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阅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那个盛夏的午后,未央宫被一种诡异的寂静笼罩。哀帝驾崩的噩耗尚未正式公告,但宫阙间往来奔走的宦官、女史脸上那掩饰不住的仓惶,以及羽林卫悄然增加的岗哨,无不透露出天塌地陷般的剧变。长信宫内,年逾古稀的太皇太后王政君,在听闻哀帝崩于未央宫、董贤已被收缴印绶的消息后,浑浊了多年的老眼骤然爆射出锐利如鹰隼的光芒。她一刻也未迟疑,立刻摆驾,直驱未央宫。

皇帝的猝死,董贤的自尽,傅、丁外戚的失势(傅太后、丁姬已先于哀帝去世),使得帝国的权力核心瞬间出现了巨大的真空。王政君,这位历经四朝,在元帝时便母仪天下,又亲眼目睹了成帝的昏聩、哀帝的短促与荒唐的老人,比任何人都清楚此刻的凶险与机遇。她必须在她闭眼之前,为这摇摇欲坠的刘汉天下,也为她身后的王氏家族,找到一个可靠的支柱。

她的车驾在未央宫前殿停下。她没有先去哀帝的灵前,而是径直走向存放传国玉玺与兵符的禁中机要之地。在确认了这些象征最高权力的信物安然无恙后,她立刻召见了公卿百官。面对惶惶不安的群臣,王政君展现出了与她年龄不相称的决断力。她以三朝国母的身份,宣布临朝称制,总揽朝政,并即刻下诏,痛斥董贤“年少未更事理,为大司马不合众心”,其印绶当即收回,永不叙用(尽管董贤已死)。同时,她宣布,所有调兵遣将、任免二千石以上官员的权力,皆需经由她批准。

稳住了最基本的局面后,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摆在了面前:由谁来出任大司马,这个掌控全国军政、如今更是至关重要的大位?

殿内众人的目光,有意无意地扫过几位王姓侯爵——成都侯王商、红阳侯王立、曲阳侯王根,他们皆是王政君的兄弟,在成帝朝也曾显赫一时。然而,王政君心中却早已有了定论。她的兄弟们,或才具平庸,或骄奢跋扈,在哀帝朝已被傅、丁势力压制得锐气尽失,且名声不佳,难以服众。环顾整个朝野,既能让她绝对信任(血缘关系),又拥有足以稳定局势的声望和能力,并且……名声极好,足以作为一面道德旗帜来凝聚人心的人,只有一个——她的侄子,新都侯王莽。

王莽在哀帝初期被征召回朝,任光禄大夫侍中,本有监视与利用之意。但在哀帝纵容傅、丁外戚、宠幸董贤的几年里,王莽始终保持了一种超然且谨慎的姿态。他既未与傅、丁同流合污,也未曾像某些直臣那样激烈进谏而遭贬黜,反而因其数次“不合时宜”的劝谏(如劝哀帝勿过度赏赐董贤)及一如既往的恭俭作风,赢得了朝野清流更多的同情与赞誉。当哀帝欲加封董贤时,满朝噤声,唯有王莽曾公开表示反对,虽未成功,却使其“不畏权幸、恪守礼法”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在傅、丁势力最盛时,他一度称病避居封国,更被舆论解读为洁身自好,不与浊世同流。

“大司马,国之柱石,非德才兼备、众望所归者不可任。”王政君苍老而威严的声音在金殿上回荡,“新都侯莽,孝友忠贞,学识渊博,历事三朝,功在社稷。先帝(指成帝)在时,便多所倚重。今当国难,宜令其出任大司马,领尚书事,匡扶汉室!”

