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初颜公主暗中织网,准备对庞太师发动致命一击的同时,北疆的战局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围困朔方城的狄戎军队,攻势虽依旧猛烈,但后勤补给似乎出现了一些问题,攻势的持续性不如初期。
而朔方城内,得益于劝农司紧急调拨的红焰薯干、淀粉等易于储存的军粮,守军的口粮供应得到了保障,士气依旧高昂,甚至还能组织起小规模的反击,焚烧了狄戎几处攻城器械。战事,暂时陷入了胶着。
这份来自前线的相对“利好”的消息,稍稍缓解了京城的紧张气氛,也使得朝堂之上主战的声音更加占据上风。
然而,初颜却从这焦灼中,嗅到了更不寻常的气息。狄戎的后勤问题,是否与“灰隼”发现的、那批被暗中交易的军械有关?是否意味着庞太师一党与狄戎的勾连也并非铁板一块,或者出现了什么变故?
这个机会必须抓住!初颜加紧了行动。在她授意下,那位刚正的李御史果然不负所望,根据劝农司“无意”间泄露给他的些许线索,凭借其多年办案的敏锐和执着,竟真的顺藤摸瓜,查到了那位与兵部职方司官员往来的“江南贵客”的落脚点——竟是庞太师一位远房侄子在京城的别院!
李御史当即不顾风险,连夜带人闯入别院搜查。那“江南贵客”闻风欲逃,被当场拿下。在其住处,不仅搜出了与兵部官员往来密信的草稿(内容涉及篡改送往北疆的舆图,夸大某些路线的艰险,误导援军行进),更找到了一份未来得及销毁的、记录着与北地某商号(正是经手军械交易的那家)资金往来的密账副本!账目中清晰记录了数笔以“购皮货”为名,实为支付“北地铁料款”的巨额资金流动,经手人赫然有着庞太师府上管家的印记!
与此同时,巡察曹对庞太师核心圈子的渗透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进展。
庞太师麾下一位负责打理见不得光生意的门客,因不满庞太师在漕运案中弃车保帅、且近来对其赏赐大不如前,在劝农司暗探巧妙的设局和重金诱惑下,终于心理防线崩溃,愿意出面作证,指认庞太师如何通过江南的白手套商号,与北狄勾结,贩卖军械,并意图将战火引向朔方,借此打击初颜公主和新政。
他甚至提供了一处秘密仓库的位置,那里还存放着部分未来得及运走的、与交易给狄戎同批号的弓弩!
人证、物证、资金流水、往来密信……一条完整、清晰、无法辩驳的证据链,终于彻底浮出水面!
时机已到!初颜不再犹豫,她将所有证据精心整理,并附上了一份措辞恳切却又字字千钧的奏章,在一次气氛凝重的朝会上,于百官面前,亲自呈送御前。
“父皇!儿臣泣血上奏!弹劾当朝太师庞青松,世受国恩,位极人臣,却不思报效,反怀枭獍之心!
其为一己私利,打击异己,竟暗中勾结北狄蛮族,贩卖军械,资敌以刃,助寇南犯,致使朔方被围,将士喋血,百姓流离!其行叛国,其心可诛!
所有证据证言,皆在于此,请父皇明正典刑,以告慰边疆忠魂,以肃清朝堂奸佞!”
初颜的声音并不高昂,却如同九天惊雷,在金殿之上炸响!她每说一句,庞太师的脸色便白上一分,当听到“叛国”二字时,他身体猛地一晃,几乎站立不稳。他试图狡辩,声称这是构陷,是初颜因《定民策》受阻而进行的报复!
然而,当初颜将那份由叛变门客画押的证词、搜出的密账副本、查获的弓弩实物、以及“灰隼”的证言和李御史查获的密信草稿一一陈列出来时,整个朝堂鸦雀无声,只剩下庞太师苍白无力的辩解声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显得如此可笑和绝望。
皇帝的面色,从最初的震惊,转为铁青,最终化为滔天的怒火!他猛地站起身,抓起御案上的镇纸,狠狠砸在地上,发出碎裂巨响!
“庞青松!你……你还有何话说?!”皇帝的声音因极致的愤怒而颤抖,“朕待你不薄,委以重任,你……你竟敢做出如此丧心病狂、人神共愤之事!通敌叛国,形同谋逆!来人!剥去他的冠带,打入天牢!三司会审,给朕严查到底,所有涉案人员,一个不留!”
如狼似虎的殿前侍卫应声而入,不顾庞太师的挣扎和哀嚎,当众剥去其象征权位的官服冠带,将其拖拽而出。昔日权倾朝野的太师,转眼间沦为阶下之囚。
这场突如其来的雷霆之变,让所有朝臣都懵了。支持庞太师的党羽面如死灰,魂飞魄散;中立者骇然失色,心惊胆战;而支持初颜和新政的官员,则在震惊之余,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振奋!
皇帝盛怒之下,连下数道严旨:庞太师革职查办,其家产抄没,家族成员悉数收监待审;其党羽核心成员,立即锁拿;与此案有牵连的兵部官员、江南商号、北地贩子,一律严惩不贷!同时,嘉奖初颜公主及劝农司、李御史等一干查明此案的有功之臣。
雷霆荡垢,肃清朝纲。庞太师一党的倒台,如同一场剧烈的政治地震,彻底改变了天晟王朝的朝堂格局。笼罩在红焰薯推广和《定民策》之上的最大阴云,骤然散去。初颜公主凭借其惊人的毅力、智慧和勇气,不仅化解了自身的危机,更揪出了隐藏至深的国贼,为帝国清除了一大毒瘤。
朝野上下,至此无人再敢质疑这位年轻公主的能力与地位。一个新的时代,似乎正随着这荡涤污浊的雷霆,缓缓拉开序幕。
而北疆的战事,也因这内患的清除,迎来了转机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