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水,林清瑶在窗前静坐,心中思量着接下来的修炼方向。
“灵力是根基,可术法与身法同样重要。”
她很清楚,若空有一身灵力却不懂运用,就像抱着锋利的宝剑却不知如何挥动,终究发挥不出真正的威力。
她首先选择了《春风化雨诀》。这道法诀温和轻柔,正契合她天生与草木亲近的体质。
原以为修炼起来会颇为吃力,却没想到灵力运转之下,竟如春溪流淌般自然顺畅,不出两个时辰,便已掌握了第一重。
双手在胸前结好法印,林清瑶凝神静气,依照法诀指引运转灵力。
没想到才尝试了三四次,一团拳头大小、凝实莹润的白色水汽便在她掌心缓缓成型。
这次的水汽格外稳定,再不像先前那样稀薄欲散。更让她惊喜的是,水汽中竟隐隐流转着一丝微弱的生机。
她心中一喜,小心翼翼地将这团水汽引到窗台那几盆蔫头耷脑的低阶灵草上方。
心念微动,水汽便无声散开,化作极细密的雨丝,均匀地洒落在每一片叶片和根部的土壤上。
细雨持续了十息左右才渐渐消散。
她凑近仔细观察。
借着窗外洒落的月光,能清晰地看见那些原本发黄卷曲的叶片,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舒展开来。
不过片刻工夫,萎靡之气一扫而空,叶脉饱满充盈,透出勃勃生机,甚至比被她“摧残”之前更加青翠欲滴!
“成功了!效果竟然这么好!”
林清瑶眼眸一亮,满满的成就感涌上心头。这《春风化雨诀》简直像是为她量身打造的!
她仿佛已经看见,将来用这道法诀滋养那些酿酒用的灵植时,它们的品质该会有多大的提升。
与《春风化雨诀》的水到渠成截然不同,《凌波逍遥步》的修炼可谓步履维艰。
林清瑶在院中站定,回想玉简中记载的步法精要。
身随意动,如柳絮随风,似浮萍逐流。脑海中那道月下踏波、飘然若仙的身影是何等潇洒自在。
可想象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
她依着记忆踏出第一步,试图模仿那玄妙的步法轨迹。
谁知脚下刚一动,就绊了个趔趄,“哎呀”一声,整个人踉跄着往前冲了好几步,险些撞上院角的青竹。
“不对,重心要稳,落步要轻……”
她扶着竹子站稳,揉了揉发红的额头,不死心地再次尝试。
这回她放慢动作,仔细感受着步伐转换时灵力在双腿经脉中的流动。
可这《凌波逍遥步》实在精妙,对灵力与步法的配合要求极高。她不是迈步时灵力滞涩,就是灵力到了,脚步却又乱了套。
月光下,她的身影在院中歪歪扭扭地晃动,时而像只迷路的幼鹿,时而像只折翼的蝴蝶,与“逍遥”二字毫不沾边。
“转!”
她心中默念,试图完成一个基础的弧线滑步。
谁知脚下灵力突然一岔,左脚绊住右脚,整个人不受控制地甩了出去,结结实实一屁股跌坐在草地上。
“哎哟!”
让她忍不住吸了口凉气,整张脸都皱成了一团。
她拍了拍身上的草屑,不服输地站起身,继续投入练习。
前进、后退、侧移、旋转……
每一个动作都显得格外生硬,与她脑海中那流畅飘逸的步法影像判若云泥。
整整一个时辰过去,林清瑶早已累得气喘吁吁,汗湿的碎发贴在额前,发髻也松散了几分。
可即便是最基础的步法衔接,她都还没能掌握,更不用说展现“凌波微步,罗袜生尘”那般意境了。
“这步法……比想象中难多了!”
