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午后,太阳像个大火球挂在头顶,把柏油路晒得滋滋冒热气,小区里的蝉鸣声此起彼伏,吵得人心里发慌。唯独 3 单元楼下的 “赵姐小卖部” 里透着清凉 —— 老旧的吊扇呼呼转着,冰柜上的玻璃门凝着水珠,赵姐正蹲在地上整理刚到的冰棍,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
“赵姐,我这酱油多少钱?” 邻居王阿姨拿着一瓶酱油走过来,放在柜台上。
“5 块钱王阿姨,刚进的新货,鲜着呢。” 赵姐擦了擦汗,接过钱放进抽屉里。
正忙着,赵姐的手机突然响了,是学校老师打来的 —— 她女儿在学校体育课上摔了一跤,膝盖擦破了皮,让家长赶紧过去。“哎呀糟了!” 赵姐急得直跺脚,对着刚走进来的李四说:“小李,你能不能帮姐看半小时店?我女儿在学校摔了,我得赶紧过去看看!”
李四刚从外面回来,手里拿着一根冰棒,正舔得津津有味:“没问题赵姐!你赶紧去,小卖部交给我!”
“太谢谢你了!” 赵姐一边往外跑一边叮嘱,“柜台上的东西都有价签,你照着价签收钱就行,香烟在最里面的货架上,20 块以上的都在玻璃柜里,别卖错了!我半小时就回来!”
“放心吧!” 李四挥挥手,看着赵姐急匆匆的背影,走到柜台后面坐下,拿起一本记账本翻了翻,心里有点紧张 —— 他还是第一次帮人看店,生怕出什么岔子。
小卖部不大,货架上摆满了零食、饮料、日用品,价签五颜六色的贴在商品旁边,有些价签被风吹得卷了边,看不太清楚。李四守着柜台,时不时有人来买东西:买瓶矿泉水的、拿袋瓜子的、挑根冰棍的,都是几块钱的小东西,他照着价签收钱,倒也没出什么错。
过了十几分钟,住在 5 单元的老陈叼着烟走进来,眯着眼睛说:“小李,给我拿包‘红双喜’。”
“好嘞陈叔!” 李四赶紧站起来,走到最里面的货架上找 “红双喜”。货架上的香烟摆得整整齐齐,各种牌子琳琅满目,他找了半天,终于在中层找到了 “红双喜”,可价签被旁边的 “中华” 挡住了一半,只露出一个 “2” 字。
“陈叔,这烟多少钱啊?价签看不太清。” 李四喊道。
老陈正低头看柜台上的打火机,随口说:“你赵姐平时卖多少你就收多少呗。”
李四挠了挠头,想起赵姐说香烟大多 20 块以上,可价签上明明是 “2” 开头,他又想起刚才卖的棒棒糖是 2 块钱,心里嘀咕:“难道这烟也是 2 块钱?不可能吧?但价签上就写着 2 啊……” 他犹豫了一下,觉得赵姐可能把价签贴错了,或者这烟就是特价 2 块钱,于是拿起烟递给老陈:“陈叔,2 块钱。”
“2 块钱?” 老陈愣了一下,以为自己听错了,“你没搞错吧?这‘红双喜’平时都卖 20 块,怎么今天 2 块?”
“可能是赵姐搞特价吧!” 李四说得理直气壮,心里还觉得自己反应快,“您赶紧买吧,说不定就这一会儿特价。”
老陈半信半疑地掏出 2 块钱递过去,拿起烟就走,心里还美滋滋的,觉得捡了个大便宜。
“慢走啊陈叔,下次再来!” 李四笑着挥手,把 2 块钱放进抽屉里,心里暗暗得意,觉得自己看店越来越顺手了。
又过了几分钟,赵姐急匆匆地回来了,脸上带着焦急:“小李,我女儿没事,就是擦破点皮。店里没出什么事吧?”
“没事赵姐,一切正常!” 李四笑着说,“刚才陈叔来买了包‘红双喜’,我卖给他 2 块钱,是不是你搞特价啊?”
“2 块钱?!” 赵姐的眼睛一下子瞪圆了,冲到货架前拿起 “红双喜”,指着价签说:“这是 20 块!价签被挡住了,你怎么不问清楚就卖啊?”
“啊?是 20 块啊……” 李四的脸一下子红了,“我看价签只露出个 2,以为是 2 块钱,陈叔也没说什么就买了……”
“你气死我了!” 赵姐又气又笑,打开抽屉拿出记账本,“我这烟进价都 15 块,卖 2 块钱,亏了 18 块!”
