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点事儿对刘栓柱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他一拍胸脯保证道。
“打听好了,我找了好几个朋友,轮番给打听了一圈儿。”
“这房子没什么毛病,确实是屋主着急卖,所以才有这么便宜的价格,屋子里面我亲自去看了,就是家具啥的旧了点。”
说完之后,刘拴柱又问道。
“上次我还没问你呢,咋想着在城里买房子了?你的钱还凑手吗?”
陆明远简单的把自己的想法说了说,听的刘拴柱直点头。
陆明远又问起了王福生的情况。
“咋今天没看见他,一大早去哪儿野了?最近在你这儿干的还好吗?”
刘拴柱脸上兴奋极了。
“我正要跟你说这事儿呢,这王福生真不错,这会儿你可真没有看走眼,确实是个好苗子。”
“你这话说的,我什么时候看走眼过?”
“怎么没有,苏曼丽你就看走眼了,而且还是大大的走眼。”
“去你的,少哪壶不开提哪壶,说你的正事儿。”
刘拴柱呵呵笑了笑。
“这小子先跟我学了几天辨认山货,然后每天天不亮就出门,中午也不回来吃,晚上也经常是天黑了以后才回来。”
“然后呢?不会是出去干什么坏事儿了吧?”
“不光没干坏事儿,还全干了好事儿。”
说着,刘拴柱抬起手,在空中比划了一下。
“这小子天生就是干生意的料,这才几天呀,就让他谈成了两个村儿,光野生木耳就收了——”
说到这儿的时候,刘拴柱立刻降低了声音,警惕的看了看四周。
确定周围没有人之后才小声的说道。
“200多斤。”
“包括榛蘑啥的。”
说完之后,刘拴柱就拉着陆明远到了一棵树下,接着蹲在地上,用手指在地上划拉了几个数字。
“一斤木耳收购价三块,我舅说了,运到南方至少8块。”
刘拴柱说到这就不说了,只是在地上写了几个数字。
他脑筋灵活,算数也很快,不一会儿就算出了大致的价钱。
并且非常兴奋的说道。
“等到他回来,咱们就能分钱了。”
陆明远点了点头,抬起脚将地上的数字踩了踩。
“咱们以后把这事儿干大了,干好了,说不定能开个公司什么的,到时候直接收货直接往那边运,到时候那才叫财源滚滚来呢。”
刘拴柱也壮志酬酬,心中一片激动。
“是啊!这会儿还不是收这些东西的最好时间,现在买到的都是他们的存货。”
“等到了七八月份,村民收的多,咱兄弟俩不得赚个盆满钵满?”
一想到这儿,刘拴柱脸上就露出了憧憬的表情,接着就非常动情的说道。
“到时候我就有钱娶媳妇儿了,省得我妈天天骂我不争气,这会儿老子也扬眉吐气一次。”
“到时候整个三转一响,要是钱赚的更多的话,我就干脆在国营饭店摆席,到时候看还有谁敢瞧不起我。”
陆明远听见这话,伸手重重的拍了拍对方的肩膀,接着笃定的说道。
“你行,你肯定行!我相信你绝对能发财!”
两人说说笑笑。
很快就到了卖房人家。
陆明远敲开了门之后,却发现开门的是一个面容愁苦的老太太。
这老太太年纪大约在70岁左右头发花白,可能因为常年劳作的关系,后背和两条腿都有些打弯儿。
一双浑浊的眼球上下动了动问道。
“你们来找谁呀?”
“老人家,这房子我看外面贴了纸,说是要卖?”陆明远礼貌地问道。
老太太叹了口气,“是啊,家里出了点事儿,急着用钱,只能把这房子卖了,咋的,你们想买呀?”
刘拴柱和陆明远对视了一眼。
这和之前他们听说的不太一样啊。
陆明远要是没记错的话,当时是说这家人要去外地,急于凑路费。
怎么这老太太又改成出了点事儿呢?
这里面会不会有什么猫腻?
陆明远不动声色的对刘拴柱使了个眼色,刘拴柱会意,就说道。
“老太太,您是这家的什么人啊?能问下出啥事了吗?”
老太太眼眶泛红,接连叹了好几口气,才说道。
“我是这家主人的妈,这昨天才听着信儿从村里过来。”
“我孙子生病住院了,需要一大笔钱做手术,实在没办法了,只能赶紧把房子卖了,凑凑钱,去外地治去。”
陆明远和刘拴柱对视一眼,都明白了这里头的事儿。
想来是卖房的,房主不愿意让外人知道孩子生病的事儿,就统一口径说是去外地做生意。
这么做可能也是防止别人觉得这房子风格不好,到时候再压价什么的。
这老太太昨天刚来,可能不知道,再加上人实诚,没那么多心眼就实话实说了。
老太太把这二人请进屋,然后背着手自言自语。
“孩子他爹说是什么白什么的,我寻思哪有这种病啊,那血不都是红色的吗?咋就成白的了?”
“这孩子小小年纪就得了这种病,以后可咋招啊,我那可怜的大孙子……偏让他得了这病,咋不让我得呢?”
白血病!
陆明远知道这种病别说这个年代了,就算是二三十年后,这病也很难治愈,而且还会拖垮全家人。
刘拴柱虽然没太听懂,但也面露不忍。
陆明远环视了一圈,又问:“这房子您打算卖多少钱呢?”
老太太有些犹犹豫豫的说道。
“我听我家老大说卖四百,你要是一次结清的话,兴许能便宜个10块20块的。”
“咋的,小伙子,你想买呀?”
陆明远环视一周,只觉得整个院子收拾的很干净,院墙也像是刚刚收拾过的,整体给人一种很不错的印象。
他在院子里来回走了一圈儿,老太太又带他去屋子里看了看。
陆明远越看越喜欢,就直接拍板定了下来。
“买。”
“老太太,您儿子什么时候回来?”
“这房子我喜欢,我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