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议既定,整个舰队立刻高效运转起来。三十个地球日的倒计时在每个舱室的全息时钟上跳动,淡绿色的数字每减少一秒,甲板上的脚步声就更急促一分 —— 有人抱着维修零件在通道里小跑,靴底敲着金属地面发出 “嗒嗒” 的回响;有人蹲在垂直农业舱的培养架前,指尖划过幼苗的叶片,连呼吸都放得极轻。
G-03 行星表面,距离星灵遗迹两百公里的高原上,碎石在登陆舱的起落架下被压出浅坑 —— 这里的岩石是淡紫色的,表面布满蜂窝状的细孔,用地质锤敲开时,断面会渗出透明的结晶液,在零下八度的空气中几秒就凝成冰晶。一支由八人组成的工程小队正用机械臂拼接预制模块:银灰色的舱体模块在空中对接时,发出 “咔嗒” 的锁定声,接口处立刻弹出淡蓝色的能量护盾,像一层薄冰裹住缝隙;负责搭建能源阵列的队员,正将星灵技术改造的太阳能板嵌进岩石凹槽,面板展开时,表面的银纹瞬间亮起,与远处恒星的橘红色光芒交叠,辐射检测仪的屏幕上,数值从 0.08 单位 \/ 立方米缓慢降到 0.05,绿色的指示灯轻轻闪烁。
前哨站的建设比预期快了三天。自动化水循环系统启动时,管道里传来 “哗哗” 的水流声,过滤后的水顺着透明软管流进储水箱,清澈得能看见底部的星灵能量过滤芯 —— 那是从遗迹数据里解析出的技术,滤芯表面的银纹会随水质变化颜色,浊水通过时是淡灰色,净化后就变成莹白。垂直农业单元的玻璃舱内,铁叶蕨的幼苗正沿着网格向上攀爬,叶片是深绿色的,边缘泛着金属光泽,用指尖一碰,能感觉到细密的绒毛,生物学家老周每天都会来记录生长数据:“第 10 天,叶片长度 12 厘米,辐射吸收率稳定在 0.1 单位 \/ 平方米 \/ 天,比模拟环境下高了 15%。”
最显眼的是信号中继塔 —— 三十米高的塔身由三段碳纤维管拼接而成,顶端的信号发射器像一朵银色的花,展开时会发出 “嗡” 的低频声响,覆盖半径达五百公里。入夜后,中继塔的指示灯会按 “长亮三秒、短闪两下” 的规律闪烁,淡蓝色的光在紫色高原上格外醒目,轮守小队的队长老张摸着塔身的防滑纹,往手心里哈了口气:“这要是能传到地球,家里人说不定能看见这道光。” 他的战术服领口别着枚小小的地球徽章,边缘已经被磨得发亮。
轨道上,“方舟一号” 的引擎舱里,温度比其他舱室高了五度,工程师小李的额头上渗着汗珠,正戴着绝缘手套调试能量核心的参数 —— 星灵的共振传输技术被简化后,核心外壳的银纹不再是杂乱的闪烁,而是按固定频率明暗,仪表盘上的输出稳定性数值从 82% 慢慢跳到 97%,旁边的冷却系统立刻喷出白雾,带着淡淡的臭氧味。“方舟二号” 的损伤修复则更复杂:机械臂将新的装甲板焊在船体裂缝处,焊枪的橘红色火焰在宇宙背景下格外刺眼,冷却后,装甲板表面会形成与星灵结构相似的菱形纹路,用硬度仪测试时,数值比原来的装甲高了 30%,副队长张诚拍着装甲板,声音里带着笑意:“下次再遇到陨石,至少能多扛两下。”
短途跃迁引擎的测试在方舟二号的停机坪进行。当引擎启动时,淡蓝色的空间涟漪以引擎为中心扩散,掠过地面时,金属地板上的工具都轻轻颤动了一下,跃迁距离设定为十公里,整个过程只用了 0.3 秒,没有任何颠簸感,只是舷窗外的星星瞬间模糊了一下,又立刻清晰。负责记录数据的技术员小陈,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能量损耗率 12%,空间稳定性 91%,完全符合预期!” 他的眼镜片反射着屏幕的绿光,眼底满是兴奋。
