等具体环节,要求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这绝非寻常,这更像是一种基于某种深刻不信任感的、预防性的鞭策与警告。

其次,是官员的悄然调动。这一日,林霄在核对各地呈送的新任官员名录以备大典“职官志”部分时,注意到一个细节:数名在五军都督府任职、以稳健敢言着称的中级将领,被不动声色地调往了山西、大同等处,职位或平调或略有升迁,理由多是“历练边务”、“加强防秋”。这几名将领的共同点是,并非任何一位勋贵大将的嫡系,甚至其中两人曾在蓝玉案后上疏直言军中部将牵连过广的问题,虽未被采纳,但其“孤直”的声名却因此流传。这种调动,看似正常的人事轮换,但将其放在北疆局势微妙的大背景下,其指向性便不言自明——皇帝在悄然加固面对北平方向的藩篱,而且选用的是相对“清白”、不易被藩王势力渗透的将领。

更让林霄心生凛然的,是来自苏婉通过最隐秘渠道传递的一次警告。那消息极其简短,却重若千钧:“近闻,御前听用之内侍,有因‘妄揣圣意’,私下议论‘天家家务’而被杖毙、贬斥者数人。风声紧,慎言。”

“天家家务”!这四个字如同冰锥,刺透了林霄所有的侥幸。皇帝身边最亲近的内侍,竟因议论此事而遭严惩,这只能说明,关于北平、关于燕王的疑虑,已经不再是朱元璋深藏心底的隐忧,而是已然浮上水面,成为了一个在帝国最高权力圈层内不能言说、却又无法忽视的“禁忌”!朱元璋在用最残酷的方式,警告所有知情人闭嘴,同时也暴露了他内心对此事的高度敏感与……或许还有一丝不愿承认的棘手与震怒。

所有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在林霄脑中迅速拼接、印证。他知道,自己投出的那颗“石子”,已经触动了最深层的水流。太子朱标显然采纳了他的警示,并且可能通过更直接的渠道向皇帝进行了汇报或试探,从而彻底引爆了朱元璋对朱棣的猜忌之火。这把火,如今正在乾清宫那方寸之地熊熊燃烧,其炽热的温度,正通过一道道措辞严厉的谕旨、一次次微妙的人事调动,迅速向帝国肌体,特别是北疆蔓延。

终于,这场暗流涌动的风暴,在四月的一次看似寻常的朝会上,找到了一个宣泄的突破口。

那日朝会,原本议题是商讨东南漕运疏通及淮西春荒赈济之事。户部、工部堂官依次出班奏对,一切如常。然而,就在议题将近尾声,众臣以为即将散朝之际,一直高踞御座之上、沉默寡言了大半场的朱元璋,却突然开口了。他的声音并不高,却带着一种金石摩擦般的质感,瞬间压下了丹墀下的所有细微声响,整个奉天殿落针可闻。

“北平行都司,及周边诸卫所,去年秋操结果,兵部报上来的文书,咱看了。”朱元璋的目光如同两道冰冷的探照光,缓缓扫过班列中的兵部官员,“文书写得花团锦簇,什么‘军容壮盛’,什么‘弓马娴熟’。咱想问一句,”他话音一顿,语气陡然转厉,“永平卫,额定兵员八千二百,实到多少?操演阵型严整,是练了多久的新兵?他们的弓马,是比久经战阵的老卒更娴熟吗?”

一连三个问题,如同三记重锤,狠狠砸在兵部尚书和几位侍郎的心头。几人慌忙出班,跪倒在地,额头瞬间沁出冷汗。永平卫兵员缺额是事实,但边镇卫所吃空饷是积弊,通常只要不过分,朝廷也多睁只眼闭只眼。可皇帝今日竟问得如此具体、如此尖锐,显然不是无的放矢!

“陛……陛下明鉴,”兵部尚书声音发颤,“边镇卫所,时有缺额,乃因……乃因军户逃亡、病故……”

“咱问的是实数!”朱元璋毫不客气地打断,声音冰冷,“还有,北平城外,白羊口那边,近来很是热闹啊。拓宽山口,平整谷地,听说能跑马了?这是要做什么?是燕王府要开辟新的猎场,还是有什么别的打算,需要动用如此人力物力?”

“嗡……”殿内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低声哗然。皇帝竟然连北平城外一处山谷的动静都如此清楚!而且还直接点出了“燕王府”!这其中的意味,足以让所有嗅觉敏锐的官员胆战心惊。一些人的目光下意识地瞟向站在武臣班列前方,面色沉静如水的几位勋贵老将,又迅速收回,生怕惹祸上身。

跪在地上的兵部官员更是体若筛糠,白羊口之事,他们或许有所风闻,但那是燕王辖地,燕王乃陛下亲子,手握重权,他们哪敢轻易过问?如今被皇帝当庭质问,显然是掌握了确凿证据,这让他们如何回答?说是,可能得罪燕王;说不知,便是渎职!

