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水库的清淤工程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庞庄村整合后的千亩土地正经历着脱胎换骨般的改良。与此同时,持续的低水位,也让水库边缘及下游河道一些往日深藏水下的区域裸露出来,形成了一片片深浅不一的浅滩和洼地。这些地方,看似水浅流缓,却是往年鱼类自然繁殖、藏匿的优良场所。如今水退之后,大量的野生鱼被困其中,成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宝藏”。
这天清晨,水生像往常一样沿着水库边缘巡查,当他走到下游一处名为“老龙湾”的大水洼时,眼前的景象让他惊呆了。这片往日需要撑船才能到达的深水区,如今只剩下一片面积不小但水深仅及腰际的浅水。而在这片浑浊的水域里,不时可见鱼尾翻腾搅起的水花,甚至能清晰地看到大鱼的青黑色脊背在水面划过!
“我的天!这么多鱼!还有大家伙!”水生激动得差点跳起来,他连忙掏出手机,一边录视频,一边给王龙飞打电话,声音都变了调:“飞哥!快!快来老龙湾!水快干了,里面全是鱼!密密麻麻!大的得有十来斤!”
王龙飞接到电话,立刻叫上李静、李强和赵大虎,开着皮卡风驰电掣地赶到现场。看到老龙湾里的情景,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浅黄的水面下,黑影幢幢,鱼群因缺氧和空间拥挤而显得焦躁不安,频繁跃出水面,阳光下鳞片闪烁。有常见的草鱼、鲢鱼、鲤鱼,也不乏一些体型硕大的野生鲫鱼和黑鱼。
“这……这是搁浅了!再不捞上来,等水再少点,太阳一晒,都得死光!”赵大虎经验老道,一眼看出了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这可都是野生鱼,品质极好!死了太可惜了!”李静也感到惋惜,“而且,这么多鱼集中死亡,还会污染所剩无几的水体,甚至可能引发疫病。”
王龙飞目光锐利地扫过这片沸腾的浅水区,大脑飞速运转。一个大胆的计划瞬间形成。
“捞!必须全部捞上来!”他斩钉截铁地说,“但不能乱捞,要有组织,讲方法!这是天赐的资源,不能浪费,更要避免伤亡和损失!”
他立刻做出部署:
1. 紧急动员: 让李强马上用大喇叭通知全村,凡是家里有壮劳力、有渔网、水桶、大盆的,立刻到老龙湾集合,参与捕鱼!按劳计酬,收获归公统一处置,参与者有奖励!
2. 临时安置: 让赵大虎和水生立刻回农庄,将最大的那个鱼塘(之前投放的虹鳟鱼已基本清空准备迎接新鱼苗)进行紧急清理,检查增氧机,做好接纳大量新鱼的准备。这是最关键也是最困难的一环——如何将这么多鱼安全、快速地转运到几里地外的鱼塘?
3. 转运方案: 王龙飞看着岸边停着的几辆农用三轮车,灵机一动:“用三轮车!车斗铺上厚塑料布,灌上水,做成临时活鱼运输车!一次能拉不少!”
4. 现场指挥: 王龙飞自己和李静留在老龙湾,负责组织捕捞和现场协调。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全村。很快,老龙湾岸边就聚集了黑压压一片村民,男女老少都有,人人脸上都带着兴奋和好奇。有的扛着拉网,有的拿着撒网,有的提着水桶、抬着大号塑料盆,甚至还有拿箩筐、抄网的。人声鼎沸,场面堪比过年。
王龙飞跳到一块高地上,大声喊道:“乡亲们!静一静!听我说!眼前这鱼,是老天爷给咱村的意外之财!但也是考验!咱们要齐心协力,又快又好地把它们救出来!现在,听我指挥!”
他迅速将人员分工:
- 捕捞组: 由几位经验丰富的老渔民带队,青壮年为主。先用大拉网从水洼一侧慢慢合围,将鱼群驱赶到更小的区域,然后再用撒网、抄网精准捕捞。避免混乱和鱼体损伤。
- 分拣搬运组: 以中年妇女和手脚麻利的年轻人为主。在岸边平坦处铺上事先准备的篷布,将捞上来的鱼按种类、大小快速分拣,放入盛有清水的桶、盆中。特别注意将受伤严重的鱼和活力足的鱼分开。
- 运输组: 由李强负责调度。几辆三轮车已在车斗铺好加厚塑料布,并注入了一层清水。分拣好的鱼被迅速装入特制的大号防水鱼袋(农庄平时备用的)或直接连盆抬上车,尽量保持高密度氧气供应。车辆装满即走,以最快速度运往农庄鱼塘。
- 后勤保障组: 由几位老人和春燕负责,烧好开水,准备些简单的食物,保障大家的体力。
分工明确,行动立刻开始!