医疗舱内,白色的灯光被星辉兰的能量投影染成淡蓝色。那株投影体悬浮在顾廷铮维生舱旁的透明能量场中,茎秆是莹白的,叶片像被月光凝成的水晶,每片叶子上都有细细的金色纹路,随着能量流动缓缓转动。当凌薇的指尖靠近能量场时,叶片会轻轻倾斜,像在回应她的触碰,指尖能感觉到一股温凉的气流,类似清晨的露水划过皮肤。维生舱的舱壁上,脑波监测仪的波形不再是平直的线,而是出现了规律的起伏 —— 深绿色的波形每 30 秒就会出现一个小高峰,频率稳定在 3.2hz,医护人员小王把数据记在平板上,笔尖划过屏幕时,忍不住小声说:“比昨天又活跃了些,说不定下周就能醒。”
凌薇每天都会在这里待上四个小时。她坐在维生舱旁的椅子上,指尖释放出微弱的星辉能量,淡金色的光丝会顺着能量场飘向星辉兰,再通过兰草的叶片传到顾廷铮胸口的胎记上。她会轻声讲述从遗迹数据里看到的星灵故事:“他们会在恒星升起时种植能量植物,叶片会跟着星光转动……” 每当这时,顾廷铮的眼睫毛会轻轻颤动,有一次,凌薇甚至看到他的右手食指微微勾动了一下,像要抓住她指尖的光丝,维生舱的营养液里泛起细小的涟漪。更神奇的是星辉兰 —— 有天晚上,它的叶片突然组合成了一个简单的符号:一个圆圈里画着一道竖线,像 “1” 的变体,技术组的人说这是星灵基础元代码里的 “存在”,凌薇盯着那个符号看了很久,忽然觉得眼眶发热。
然而,平静之下,暗流正悄然涌动。
深空监测室里,屏幕的绿光映在技术员小赵的脸上,他揉了揉发红的眼睛,手指在键盘上快速调整参数 —— 屏幕上的能量波动图里,每隔两小时就会出现一个极短的红点,只持续 0.5 秒,却与巡天者的能量特征完全吻合。“又出现了。” 小赵的声音有些沙哑,他把波动数据放大,红点周围的杂波像细碎的雪花,“这次在舰队警戒范围边缘的 300 公里处,比上次近了 50 公里。” 监测室的空气里弥漫着咖啡的苦味,桌上的空咖啡罐堆了三个,每个人的表情都很凝重。
更让人不安的是星灵遗迹的变化。远程观测仪传回来的画面里,水晶丛林的颜色比之前深了些,原本透明的水晶柱上出现了淡紫色的纹路,偶尔会迸发出橘红色的闪光,像火星落在冰面上,转瞬即逝。监测站的耳机里,还能听到遗迹内部传来的 “低语”—— 不是清晰的声音,而是杂乱的低频震动,类似老式收音机的杂音,每次闪光时,杂音的频率就会升高,技术员小李把录音放慢十倍,隐约能听到类似 “能量…… 激活” 的模糊音节。
“它们肯定在盯着我们。” 王副主任站在观测仪旁,手里的报告被捏出了褶皱,他的眼镜片反射着屏幕上的水晶丛林,“我们用它们的技术升级舰队,还激活了星辉兰,巡天者不可能没反应。” 凌薇站在他旁边,指尖无意识地摸着战术终端,终端屏幕上显示着顾廷铮的生命体征数据,她忽然想起昨天晚上,星辉兰的叶片曾短暂地出现过不稳定的闪烁,像是受到了外界的干扰。
休整期进入最后三天,倒计时的数字变成了 “03:22:15”。舰队的所有设备都在做启航前的最后检查,引擎舱的轰鸣声比平时更响,甲板上的队员们都在整理装备,有人在战术服上缝补破损的地方,有人在检查能量步枪的弹药。
就在启航前夜,监测室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呼喊:“队长!快来看!” 凌薇跑过去时,小赵正指着屏幕上的一段波形 —— 那是刚刚捕捉到的巡天者能量波动,除了惯常的灰色杂波,还夹杂着两段淡金色的信号碎片,像在混乱的电流里藏着两缕光。技术组的人立刻开始破译,键盘的敲击声像密集的雨点,一个小时后,屏幕上终于出现了两个清晰的词:
【…… 跟随……】
【…… 验证……】
凌薇盯着那两个词,指尖有些发凉。她抬头望向舷窗外的宇宙,墨黑色的背景里,星星的光芒似乎比平时更暗了些,仿佛有什么东西正隐藏在黑暗中,等着他们启航的那一刻。监测室里一片寂静,只有屏幕的绿光在每个人脸上跳动,小赵咽了口唾沫,小声说:“它们…… 是想让我们跟着它们走?还是在验证我们的能力?”
凌薇没有说话,只是把目光转向医疗舱的方向 —— 那里,星辉兰的能量投影正微微闪烁,顾廷铮的脑波监测仪上,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