李四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赵姐,都怪我没看清楚,这 18 块钱我赔给你。”
“算了算了,你也不是故意的。” 赵姐叹了口气,“本来想给你 20 块跑腿费,现在用跑腿费抵了亏的 18 块,剩下 2 块钱给你买冰棍吃吧。”
“啊?跑腿费没了啊……” 李四有点委屈,但还是点点头,“行吧,是我自己犯的错,应该抵账。”
正在这时,王阿姨拎着菜篮子过来买盐,看到他们,笑着问:“怎么了这是?看你们一个气一个委屈的。”
赵姐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王阿姨忍不住笑了:“小李啊小李,你这马虎的毛病真是没治了,20 块的烟卖 2 块,老陈怕是偷着乐呢。”
“可不是嘛,我刚才看到老陈在楼下跟张大爷炫耀,说买了包 2 块钱的‘红双喜’,我还以为他开玩笑呢。” 刚进来买饮料的张大妈笑着说。
李四听了,更不好意思了:“我这就去找陈叔,跟他说清楚,让他补 18 块钱。”
“别去了。” 赵姐拉住他,“老陈也是咱们小区的老邻居,说了多尴尬,就当是个教训吧。”
“可是……” 李四还想说什么,被赵姐打断了:“没事,下次你帮我看店,我提前把价格表给你,保证你不会卖错。”
正说着,老陈哼着歌走进来,手里拿着空烟盒:“赵姐,再给我拿包‘红双喜’,还是 2 块钱吧?”
赵姐笑着说:“陈叔,刚才是小李看错价了,这烟 20 块,不是 2 块。”
“啊?原来是看错价了啊。” 老陈愣了一下,赶紧掏出 20 块钱递过去,“我说怎么这么便宜呢,这 18 块钱我给你们补上。”
“不用不用陈叔,都是误会。” 赵姐推辞道。
“那怎么行?我不能占这个便宜。” 老陈硬是把 18 块钱塞给李四,“小李,对不起啊,刚才我也没仔细问,让你受委屈了。”
“谢谢陈叔!” 李四接过钱,心里一下子轻松了,赶紧把钱递给赵姐,“赵姐,钱补回来了,我的跑腿费是不是……”
“看你这孩子,急什么。” 赵姐笑着把 20 块钱跑腿费递给李四,“拿着吧,这次是老陈通情达理,下次可别再犯这种错了。”
“谢谢赵姐!谢谢陈叔!” 李四高兴地接过钱,心里暖暖的。
老陈买了烟,笑着说:“其实我刚才就觉得不对劲,2 块钱怎么可能买到‘红双喜’,就是想看看你们会不会发现。没想到小李这么老实,还想去找我补钱,真是个好孩子。”
“是啊,小李就是太实在了。” 赵姐笑着说,“以后我这小卖部要是没人看,还找你帮忙。”
“没问题赵姐!下次我一定先看清楚价格再卖!” 李四拍着胸脯保证。
王阿姨和张大妈看着他们,都笑了:“还是咱们小区邻里和睦,要是换了别的地方,说不定就得吵起来了。”
“那是自然,远亲不如近邻嘛。” 赵姐笑着说,从冰柜里拿出几根冰棍,“来,大家都吃根冰棍,天太热了。”
大家拿着冰棍,坐在小卖部门口的树荫下聊天,蝉鸣声似乎也不那么吵了,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温暖而惬意。李四咬着冰棍,心里美滋滋的,觉得虽然闹了个笑话,但得到了大家的包容和认可,很值得。
下午的时候,李四主动帮赵姐整理小卖部的价签,把卷边的价签重新贴好,看不清的价签换了新的,还把香烟的价格单独写在一张纸上,贴在柜台前,方便看店的时候对照。赵姐看着他认真的样子,欣慰地说:“小李,你真是越来越细心了。”
“应该的赵姐,以后帮你看店就不会出错了。” 李四笑着说。
这件事很快就在小区里传开了,大家只要一见到李四,就会打趣他:“小李,今天还帮赵姐看店吗?‘红双喜’卖多少钱啊?” 李四每次都不好意思地笑,但心里却很感激大家的包容。他知道,虽然自己总是闹笑话,但大家都没有责怪他,反而鼓励他改正,这份温暖让他觉得特别幸福。
盛夏的小区依旧热闹,傍晚的时候,居民们都出来散步、乘凉,小卖部成了大家聚集的地方。李四经常来帮赵姐看店,再也没有卖错过东西,还成了小卖部的 “得力助手”,帮着整理货物、招呼顾客,做得有模有样。
有一天,赵姐特意给李四买了个西瓜:“小李,这西瓜给你,谢谢你经常来帮我看店。”
“谢谢赵姐!不用这么客气。” 李四接过西瓜,心里暖暖的。
“应该的,你帮了我不少忙。” 赵姐笑着说,“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尽管跟我说。”
李四抱着西瓜往家走,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以后要更加细心、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不辜负邻居们的信任和包容。而那个把 20 块香烟卖成 2 块钱的小插曲,也成了小区里盛夏的一段趣谈,每次说起,都会让大家笑着说:“那真是个有趣的误会,让我们的邻里情更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