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司出来,李红星没让小赵送他回酒店,而是让司机把车停在国家图书馆附近。夜风微凉,带着初秋的干燥,吹在脸上,正好能驱散会议室里那股无形的压力。
他手里攥着手机,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屏幕边缘,心里还回荡着华姐那句掷地有声的“流量是泡沫,角色才是根基”。
国家图书馆的大门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庄重,高大的建筑群在路灯的映衬下,散发出一种沉静而厚重的气息。大门早已紧闭,只有门口几盏暖黄色的路灯,将光线温柔地洒在台阶上,显得格外安静。
李红星绕到侧面的小门,发现竟然还开着,这让他心里一暖。这段时间他常来这儿,管理员刘阿姨认识他,看到他,脸上立刻堆满了笑意,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红星,好久没来了,最近忙啥呢?”刘阿姨放下手里的毛线活,笑呵呵地问,声音里带着长辈特有的亲切。
李红星也笑了,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疲惫的脸上添了几分阳光:“刘阿姨好,最近去了趟国外,刚回来。这不,心里有点乱,就想过来坐坐,找点清净。”
“哎哟,去国外了啊,那可真是出息了!”刘阿姨高兴地拍了拍他的胳膊,“快进去吧,里面还有几个人在看书,别吵着他们。不过,你可得注意点,现在外面可热闹了,你这大明星,可别被人认出来。”
“放心吧刘阿姨,我戴着帽子呢。”李红星指了指头上的鸭舌帽,又压低了帽檐,对刘阿姨挥了挥手,轻手轻脚地走进阅览室。
阅览室里果然没几个人,只有零星几个学生模样的人,趴在桌上看书,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在安静的空间里格外清晰。
这种氛围,让李红星紧绷了一天的神经,瞬间放松下来。他熟门熟路地走到以前常坐的角落,靠窗的位置,白天阳光好,还能看到外面的树影婆娑,晚上则能看到窗外偶尔驶过的车辆,以及远处城市的霓虹。
他坐下,从背包里拿出那本厚厚的《明经世文编》,这是他从赵教授那儿借的,上次还没看完,就匆匆赶去国外了。现在,终于有机会能静下心来,继续沉浸在这片历史的海洋中。
手指拂过书脊,触感粗糙,带着旧书特有的油墨香和纸张的陈旧气息。他翻开书页,找到上次看到的地方,海瑞的《治安疏》赫然映入眼帘。“陛下之误多矣,大端在修醮。修醮所以求长生也……”熟悉的文字,带着一股凛然的正气,瞬间将他拉回那个风云激荡的明朝。
他想起之前和黄志忠老师在这里聊海瑞,黄老师说海瑞的悲,是为国为民的悲,心里突然就静了下来,仿佛所有的喧嚣都被这厚重的历史所过滤,只剩下文字的力量。
旁边一个戴着眼镜的男生放下笔,揉了揉眼睛,无意间抬头,看到李红星,先是愣了一下,随即露出惊喜交加的表情。
他想打招呼,又赶紧捂住嘴,生怕打破这份宁静,只用气音小声说:“你是李红星吗?我看过你演的电视剧,特别好看!”
李红星笑了笑,比了个“嘘”的手势,也用气音小声说:“谢谢,你好好看书。”他知道,这种场合,不适合高调。他更喜欢这种不被打扰的,与历史对话的感觉。
男生点点头,激动地低下头,继续看书,手却忍不住在桌子底下偷偷比了个耶,脸上抑制不住的兴奋。
他重新把注意力放在书上,一行一行地读,遇到不懂的地方,就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认真地记下来。
以前觉得拗口的文言文,现在读起来却很顺畅,甚至能想象出海瑞写奏疏时的样子——烛火摇曳,海瑞皱着眉,一笔一划地写,写得手都酸了,却不肯停,因为他知道,这封奏疏,关系到天下百姓的命运,关系到大明王朝的未来。
那是一种舍生取义的悲壮,也是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绝。
不知过了多久,阅览室里的人越来越少,只剩下李红星和那个还在偷偷兴奋的男生。管理员刘阿姨走过来,轻轻敲了敲桌子,声音温和:“红星,快闭馆了,该回去了。”
李红星抬起头,才发现窗外已经全黑了,路灯的光透过窗户照进来,在书上投下长长的影子。他合上书,发现笔记本已经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好几页,全是对海瑞、对嘉靖朝的感悟,对一个演员如何理解历史人物的思考。
“谢谢刘阿姨。”他收拾好东西,站起来,感觉浑身的疲惫都散了,心里格外充实。那种被知识填满,被历史洗涤的感觉,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平静和力量。
走出图书馆,夜风更凉了,却让他格外清醒。他想起黄志忠老师说的锚——能让他从角色里走出来,也能让他在浮躁的时候沉下来的东西。
以前他以为是妈妈的排骨面,是夏晚晴的关心,现在他知道,还有这里的书,这里的安静,这里的烟火气,这些都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锚点。
他拿出手机,给夏晚晴发了条消息:“我在国家图书馆,刚看完书,心里特别静。现在准备回来,我可以给你讲海瑞的故事。”他知道,夏晚晴一定会喜欢这里,喜欢这种沉浸在知识海洋里的感觉。
没一会儿,夏晚晴回复了,后面还跟着一个可爱的表情包:“好啊!我还从没去过国家图书馆呢!你快点回来吧,别着凉了,我等你回来给我讲故事!”
看着消息,李红星笑了。他沿着路灯走,影子被拉得很长,心里没有了下午开会时的慌乱和焦虑,只有一种踏实的感觉。
他知道,不管外面有多少诱惑,多少热度,只要他能像现在这样,安安静静地读一本书,就能守住自己的初心,就能演好冯保,演好每一个角色。这才是他作为演员的立身之本,也是他面对未来挑战的底气。
回到公寓,他没立刻睡觉,而是打开电脑,把今天在图书馆写的笔记整理好,又查阅了一些相关的历史资料,将自己的感悟和疑问梳理成一份详细的报告,发给赵教授:“教授,这是我今天看《明经世文编》的心得,以及一些新的思考,有不对的地方,您帮我指出来。”
赵教授很快回复,言简意赅:“明天来家里,咱们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