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掌声渐熄,苏弘扬声调铿锵地说道:“同志们,经镇党委、政府统筹研究部署,且积极争取到县、市两级的大力支持,目前已明确推进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是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市交通局已落实专项资金,将对我镇通往县城的公路实施翻新改造工程,当前正处于前期规划设计阶段,预计4月底正式启动,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二是围绕生猪产业发展,镇里决定新建一家集生猪屠宰、养殖于一体的厂子。
各村要切实履行职责,做好政策宣传引导工作,动员群众积极投身养猪产业。具体扶持政策如下:生猪存栏量在50-100头的,每头给予50元补助;存栏量在100-300头的,每头给予 80元补助;存栏量达300头以上的,每头给予100元补助。”
话音刚落,各村支书便展开了相互交流,就政策落地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苏弘扬稍作停顿,待现场讨论渐缓后继续说道:“三是在设施农业建设方面,镇里鼓励各村大力发展温室大棚,其中日光温室每亩补助3000元,钢架大棚每亩补助5000元。
四是针对特色种养模式,近期,农业局将委派技术员前来我镇,就稻蟹共生生态养殖模式的可行性开展专题调研。一旦论证可行,将及时推广实施,届时不仅稻米收购价有望提高一倍以上,还能增加河蟹养殖的收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话音刚落,北河村的村支书李文学率先开口:“苏镇长,刚才听了镇上这几项部署,我心里头特别振奋!这几项工作紧扣咱们镇的实际,尤其是交通修路、生猪养殖、大棚建设和稻蟹共生这几块,全是能让老百姓得实惠、能带动村里发展的好路子,我们北河村完全拥护、坚决支持!”
李文学的支持并没有消除各位村支书的顾虑,赵家村的村支书赵爱民诚恳说道:“苏镇长,听了镇上的规划,我心里既盼着能做成事,又忍不住犯嘀咕,得说几句掏心窝子的话。
前几年镇上号召搞特色养殖,我们村响应号召,组织全村搞过林下养鸡,当时也是说给补贴、帮找销路。结果鸡养大了,说好的收购商没影了,村民们背着鸡往县城跑,跑断腿也卖不出价,最后好多人家赔了本,至今还有人提起这事就叹气。”
一言激起千层浪,汪河村村支书谢庆功说道:“前些年镇里推过中草药种植,苗子是镇里统一进的,等到采收时市场价跌了一半,合作社联系的收购点又压价压得狠,最后一算账,除去成本几乎白干,几户带头的老党员蹲在地里直掉眼泪。
不是我们不相信镇上的规划,实在是之前的教训太深刻了。
就说这次的生猪养殖,补贴政策确实诱人,但现在饲料价格波动大,万一屠宰厂到时候压价,或者销路中间出岔子,村民们怕是经不起再折腾。大棚蔬菜也是这个理,前两年邻村搞过,丰收的时候菜价贱得像白送,最后烂在地里的都有。
稻蟹共生听着好,可技术门槛高,真要是投了钱搞起来,最后卖不出去,那可不是小数目。
我们不是不支持镇上的工作,就是想请镇上把丑话说在前面:销路到底能不能实打实落地?市场波动的时候有没有保底措施?别让村民们再抱着希望干,最后带着失望散。
要是这些问题没理顺,我们怕是很难说服村民再跟着干了。毕竟,大家的钱都是血汗钱,经不起试错啊。”
村支书说的都是实情,这些年镇政府拍脑袋决定、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的政令没少发布。
无一例外,全部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致使政府在群众面前的公信力大大下降。
两位村支书这番话刚出口,立刻引来其他村支书的纷纷响应,方才李文学那番表态支持的言辞,瞬间便被淹没的无影无踪。
而史明远斜眼瞥着苏弘扬,不着痕迹的轻蔑一笑,看他怎么解决这群难缠的村支书。
“各位,我能深刻体会到你们的顾虑,换做是我,也一样如此。”
苏弘扬脸上噙着笑意,并没有因为村支书犀利言辞而恼怒,开始耐心的解释起来:“刚才我说的政策,政府会下发红头文件到村两委。
至于销路问题,无论是生猪、果蔬还是稻米,镇里都会协调相关公司进行收购,并以合同形式加以落实,合同上明确对收购价格、数量都会做硬性要求,切实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
同时,对于以上项目有参与意愿但存在资金缺口的农户,镇政府将协调农村信用合作社为其提供低息贷款支持。”
既然包良才提议召开会议,他肯定希望项目落实下去,于是旗帜鲜明的表明态度:“永坪难得迎来发展机遇,各站所以及村两委要落实镇党委、政府意图,决不允许有人消极怠工!
我们做任何事都有风险,只不过是风险大小的问题罢了,如果这个世界上有没有风险就能赚大钱的事情,我想咱们国家就没有穷人了!
镇里打通了前期补助投入、后期销售环节,并且落实在纸面上,你们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镇里一、二把手相继表态,各位村支书也不能拧着劲来。更何况,他们也都发现,这次镇里确实下了决心,推动经济发展。
最后,包良才做总结性发言:“同志们,说千言不如走一步,你们要充分执行镇党委、政府政策,坚定不移打好这场攻坚脱贫战!
镇党委宣传部门配合村两委,对镇里的扶持政策宣传到位,市场前景说清说透,村民想法顾虑了解清楚。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相关部门也要动起来,涉及到各自所属工作,要落实到位!”
工作部署完成,与会众人刚要离开,外面突然传来一阵不同寻常的嘈杂声。
包良才眉头微蹙,脸上掠过一丝不悦,当即示意党政办主任柳长生前去查看情况。
片刻之后,柳长生疾步返回,额头已渗出细密汗珠,神色显得颇为紧张。
他凑近包良才,压低声音汇报道:“书记,是食品厂的工人,县环保局把厂子封了,他们前来讨要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