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宸殿侧殿内,只有雍和帝与秦易二人。
雍和帝的神色比前几日更加凝重,他直接将一份密奏递给秦易。
“秦爱卿看看这个。”
秦易接过一看,是潜伏于瓦剌内部的密探发回的情报。
情报显示,瓦剌此次犯边,并非大规模入侵。
其主力并未出动,更多的是一种试探和骚扰。
意在劫掠物资,并试探大周边防的虚实以及朝廷的反应。
真正的威胁,来自于草原更深处正在悄然崛起的另一个部落——鞑靼部。
瓦剌与鞑靼之间也是矛盾重重。
“看来,忠顺亲王他们是迫不及待地想将爱卿支开啊。”
雍和帝冷笑一声,语气中带着嘲讽。
“甚至连敌情都未曾查明,就急着让朕派你出征。”
秦易将密奏奉还,沉声道。
“陛下圣明。如此看来,大同之围并不急切,只需增派援兵,固守防线,挫其锐气即可。”
“当务之急,仍是京营整编,巩固京畿防务,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更大威胁。”
“朕也是此意。”
雍和帝赞许地点头,随即眼中闪过一抹锐利的光芒。
“不过,经此一事,朕觉得,仅仅是整顿现有的京营,恐怕还不够。”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疆域图前,手指点着京城位置。
“京营积弊太深,盘根错节,纵然以爱卿之能,想要彻底将其淬炼成一支绝对忠诚可靠、能征善战的铁军,也非一朝一夕之功,且阻力重重。”
他的手指又划过北方漫长的边境线。
“北境诸部,狼子野心,亡我之心从未泯灭。朝廷不能总是被动应对。朕需要一支真正如臂使指、战力强悍的新军!不仅能护卫京畿,更能随时驰援边境,甚至主动出击,扫荡边患!”
雍和帝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向秦易。
“爱卿,朕欲以你麾下原有的边军老兵为核心骨架,再从京营、各地卫所乃至民间招募精锐勇壮,另设一军,名曰‘龙禁卫’!”
“由你全权负责编练!一应粮饷装备,由朕之内帑和兵部优先供给,不受他人掣肘!朕要你在一年之内,给朕练出一支真正的虎狼之师!你可能做到?”
秦易心中一震!
另设新军!
皇帝这一步棋,可谓魄力十足!
这分明是要绕开旧勋势力掌控的京营体系。
想要直接打造一支完全由帝党掌控、绝对忠诚于皇帝的强大军事力量!
而将如此重任交给他,既是无比的信任,也是巨大的压力和责任!
“臣!”
秦易单膝跪地,声音斩钉截铁,带着无比的自信和铿锵之力。
“必不负陛下重托!一年之内,若不能为陛下练出一支可横扫漠北的铁血雄师,臣提头来见!”
“好!快起来!”
雍和帝龙颜大悦,亲自将秦易扶起。
“朕信你!需要什么,尽管开口!朝堂之上的阻力,朕为你挡着!你只管放手去做!”
“谢陛下!”
秦易心中激荡。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
掌握龙禁卫,意味着他将拥有远超现在京营提督的实权和独立性,真正成为帝国军事体系中的一方巨头!
君臣二人又密议了许久,初步确定了龙禁卫的编制、兵源、驻地、粮饷来源等大致框架。
直到日落西山,秦易才离开皇宫。
他骑在马上,望着天边如火的晚霞,胸中豪情万丈。
京营的整顿要继续,但这龙禁卫,才是真正的重心!
这将是一把完全由他打造、绝对听从他和皇帝命令的利剑。
秦易被皇帝密召入宫长达数个时辰的消息,很快就在神京顶层的权贵圈子里传开了。
各种猜测甚嚣尘上。
有人猜是为了边境战事,陛下终于要派秦易出征了。
有人猜是京营整顿遇到了大麻烦,陛下要问责。
更有人恶意揣测是否是秦易功高震主,引起了陛下的猜忌……
忠顺亲王等人自然是盼着后两种可能。
他们一边加紧活动,打探消息,一边继续在京营和朝堂给秦易制造麻烦,试图在他“失势”前再加一把火。
然而,他们等来的却不是秦易被疏远或外放的消息,而是一个如同惊雷般的旨意!
皇帝下旨,为巩固京畿防务,应对多变边情,特旨新设“龙禁卫”。
其独立于京营体系之外,由镇北侯、提督京营戎政秦易兼任龙禁卫指挥使。
全权负责募兵、编练事宜!
一应粮饷装备,优先供给!
旨意一出,石破天惊!
所有人都懵了!
不是削权,不是外放,而是加担子!
而且是如此重要的、独立自主的新军指挥权!
这圣眷,简直是浓得化不开了!
忠顺亲王在府里听到这个消息时,当场砸碎了一个心爱的官窑茶杯,脸色铁青,气得几乎吐血!
他原本想将秦易排挤出京城,结果反而促使皇帝给了他更大的权力!
这简直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京营那些还在暗中抵抗的旧勋军官们,更是如丧考妣,彻底失去了对抗的勇气。
陛下这态度已经再明确不过了,谁再跟秦易作对,就是跟陛下作对!
而与秦易交好的,或暗中投靠的势力,则欢欣鼓舞。
尤其是林如海,更是欣慰不已,认为这是陛下革新军政、巩固皇权的重大举措。
消息也传到了荣宁两府。
贾母闻讯,沉默了许久,最终只是长长叹了口气,对鸳鸯道。
“往后……对东府那边,更要客气几分了。玉儿那里,一应份例,务必要比照家里最好的小姐来,只能更好,绝不能有半分短缺。”
她彻底认清了现实,贾府与秦易已不是一个层面上的人了。
王夫人则是又惊又怒又怕,躲在房里狠狠咒骂了几句,却也不敢再有丝毫动作。
连带着对黛玉也不敢再有任何刁难的心思,甚至还得强装笑脸。
薛姨妈听到消息,则是又羡又妒,对着薛蟠念叨。
“你看看人家秦侯爷!年纪轻轻,就这般了得!你再看看你!终日里就知道胡闹!”
说着又想起自己女儿宝钗,那般品貌才华,若是……
唉,可惜当初没有早早结下善缘。
而此刻的薛宝钗,正坐在蘅芜苑的窗下做着针线。
她听到莺儿打听来的消息时,穿针引线的手只是微微一顿。
随即恢复了平稳,脸上依旧是那般端庄娴静的表情,看不出丝毫波澜。
只有细心如莺儿,或许才能发现。
姑娘的耳根微微有些泛红,唇角似乎若有若无地向上弯了一下,但很快便消失不见。
她继续低头绣着花,心中却如明镜一般。
那条消息,果然送对了。
雪中送炭,远胜锦上添花。
这位秦侯爷,绝非池中之物。
薛家的未来,或许……真的需要早做打算了。
只是,该如何打算?
母亲糊涂,哥哥不成器,这千斤重担,似乎不知不觉又落在了她的肩上。
她轻轻捻着丝线,眼中闪过一抹与她年龄不符的深思熟虑和决断。
神京的风,因龙禁卫的设立,再次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