朱元璋并未期待他们的回答,他冷哼一声,目光如电,扫视全场:“北疆,是我大明门户!辽东残元,漠北诸部,狼子野心,从未消停!然,外敌虽凶,内患更可畏!若门户之内,有人心存异志,暗蓄甲兵,那便是肘腋之患,比之外敌,更险十倍!”

“肘腋之患”四个字,如同惊雷,在奉天殿内炸响!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连大气都不敢喘。这几乎已经是赤裸裸的警告,指向性明确得令人窒息!

朱元璋站起身,高大的身影在御座上投下沉重的阴影:“传旨!擢升都督佥事宋晟,总督蓟州、永平、山海等处军务,严查各卫所空额、军械、粮储,限期三个月,具实上报,若有隐瞒,以欺君论处!另,命辽东都司、山西行都司,加强对各关隘、墩台的巡视,没有兵部勘合,一兵一卒不得擅离防区!各藩王护卫,严守定额,不得以任何理由招募流民、扩充私兵!”

这道旨意,如同在北疆地图上划下了一道道无形的壁垒。宋晟是朱元璋的心腹爱将,并非淮西勋贵集团核心,以其督蓟州、永平、山海,等于是直接在北平的东面和东北方向楔入了一颗钉子,监视和制约的意味昭然若揭。而加强辽东、山西的戒备,则是构筑了一道针对北平的弧形外围防线。最后明确限制藩王护卫定额,更是直指问题的核心——燕王府的军事力量!

朝会在一片压抑和恐慌的气氛中结束。百官退出奉天殿时,多数人面色凝重,步履匆匆,彼此间连眼神交流都尽量避免。谁都知道,一场新的、或许比蓝玉案更加凶险、更加牵扯深远的风暴,已然拉开了序幕。这一次,风暴眼指向的不再是功高震主的勋臣,而是陛下的亲生儿子,手握重兵的藩王!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官场。林霄在翰林院,很快便从同僚们讳莫如深又难掩惊惧的窃窃私语中,拼凑出了朝会的大致情形。当他听到“肘腋之患”四个字从一位交好的编修口中压低声音复述出来时,执笔的手几不可察地微微一顿,一滴浓墨险些滴落在正在抄录的稿纸上。

果然……皇帝的疑心一旦被点燃,便是燎原之势,再无转圜余地。朱标将情报上达天听,而朱元璋的反应,比他预想的更为激烈、更为直接!这不再是暗中调查,而是近乎公开的警告和战略挤压!

散值回到租赁的小院,林霄闩好房门,独自坐在昏黄的油灯下。窗外夜色深沉,偶有更夫梆子声传来,更添寂寥。他摊开一张私下绘制的大明北疆简图,目光久久停留在北平的位置。

朱元璋的布防不可谓不严密。宋晟坐镇东线,辽东、山西屏护两翼,加上北平本身西北是大漠,南面是朝廷直接控制的腹地,燕王朱棣实际上已处于一种被半包围的态势。皇帝此举,既是威慑,也是试探。若朱棣此时收敛锋芒,韬光养晦,或许还能暂时平息帝怒,但以其雄才大略和已然启动的夺位计划,让他就此罢手,可能性微乎其微。更大的可能,是迫使朱棣加快准备步伐,甚至可能……狗急跳墙。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正是他林霄。是他,将那些零散的迹象,编织成了一条清晰的线索,递到了朱标面前。他这么做,是为了自保?为了报答朱标的知遇之恩?还是……内心深处,他也认为朱棣的威胁更大,倾向于维护朱标—朱允炆这一嫡长继承的“正统”?

林霄发现,自己竟无法给出一个纯粹的回答。他的动机是复杂的,是生存本能、政治投机和历史先知混合的产物。他深知按照原有历史轨迹,朱棣将是最后的胜利者,但自己的到来,这只小小的蝴蝶,已经扇动了翅膀。未来会走向何方,他已无法完全预料。他只知道,自己已被牢牢绑在了太子朱标这条船上,至少在当前阶段,他必须确保这条船不会在朱元璋和朱棣父子相争的惊涛骇浪中倾覆。

“布防……疑窦……”林霄用手指轻轻敲击着地图上的北平,“老皇帝这是要筑起篱笆,看看篱笆内的狼,是会乖乖趴下,还是会奋起撞栏。而朱棣……”他仿佛能看到,远在北平的那位燕王,此刻或许也正站在一幅相似的地图前,面色阴沉,目光锐利,计算着朝廷每一步调动背后的深意,以及……自己手中能动用的筹码。

