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南关笼罩在诡异的寂静中,只有巡哨士兵的脚步声偶尔打破沉寂。年近七旬的老将冯子材手持油灯,独自站在关前隘新筑的长墙前沉思。这道绵延三里半的土石工事,是他苦心经营的防御核心。墙高七尺,厚四尺,外侧挖掘深达数尺的壕沟,墙后每隔百步设一弹药库,东西两侧山岭上星罗棋布着五十余座堡垒,构成完整的防御体系。
这位戎马半生的老将深知肩上重担。法军自占领越南后步步紧逼,镇南关已成最后屏障。他缓步巡视营地,见士兵们倚墙而眠,许多人还抱着锈迹斑斑的刀枪。这些来自两广的子弟兵,衣衫褴褛却目光坚定。“军门,弟兄们的米粮只够三日了。”副将轻声禀报。冯子材默然点头,解下自己的干粮袋交给伤兵:“明日老夫与诸位同生共死。”
此时的法军营地却是另一番景象。尼格里上校正在文渊的指挥部里对着地图部署进攻。这位毕业于圣西尔军校的将领,对清军的战斗力颇为轻视。“只要一次冲锋,这些拖着辫子的野蛮人就会溃散。“他对手下的军官们说。法军士兵在营地内畅饮葡萄酒,擦拭着新式的勒贝尔步枪和哈齐开斯机关枪,全然不知这场战役将改变战争的走向。
冯子材亲自检阅各部防务,他特别视察了设在大青山顶的观察哨。在这里,整个关前隘尽收眼底。巳时刚过,探马疾驰来报:法军两千余人已从谅山出发,其中还包括一支阿尔及利亚土着步兵营。冯子材立即传令各营进入战位,同时派出信使急调驻守油隘的王德榜部伺机策应。
二月廿三日凌晨,浓雾比往日更甚。法军第二旅一千四百人借着雾霭掩护,分成数路向镇南关渗透。尼格里将主力分为两个攻击梯队:第一四三团第一营和外籍军团第二营沿东岭向大小青山方向实施主攻;第一一一团第一营沿关内谷地前进,直指长墙核心阵地。上午九时三十分,随着雾气稍散,法军的十二门野战炮突然轰鸣,炮弹如冰雹般落在清军阵地上。
“防炮!”经验丰富的老兵们高声呼喊。冯子材巍然立于长墙后的指挥台上,透过硝烟观察敌情。他注意到法军在东岭方向投入了主力,立即命令陈嘉部死守东岭堡垒,同时急调驻守幕府的苏元春部前来增援。法军的进攻异常凶猛,哈齐开斯机关枪的连发射击将东岭阵地打得尘土飞扬。战至午时,东岭三座堡垒相继失守,法军占据制高点,开始用步枪俯射长墙守军。
危急关头,冯子材手持丈二长矛跃上墙头,对将士们高声疾呼:“法再入关,有何面目见粤民?何以生为!”老将军花白的须发在硝烟中飞扬,深蓝色的官服已被火药熏黑。守军见主帅如此英勇,顿时士气大振。士兵们用老式的”劈山炮”还击,装填铁砂的抬枪在近距离展现出惊人威力。当弹药告罄时,将士们便用石块、大刀与敌搏杀。
就在正面战场陷入胶着之时,法军后方突然大乱。王德榜率领的”定边军”如期赶到,这支以湘军老兵为骨干的队伍,冒着枪林弹雨突入法军设在文渊的补给站。“弟兄们!烧了法夷的粮草!”王德榜一马当先,亲兵队如利剑般插入法军腹地。转瞬之间,法军堆积如山的弹药粮草陷入火海,浓烟直冲云霄。更致命的是,王德榜部顺势切断了法军通往谅山的运输线,缴获了大量军用物资,其中包括法军急需的医疗用品和备用枪械。
尼格里得知后路被断,急忙抽调预备队救援。但此时战局已经逆转。王德榜部占据有利地形,用缴获的法军火炮轰击法军指挥部。在混战中,王德榜突见一名法军高级军官正在组织抵抗,从其金色肩章认出正是尼格里本人。他立即率亲兵队冲杀过去,尼格里在混战中肩部中弹,鲜血顿时染红了军服,副官急忙带人将其救下。
二月廿四日黎明,冯子材利用战斗间隙重新部署兵力。他命苏元春部协助守长墙,王孝祺部夺回西岭,陈嘉部反攻东岭。同时密令驻守扣波的五营冯军抄袭法军左翼。天色微明时,负伤的尼格里强撑病体,下令法军分三路发起最后的总攻。这个决定源于他收到的错误情报:以为清军援军即将赶到,必须速战速决。
这场决定性的战斗从清晨持续到正午。法军凭借优势火力猛攻长墙,墙外深堑已被双方士兵的尸体填平。在最为危急的时刻,冯子材手持大刀,对两个儿子高呼:“今日是报国之时!”率先跃出长墙。全军见状,欢声雷动,一齐打开栅门,冲入敌阵。这时战场呈现出一幅壮烈的景象:七十老将冯子材白须飘飘,手刃数敌;王孝祺部从西岭俯冲而下;陈嘉部在东岭与法军展开白刃战;而王德榜部则从关外夹击法军侧翼。
法军陷入重重包围,哈齐开斯机枪因连续射击过热卡壳,炮兵弹药告罄。阿尔及利亚土着士兵首先溃散,引发全线崩溃。下午四时,法军丢弃所有重装备,狼狈向文渊逃窜。清军乘胜追击,沿途缴获军械辎重无数。在清理战场时,士兵们发现了尼格里遗落的指挥刀和军用地图,这些战利品被快马送往北京报捷。
镇南关大捷后,清军士气大振。冯子材不给法军喘息之机,立即组织追击。二月廿六日,清军收复文渊。将士们在法军指挥部缴获重要文件,其中包括法国远征军司令波里也的亲笔手令。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二月廿九日的谅山之战。法军依托城防工事负隅顽抗,使用新式转轮手枪顽抗。冯子材采取声东击西之计,命王孝祺部佯攻北门,主力则从东南角突入。激战中,法军指挥官尼格里再次负伤,被担架抬着仓皇南逃。清军缴获军械粮秣无数,仅新式步枪就达千余支。
镇南关—谅山大捷的消息通过电报传至京城,举朝振奋。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特颁懿旨犒赏三军,赏赐冯子材黄马褂、头品顶戴。时任军机大臣的左宗棠闻讯老泪纵横,在值房挥毫题诗:“镇南关上旌旗展,法寇狼狈尽逃窜。王师威武震南疆,左帅运筹在朝堂。“这位平定西北的老将,深知这场胜利来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