此言一出,殿内静默片刻,随即响起一片附和之声。王氏旧党自然拥戴;那些对傅、丁、董贤乱政早已不满的官员,也将王莽视为拨乱反正的希望;即便是少数心存疑虑者,在此太皇太后独断、王氏势力重新掌控禁军的形势下,也不敢有丝毫异议。

诏书飞快地拟就、用玺、发出。一队使者,捧着诏书和象征大司马权力的金印紫绶,疾驰前往新都侯府(王莽在长安的府邸)。

而此时的王莽,正在府中书房内静坐。他早已通过宫中眼线得知了哀帝驾崩、董贤伏诛的消息。他面色平静,无喜无悲,只是手指在书案上轻轻划动着,仿佛在推演着什么。他深知,决定命运的时刻到了。伯父王凤临终前的布局,自己多年在新野的蛰伏与养望,在哀帝朝小心翼翼的周旋,所有的铺垫,都将在此刻见分晓。

当宣诏的使者抵达府门时,王莽整理衣冠,以最恭谨的姿态出迎。他跪听诏书,言辞恳切地再三推辞,称自己“德薄才薄,不堪重任”,请求太皇太后另选贤能。这番谦逊的表演,既是遵循儒家“礼让”的规范,更是做给天下人看的姿态。

在使者“固请”和王政君的再次下诏督促下,王莽才“不得已”接受了任命。他入宫首先拜见太皇太后,涕泣叩首,誓言必竭股肱之力,稳定社稷,不负厚望。随后,他才前往哀帝灵前,依礼哭临,举止哀恸,合乎礼制。

登上大司马之位的王莽,立刻展现出了与董贤之流截然不同的、雷厉风行且老辣的政治手腕。他首先做的,是彻底清算董贤集团的残余势力。董贤家属被流放,家产被抄没,其党羽如御史大夫孔光等(孔光曾依附董贤),或被罢黜,或被贬斥。这一举动,迅速赢得了朝野对“除奸”的拥护。

紧接着,他将矛头指向了虽已失势但余威尚存的傅、丁外戚。他授意有司,追论傅太后、丁姬在前“骄僭”之罪,提出她们在哀帝时“冢僭与元帝山齐,怀皇太后、皇太后玺绶以葬,不应礼法”。经过一番朝议,王政君下诏,追贬傅太后为定陶恭王母,丁姬为丁姬。同时,将傅、丁两家族在朝为官者悉数免职,遣送回原籍。傅晏、丁明等核心人物,更是被罗织罪名,或自杀,或流放。曾经显赫一时的傅、丁外戚,被连根拔起,彻底扫出了政治舞台。此举,既报复了当年在哀帝朝所受的压制,也清除了潜在的权力竞争对手,更向天下宣示了“拨乱反正”、恢复“礼制”的决心。

在稳定内部的同时,王莽也极其注重意识形态的构建和民意的引导。他大力弘扬儒学,增加博士弟子员名额,征召天下通晓逸礼、古书、天文、历算、钟律、小学、《史篇》、方术、《本草》以及教授《五经》、《论语》、《孝经》、《尔雅》的士人,遣派公车,将他们聚集到长安,给予优厚待遇。此举极大地笼络了知识阶层的人心。

对于宗室功臣之后,他奏请封赏,以示恩宠。对于百姓,他则上书太皇太后,请求节俭宫中用度,以身作则,捐钱百万,献田三十顷,交给大司农以救助贫民。每逢发生水旱灾害,他就只吃素食,不用酒肉,并令左右勿得报告祥瑞之事。这些行为,经过其党羽和士人的宣扬,使得“王莽谦恭下士时”的形象愈发深入人心,朝野上下,几乎众口一词地称颂大司马乃“当代周公”。

短短数月之间,王莽便以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却又步步为营的组合拳,迅速巩固了自己的权力,清除了异己,赢得了空前广泛的声望。未央宫的风向,彻底转变。太皇太后王政君对他信任有加,几乎言听计从;公卿大臣大多依附;士林清议交口称赞;民间甚至开始流传一些将他与古代圣贤相比的谶语。

站在未央宫高大的台基上,俯瞰着脚下这座象征着至高权力的宫城,王莽的目光平静之下,是深不见底的幽邃。大司马,并非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起点。他清晰地感觉到,那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此刻正伴随着脚下这座古老帝国的脉搏,一起跳动。时代的洪流,正以一种无可抗拒的力量,将他推向那命运的旋涡中心。而他,已经做好了准备。

