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太阳已经落山了,但烟霞依然绚烂夺目,一年即将结束,但橙子和橘子的香气更加芬芳。”这句话不仅仅是在赞美自然景色,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了人生的真谛——人生的最后阶段并非是凋零的序曲,而是生命以更加沉稳、雄浑的姿态凝聚光芒的时刻,真正的君子应该在这个时候抖擞精神,展现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岁月就像熔炉里的金子一样,晚年的时光也可以像烟霞一样在万里长空中铺展开来。孔子一生周游列国,一心想要拯救当时的社会,但是却处处碰壁。然而,他在晚年回到鲁国后,删改了《诗经》和《尚书》,修订了《礼记》和《乐经》,还创作了《春秋》,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为华夏文明立下了万世不变的根基。那个曾经“累累若丧家之狗”的失意旅人,在时光的尽头反而迸发出了最耀眼的智慧光芒,就如同落日熔金一般,将余晖锤炼成了不朽的铭文。
晚年,并非是衰弱与颓废的终点,而是灵魂臻至炉火纯青之境的熔炉。正如那“橙桔芳馨”的比喻,更像是君子在晚年时所积累的生命回响。
文豪苏轼的一生,可谓是宦海浮沉,历经沧桑。暮年时,他被贬谪至儋州,那是一个瘴疠横行、几近绝域的地方。然而,苏轼并未因此而消沉,反而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他兴学劝农,致力于改善当地百姓的生活;他采药悬壶,用自己的医术为人们解除病痛。他以“天其以我为箕子”的担当,将这片荒陲之地点燃为文明的星火。
在他的晚年,苏轼的书法艺术也达到了巅峰。他的《寒食帖》墨迹淋漓,笔力愈发雄健苍茫。这不仅是他艺术才华的展现,更是他生命力量的凝聚。当生命之树即将凋零时,他却将毕生的苦涩酿成了最醇厚的芬芳。那是一种饱经风霜后灵魂所特有的馨香,是他向岁月交出的最沉甸甸的答卷。
晚霞之所以比早晨的阳光更美丽,是因为它融合了一整天的阳光;秋天的橘子之所以比春天的花朵更甜美,是因为它沉淀了四季的风雨和露水。当代着名学者叶嘉莹先生,在九十多岁的高龄仍然登上讲台传授知识,将她毕生研究的古典诗词化作清澈的泉水,滋润着无数学生的心田。她的生命之河流淌到现在,不仅没有枯竭,反而因为容纳了无数的溪流和河流而变得更加广阔和深沉。她用银色的头发作为笔,蘸满了岁月的沧桑,在时光的暮色中书写出最动人的诗句。“不要说太阳到达桑榆之间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辉照样可以映红满天。”人生的价值从来都不局限于青春年少。当夕阳如熔金般灿烂,晚橘挂满枝头,君子更应该拂去身上的尘土,整理好自己的衣冠——以百倍的精神,将岁月赋予的沧桑智慧化作天边最浓郁的晚霞,在生命舞台的最后一章,献上最为精彩的压轴表演。
时光向晚,君子精神之光却可如星火燎原,照彻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