捕捞组率先下水。几位老把式喊着号子,指挥着二三十个壮劳力,沿着水洼边缘缓缓布下长长的拉网。冰冷的库水浸湿了他们的衣裤,但没人退缩。网慢慢收拢,水花翻腾得更加剧烈,鱼群被逼入绝境,疯狂跳跃撞击着网壁。岸上的人们发出阵阵惊呼和喝彩。第一网拉起,白花花的鱼获堆成了小山,其中几条大草鱼和鲤鱼格外醒目!
分拣搬运组立刻上前,动作飞快。她们熟练地将鱼按种类丢进不同的盆桶里,遇到特别大的鱼,需要两三个人合力才能抱起。孩子们也兴奋地跑来跑去,帮忙递个水桶,赶走凑过来的野猫,气氛热烈而有序。
第一批装满活鱼的桶盆被迅速抬上三轮车。车斗里,塑料布围成的水槽晃动着,鱼儿在里面扑腾。司机发动马达,三轮车冒着黑烟,颠簸着但坚定地向农庄鱼塘驶去。一路上,水花溅出,引得路旁的村民纷纷驻足观看,啧啧称奇。
鱼塘边,赵大虎和水生早已严阵以待。增氧机全力开动,水体翻滚。运输车一到,他们立刻组织人将鱼袋或整盆鱼小心地浸入塘边浅水区,让鱼慢慢适应水温水质,然后再引导其游入深水区。看到这么多优质野生鱼入塘,赵大虎激动不已:“太好了!这些鱼野性足,品质高,好好养起来,价值不得了!”
老龙湾这边,捕捞工作一轮接一轮。拉网、撒网、甚至徒手摸鱼,各种方法齐上阵。汗水、泥水、鱼鳞沾满了每个人的衣衫,但欢声笑语和收获的喜悦冲淡了所有的疲惫。王龙飞和李静也挽起裤腿下了水,和村民们一起拉网、拾鱼。李静还细心地记录着不同种类鱼的大致数量和规格,为后续管理积累数据。
太阳渐渐升高,又缓缓西斜。老龙湾的水位在抽水机(后来调来的辅助措施)和捕捞的共同作用下进一步下降,更多的鱼被捕捞上来。运输车队往返穿梭,像一条生命的传送带。岸上分拣好的鱼堆换了一茬又一茬。
直到夕阳将天空染成橘红色,老龙湾的水几乎见底,最后几条藏匿在泥坑里的大鱼也被经验丰富的老渔民徒手擒获,这场历时近十个小时的集体捕捞大会战才宣告结束。
所有人都累得筋疲力尽,但看着农庄鱼塘里密密麻麻、游动自如的新成员,看着村委会院子里临时存放的、准备分给参与村民和作为集体储备的部分鱼获,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自豪和满足的笑容。
王龙飞站在鱼塘边,看着水中游弋的鱼群,对身旁同样疲惫但眼神明亮的李静说:“静,你看,这不仅仅是捞上来几千斤鱼。这更是一次成功的应急动员,一次集体力量的展示,一次资源抢救的胜利!咱们村,心齐,能干成大事!”
李静点点头,擦了下额头的汗珠,笑道:“是啊,而且,这批野生鱼丰富了咱们鱼塘的品种结构,未来可以开发高端定制产品,或者作为生态旅游的亮点。这旱情带来的挑战,反倒成了咱们的机遇。”
夜幕降临,庞庄村炊烟袅袅,空气中飘散着鱼汤的鲜美香气。这次意外的捕捞行动,不仅为村集体和农庄带来了一笔可观的财富,更极大地增强了村民的凝聚力和对未来的信心。它生动地诠释了,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只要齐心协力,就能克服困难,将挑战转化为发展的契机。而“本味农庄”与庞庄村的命运共同体,在这场酣畅淋漓的集体劳动中,变得更加牢不可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