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墨卷春秋 (一)
—— 校史里的新篇
江南大学档案馆的晨光总带着几分温柔的迟缓。樟木柜沿着墙壁排开,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老物件,柜门上的铜拉手被无数双手磨得发亮,木纹里嵌着几丝浅淡的墨痕 ——
那是往届档案员整理古籍时不小心蹭上的,经年累月竟成了时光的印记。空气中飘着樟木特有的香气,混着宣纸的草木气、墨汁的松烟气,吸一口都像在与历史对话。
虞明蹲在靠窗的长案前,指尖捏着三族碑拓片的边角,动作轻得怕碰碎了纸上的墨迹。拓片是前天才从碑上拓下来的,宣纸还带着点湿润的软韧,展开时能听到细微的 “沙沙” 声。
“共生” 二字居于拓片中央,墨迹透着润光,笔画间的飞白清晰可见 —— 那不是拓印时的失误,而是三族碑原石上的天然裂痕,历经千年仍未弥合,倒让这两个字多了几分苍劲的生命力。
他用指尖轻轻拂过 “共” 字的竖笔,能摸到宣纸下隐约凸起的纹路,那是碑刻的肌理透过拓片传来的触感。
窗外的香樟树长得正盛,枝叶伸到窗棂边,细碎的阳光透过叶隙落在拓片上,与碑刻的纹路交织成网,像幅天然的水墨画。
海蓝蓝坐在对面的藤椅上,藤椅的扶手缠着浅棕色的布条,是她上次发现扶手磨手,特意找后勤处要的。她面前摊着一本深蓝色封皮的笔记本,封皮上用银线绣着朵小小的莲花 ——
那是慧灵的手艺,针脚细密,花瓣边缘还泛着微光。笔记本扉页贴着片米粒大小的透明碎屑,是从龙宫正殿珊瑚丛里捡到的 “本源” 珍珠碎,在阳光下能折射出七种光,每次翻页时,碎屑都会随着动作轻轻晃动,像藏了片迷你星空。
“虞明,你看这段水族文的译注。” 海蓝蓝突然指着笔记本上的一行字,笔尖是银色的,写出来的字带着细闪:
“我姑姑昨天视频时说,这里的‘洄游’其实不止是‘鱼群逆流而上’的意思,还有‘文明传承’的隐义。之前我们只译了表面含义,少了层深意。”
她把笔记本推到虞明面前,页面上除了译注,还画着小小的示意图:一条蓝色的鱼顺着水流向上游,鱼身上画着三族的符号,旁边标着水族文的发音注释。
虞明凑过去看,指尖点在 “洄游” 二字旁边:
“那得改过来,不然会误导读者。”
他想起第一次在龙宫见到三族碑时,海蓝蓝的姑姑 —— 水族的长老海婆婆,曾摸着碑上的水族文说 :“我们的文字,每个字都藏着祖先的话”,现在才算真正懂了这句话的意思。
“下午开会时跟陈宇说一声,让他把考古报告里的相关部分也改了,别等出版了再发现问题。”
海蓝蓝点头,刚要把笔记本收回来,就听见档案馆门口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王影儿抱着个帆布文件袋快步走进来,文件袋上印着 “江南大学档案专用” 的字样,边角已经磨出了毛边,显然是跑了不少路。
她额头上沾着细汗,脸颊泛红,把文件袋往案上一放,鲜红的 “特批” 印章在晨光下格外扎眼。
“成了!省教育厅的批复下来了!” 王影儿的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她解开文件袋的绳结,掏出一本烫金封面的章程:
“不仅同意成立‘鄱阳湖文明研究院’,还拨了三百万专项经费!说是优先支持文物数字化和龙宫体验馆建设!”
虞明和海蓝蓝都凑了过来。章程的封面是暗红色的,烫金的 “鄱阳湖文明研究院章程” 几个字格外醒目,翻开后是米黄色的宣纸内页,字迹是工整的楷书,显然是请书法老师写的。
第一条 “以三族碑精神为指导,促进多元文明研究与交流” 下面,还画了条细细的波浪线 —— 王影儿说这是她特意标出来的,要作为研究院的核心宗旨。
“章程末尾还盖了临时印章呢。” 王影儿指着页面右下角,印章是圆形的,把三族碑的轮廓和江南大学的校徽结合在了一起,“这是我上周设计的,找校徽厂赶制出来的,以后研究院的文件都要盖这个章。”
她突然想起什么,又从文件袋里掏出一张纸,“对了,教育厅还说,下个月要派专家组来考察,让我们准备好文物展示和研究成果汇报。”
“文物展示好办,陈宇他们的三维模型差不多做好了。” 虞明刚说完,就听见门口传来摄像机的 “咔嗒” 声。
陈宇扛着摄像机走进来,镜头还对着墙角的新书架,书架是浅胡桃木色的,刚组装好没几天,上面摆满了刚出版的书籍,书脊整齐地朝着外面。
“你们快来看,出版社刚送的样书!” 陈宇把摄像机放在案上,伸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湖底龙宫考古报告(第一卷)》,封面是深蓝色的,印着龙宫正殿的航拍图 —— 夜明珠的光用烫银工艺做了出来,摸上去有凸起的质感,连珊瑚丛的纹路都清晰可见。
“出版社说,这书刚预售三天,就卖了五千册,说是今年最火的考古科普书!”
他又抽出一本精装画册,封面是虞明和海蓝蓝在龙宫正殿的合影:当时虞明正指着三族碑上的文字,眉头微蹙,神情专注;海蓝蓝侧着头听,嘴角带着浅笑,蓝色的鱼尾在水中泛着银光,背后的夜明珠洒下柔和的光,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画册的副标题 “青春与文明的对话” 是手写体,透着温暖的气息。
“你们看这里。” 陈宇翻到夹着银杏书签的一页,页面上是关于 “逆水阵” 的解读,配着三维模型图 —— 阵法的每一个节点都标着佛、道、水族的符号,旁边还附了小学生能看懂的注释。
“编辑刚才发消息说,这段解读被选入中学历史教材的补充阅读了!说是能让孩子们知道,古代文明不止有中原文化,还有这些藏在水下的瑰宝。”
“真好。” 虞明接过画册,指尖摩挲着封面的合影,“之前总担心这些研究只能锁在实验室里,现在能让孩子们看到,才是真的有意义。”
海蓝蓝也凑过来看,本源珍珠的碎屑在笔记本上闪着光:“要是水族的孩子们也能看到就好了,他们之前只在故事里听过三族碑,还没见过真正的解读。”
“会有机会的。” 门口传来慧灵的声音,她和古今教授推着一辆银色的小车走进来,车上放着两台数字化扫描设备,屏幕亮着,显示着青铜鼎的三维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