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第二个周末,天气晴好。王奶奶提议进行一次“换季大整理”,把厚重的冬衣被褥收起来,换上轻薄的夏装。这是一个不小的工程,楚颜决定周六上午全家一起动手。
季晨熙对这个“大型后勤整理任务”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他换上旧t恤和运动裤,自封为“整理行动总指挥”,拿着他的小本子,像模像样地规划着“作战部署”:“妈妈负责‘核心战区’(主卧衣柜),王奶奶负责‘后勤保障区’(储物间),我负责‘侧翼支援’(我的衣柜和书柜)以及‘情报侦察’(发现闲置物资)!”
楚颜和王奶奶被他逗笑了,配合地接受“指挥”。家里顿时热闹起来,阳光透过窗户,照亮了空气中飞舞的细小尘埃,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楚颜在主卧衣柜前忙碌着,将毛衣、羽绒服一件件取出,折叠整齐,放入真空压缩袋。季晨熙则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吭哧吭哧地把冬天的厚衣服抱出来,学着妈妈的样子,努力叠得方方正正,虽然歪歪扭扭,但态度极其认真。
当楚颜清理到衣柜最上层,一个靠近角落的旧行李箱时,她犹豫了一下。这个箱子很久没动过了,里面装的是一些她和季诚早年不常穿的衣服和一些有纪念意义的小物件。她本想略过,但想着彻底整理,还是决定打开看看。
箱子有些沉,她踮着脚把它拖出来,放在地上,拂去表面的薄灰。拉链有些涩,她费力地拉开。里面果然是一些叠放整齐的旧衣物,散发着淡淡的樟脑丸和时光的味道。她小心地一件件取出,准备分类处理。
就在她拿起一件季诚多年前常穿的深灰色旧夹克时,一个用牛皮纸信封装着的小包裹,从夹克内袋里滑落出来,“啪”地一声轻响掉在地上。
楚颜愣了一下,弯腰捡起。信封很轻,没有署名,封口是用那种老式的、需要舔湿黏贴的胶水封住的,但年月久远,胶水已经失效,信封口微微敞开着。一种莫名的预感让她心跳加快。她看了一眼正在客厅阳台和王奶奶一起晾晒被子的儿子,悄悄坐在了床边。
她深吸一口气,用手指轻轻拨开信封口。里面没有信纸,只有几样小东西滑落到她的掌心。
首先是一枚略显陈旧的、黄铜色的金属纽扣,上面有模糊的锚状浮雕,像是某种制服上的配件,边缘有些磨损,但擦拭得很干净。
接着是一张已经泛黄、卷边的黑白照片缩印版,只有一寸大小。照片上是两个勾肩搭背、穿着作训服、对着镜头咧嘴笑的年轻士兵,脸上还带着未褪的稚气和阳光般的笑容。其中一个,眉眼间能清晰看出是年轻得几乎认不出的季诚。
最后,是一张折叠起来的、更小的纸条。楚颜的心怦怦直跳,她小心翼翼地展开纸条。纸条上是用钢笔写的字,墨水有些洇开,字迹是季诚的,但比现在更显青涩张扬,内容很短:
【老连队解散留念。
‘锚’扣一枚,喻‘定’。
‘笑’照一张,存‘念’。
无论漂泊何方,心有所定,念有所存,便是归途。
与兄共勉。诚。
2008.春】
寥寥数语,却像一记重锤,敲在楚颜的心上。2008年春天,那是他们刚结婚不久,季诚所在的连队面临改编解散。她记得那段时间他情绪有些低落,但从未详细说过,只是变得更加沉默和坚毅。她万万没想到,他将这份对军旅生涯某一阶段的告别、对战友的情谊、以及对未来的期许,用这样一种含蓄而深刻的方式,封存在了这件旧衣的口袋里。
“锚”扣喻“定”,“笑”照存“念”。“心有所定,念有所存,便是归途。”——这几乎是他性格和信念的缩影,也是他后来无论面对何种艰难险阻都能屹立不倒的精神内核。
楚颜的指尖轻轻抚过那冰凉的纽扣和照片上年轻灿烂的笑容,泪水模糊了视线。她仿佛看到了那个二十出头的青年,在面临离别和未知时,如何将纷杂的情感沉淀为如此凝练的誓言,并将其深藏,作为对自己未来的无声鞭策和承诺。
“妈妈!妈妈!我的衣柜整理完毕!请验收!”季晨熙清脆的声音从门口传来,他小脸红扑扑的,额头上带着细汗,自豪地汇报着他的“战果”。
楚颜慌忙用手背擦去眼泪,将纽扣、照片和纸条迅速塞回信封,拢在手心,深吸一口气,换上笑容转过身:“来了来了!让我们总指挥检查一下成果!”
她走到儿子房间,看着叠得虽然不够平整但异常努力的一小摞衣服,大力表扬了一番。季晨熙高兴得眼睛眯成了缝。
整个上午,楚颜都有些心神恍惚。那个小小的“时光胶囊”里的内容,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她记忆深处的一扇门,让她对丈夫的理解又深了一层。她看着眼前活泼聪慧的儿子,忽然意识到,季诚那种深入骨髓的责任感、坚定的方向感,以及即使在最艰难时刻也能保持内心“定力”的品质,或许正是源于这样的早年锤炼和信念沉淀。而这份品质,如今正通过言传身教和那些无声的礼物,悄然流淌进儿子的血脉里。
午饭时,季晨熙忽然眨巴着大眼睛问:“妈妈,‘传承’是什么意思?李老师今天讲古诗的时候提到这个词了。”
楚颜心中一动,看着儿子胸前随着他动作轻轻晃动的木刻指南针,柔声解释道:“‘传承’啊,就像……就像指南针的指针,永远指着南方。这个方向,一代一代的人都会认它,用它,不会改变。又像爸爸教给你的勇敢和守时,你学会了,记在心里,以后也会用出来,这就是一种‘传承’。”
季晨熙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小手摸了摸木牌,若有所思。
晚上,等儿子睡熟后,楚颜再次拿出那个牛皮纸信封。她没有将东西放回旧箱子,而是找了一个更小巧精致的木盒,将纽扣、照片和纸条小心地放进去,然后,她拿起儿子珍爱的那枚木刻指南针,轻轻摩挲着上面“坚守方向,静待归期”的字样。
她将木盒放在书桌抽屉里,与那块神秘木片放在不同的位置。她知道,这两样东西,一件指向过去淬炼出的“定力”,一件指向当下坚守的“归期”,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关于一个男人,一个军人,一个父亲。
周日晚上,季晨熙的“每日汇报”有了新的内容。他并没有看到妈妈发现的旧物,但却凭直觉说道:
“报告爸爸!本周‘后勤整理行动’圆满成功!过程中,我对‘传承’一词有了新理解:它就像我胸前的‘平安方向牌’,刻着爸爸教我的方向。我每天戴着它,就是在‘传承’爸爸的信念。我相信,这个方向会一直传下去,像指南针永远指南一样可靠!over!”
楚颜在门口听着,泪水再次盈眶。她明白,那份深藏在衣柜深处、历经时光的“定”与“念”,已然通过血脉和日常的涓滴浸润,完成了它最珍贵的传承。爱的指南针,不仅指向地理的南方,更指向精神的源流与未来,恒久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