“山雨,真的要来了。”林霄吹熄了油灯,将自己融入满室黑暗之中,只有一双眼睛,在夜色里闪烁着冷静而忧惧的光芒,“而这,仅仅是个开始。接下来的,才是真正的疾风骤雨。” 他清楚地意识到,帝心的疑窦已成实质的布防,大明王朝一场影响深远的权力风暴,已然不可避免。而他这个隐藏在翰林院故纸堆里的“老六”,必须在这场风暴中,更加谨慎地走好每一步。

UU阅书推荐阅读:楚天子男儿行藩王两年半,一万大雪龙骑入京师大秦:开局祖龙先祖隋唐:被李家退婚,我截胡观音婢矛盾难以调和为了天下苍生,我被迫权倾天下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东鸦杂货店盛嫁之庶女风华三国:从夷陵之战,打到罗马帝国长乐歌蒙古人西征不想当大名的武士不是好阴阳师马谡别传水浒:开局大郎让我娶金莲大汉废帝失忆美娇妻,竟是大周女帝明末小土匪神武太医俏女帝大秦:从缉拿叛逆开始养8娃到18,大壮在古代当奶爸打造异世界钢铁洪流关外县令穿越南宋当皇帝越战的血精灵之最强道馆训练家集齐九大柱石,重启大秦复兴之路明末:有钱有粮有兵我无敌!从大唐山峰飞跃而下爹爹万万岁:婴儿小娘亲锦衣盛明抗战游击队大唐开局救治长孙无垢汉武:普天之下,皆为汉土!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清末大地主穿越成废物太子后我崛起了大魏霸主三国之凉人崛起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大明:启禀父皇,我抓了北元皇帝风起了无痕存储诸天契约休夫:全能王妃逍遥世子爷三国:苟在曹营的二郎神棍大周逍遥王爷明末之席卷天下武道剑修林辰薛灵韵
UU阅书搜藏榜:抗战游击队我的大唐我的农场我在大宋当外戚在群里拉家常的皇帝们神话之我在商朝当暴君(又名:洪荒第一暴君)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谁接头楚牧有个妹妹叫貂蝉民国谍海风云(谍海王者)挥鞭断流百越王华之夏第一卷中原往事晚唐:归义天下大明极品皇孙,打造日不落帝国重生南朝开局逆天任务我三国武力话事人北朝奸佞造反!造反!造反!造反!造反!我主明疆抗战之血怒军团我在盘庚迁殷时发起翦商大汉奸臣英雌医鸣惊仙三国之佣兵天下大唐极品傻王救命,系统要害我始皇别伪装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开局被抓壮丁,从领媳妇儿开始崛起重生女尊世界但开局就进了送亲队烽火淞沪成亲后,我玩刀的娘子开始娇羞了大唐重生兵王北宋不南渡长安之上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庶民崛起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穿越后被分家,搬空你家当大清疆臣。大秦反贼中华灯神回到明末做枭雄魅影谍踪他是言灵少女九灵帝君锦衣黑明大明:我想摸鱼,老朱让我当帝师谍战从特工开始老朱你说啥,我跟马皇后混的我爷爷可是大明战神
UU阅书最新小说:蓝月闪烁之时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穿越大清,皇帝居然带头剪辫?千秋一烬谁说神罗不算罗多子多福,开局就送绝美老婆退隐江湖那些年开局天幕曝光:我未来统一全球跛王爷青铜账簿与铁王座开局反杀捉刀人,我成了大乾凶徒晚清三杰恩仇录天启:朕登基后,东林党麻了解差传红楼:父不争气,我亲自上阵荣国府,抱歉,不稀罕大明:最强兵王从边关开始重生红楼的香艳人生科举逆袭:从农家子到一品阁老穿成太子,本想摆烂,却被人陷了魂穿大唐:开局便被长乐赖上了救女主?问题不大,看我爆兵百万在造大明灵异中篇小说选大明养生小帝姬大明老六寒门书生开局死谏朱元璋宸晏匠梦:林衍的火器传奇开局砍树,我砍出个五代盛世医女楚汉行明末狠人:苟在辽东开荒建后宫神幻宇宙梦王橹窗着魂穿水浒:我竟成了童贯义子赵大:我的水浒我的国大秦:开局人屠,杀敌就变强我靠九阳神功横推武当大楚最惨驸马,开局遭背叛明末:坐拥十万死士,你让我低调时空基石我竟然穿越到了sprunki不是哥们,你收集古人啊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逃荒是不可能的大明太监秘史大明:开局要被诛满门?我人麻了穿越古代,我竟然成了武圣重生三国之公子刘琦水浒:爆杀宋江,再造梁山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三国:开局结拜关羽,专刀天选者祖宗们,时代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