她扶着双膝喘息,看着满身草屑的狼狈模样,再对比方才修炼《春风化雨诀》时的顺畅,不禁摇头苦笑。
“果然隔行如隔山。想在身法上登堂入室,非得下苦功不可。”
不过这番挫折非但没让她气馁,反而激起了骨子里的倔强。连最考验耐心的丹道她都坚持下来了,区区一门步法,又怎会轻言放弃?
修炼《太虚闻道经》带来的变化,比林清瑶预想的还要明显。
第二天清晨,她照例来到《灵植通识》讲堂。
虽然已经结业,但云静师叔允许她随时来旁听。林清瑶也很愿意待在这个让她感到安心又擅长的领域。
今天云静师叔讲解的是“七星蕴灵草”的培育要领。这种灵草对灵气波动特别敏感,浇水时如果灵力稍显急躁,就可能损伤它的灵性。
当师叔演示如何用最温和的灵力引导山泉水,让水流如晨露般均匀滋润每一片叶片时,林清瑶心念微动,下意识地按照《太虚闻道经》的法门,轻轻探出一缕自身灵力。
这缕灵力不再像以前那样微弱散乱,而是凝练如丝,带着一种独特的平和气息。她甚至能清晰地“感受”到水中蕴含的淡淡灵气,以及七星蕴灵草叶片那既渴望又谨慎的“呼吸”。
这种感觉很奇妙,仿佛她与眼前的灵草、清水之间,产生了某种超越言语的默契。
正在讲解的云静师叔目光扫过,注意到林清瑶指尖若隐若现的灵光竟与七星蕴灵草的气息隐隐呼应,眼中不由闪过一丝惊讶。
课后,云静师叔将她叫到一旁,温和地问道:
“清瑶,你今日的灵力……似乎比往日更加沉静通透,是有了什么新的领悟吗?”
林清瑶心中一紧,知道瞒不过细心的师叔,便恭敬地半真半假回道:
“师叔明察,弟子昨日去藏经阁选了新功法,或许是功法更为契合,才有了这点进步。”
云静师叔闻言,欣慰点头:
“功法契合自是好事。你于灵植一道天赋不俗,根基越稳,未来成就越高。这《五灵问心诀》看来确实适合你。”
她自然以为林清瑶修炼的是这部功法。
林清瑶面上微热,含糊应下,心中对那“挑食”的《蕴道录》更是好奇。
午后是《炼丹入门》课。
林清瑶刚走进那间总飘着淡淡焦糊味和药香的教室,李暄就热情地朝她招手:
“林师妹,这边!今天洛师叔要教控火,我们一起研究清心丹的配比吧!”
她笑着在李暄旁边的位置坐下。案台上整齐摆放着炼制清心丹所需的几味基础药材。
她随手拿起一株宁神花,正准备按照洛师叔上节课教的《基础处理法》,用灵力剔除根部的杂须。
当那缕经过《太虚闻道经》淬炼的灵力触及花瓣时,她忽然心有所感。
脑海中自然而然地浮现出这株灵植的纹理脉络,连《灵植大全》上都未曾记载的细微走向都清晰可见。
她的指尖仿佛有了自己的意识,灵力如游丝般顺着天然纹理轻轻拂过,杂须便齐整落下。
断面光滑如镜,完整保留了主茎的药性。整个动作流畅自然,仿佛已经练习过千百遍。
李暄在一旁看得眼睛都直了。他拿着小刀,对着自己那株宁神花比划了半天,花瓣还是被他削得坑坑洼洼。他忍不住哀嚎:
“林师妹,你这手法神了!怎么做到的?我这儿都快把花削秃了……”
林清瑶自己也有些意外。
她感觉并非自己的技巧突然精进,而是那股精纯平和的灵力,仿佛让她能更清晰地“读懂”手中灵植的脉络,自然而然地就知道该如何下刀。
面对李暄的惊叹,她只好浅浅一笑:
“可能……只是练得多了些?”
说着,她低头看向自己指尖。那里还残留着方才处理灵植时细腻的触感,心中却已明了。
这一切变化,都源自那部神秘的《太虚闻道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