UU阅书推荐阅读:楚天子男儿行藩王两年半,一万大雪龙骑入京师大秦:开局祖龙先祖隋唐:被李家退婚,我截胡观音婢矛盾难以调和为了天下苍生,我被迫权倾天下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东鸦杂货店盛嫁之庶女风华三国:从夷陵之战,打到罗马帝国长乐歌蒙古人西征不想当大名的武士不是好阴阳师马谡别传水浒:开局大郎让我娶金莲大汉废帝失忆美娇妻,竟是大周女帝明末小土匪神武太医俏女帝大秦:从缉拿叛逆开始养8娃到18,大壮在古代当奶爸打造异世界钢铁洪流关外县令穿越南宋当皇帝越战的血精灵之最强道馆训练家集齐九大柱石,重启大秦复兴之路明末:有钱有粮有兵我无敌!从大唐山峰飞跃而下爹爹万万岁:婴儿小娘亲锦衣盛明抗战游击队大唐开局救治长孙无垢汉武:普天之下,皆为汉土!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清末大地主穿越成废物太子后我崛起了大魏霸主三国之凉人崛起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大明:启禀父皇,我抓了北元皇帝风起了无痕存储诸天契约休夫:全能王妃逍遥世子爷三国:苟在曹营的二郎神棍大周逍遥王爷明末之席卷天下武道剑修林辰薛灵韵
UU阅书搜藏榜:抗战游击队我的大唐我的农场我在大宋当外戚在群里拉家常的皇帝们神话之我在商朝当暴君(又名:洪荒第一暴君)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谁接头楚牧有个妹妹叫貂蝉民国谍海风云(谍海王者)挥鞭断流百越王华之夏第一卷中原往事晚唐:归义天下大明极品皇孙,打造日不落帝国重生南朝开局逆天任务我三国武力话事人北朝奸佞造反!造反!造反!造反!造反!我主明疆抗战之血怒军团我在盘庚迁殷时发起翦商大汉奸臣英雌医鸣惊仙三国之佣兵天下大唐极品傻王救命,系统要害我始皇别伪装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开局被抓壮丁,从领媳妇儿开始崛起重生女尊世界但开局就进了送亲队烽火淞沪成亲后,我玩刀的娘子开始娇羞了大唐重生兵王北宋不南渡长安之上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庶民崛起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穿越后被分家,搬空你家当大清疆臣。大秦反贼中华灯神回到明末做枭雄魅影谍踪他是言灵少女九灵帝君锦衣黑明大明:我想摸鱼,老朱让我当帝师谍战从特工开始老朱你说啥,我跟马皇后混的我爷爷可是大明战神
UU阅书最新小说:穿越成了福岛正则庶出子三国:我,交州土皇帝!石器革命废物太子,开局召唤妲己世子去哪了?魂穿五代,我占寿州为王大明:刚穿越就被锦衣卫抓了天下一帝秦始皇皇后们,这真不是后宫聊天群白衣盗寒门逆袭:我用科技平天下大秦帝国风云围棋少年,我在大明举重若轻网游三国数据化黄巾三国:每天十个人,我慢慢无敌一剑照汗青玉佩乾坤:锦衣卫的现代逆袭绣春雪刃朕,朱厚照,开局大杀四方大明:开局救活马皇后唐初:东宫书吏不当,我要去种地穿成孙武门徒,我靠孙子兵法狂飙大明首辅:杨士奇朕的大秦!万邦臣服!天幕:玄武门大舞台,有胆你就来铁血1645:从扬州十日开始穿越三国,我窃取宗室身份天幕刷视频,返现一点点1621,不一样的大明我靠灵泉空间,收服八十八位美女明祚永延,我让大明上巅峰蓝月闪烁之时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穿越大清,皇帝居然带头剪辫?千秋一烬谁说神罗不算罗多子多福,开局就送绝美老婆退隐江湖那些年开局天幕曝光:我未来统一全球跛王爷青铜账簿与铁王座开局反杀捉刀人,我成了大乾凶徒晚清三杰恩仇录天启:朕登基后,东林党麻了解差传红楼:父不争气,我亲自上阵荣国府,抱歉,不稀罕大明:最强兵王从边关开始重生红楼的香艳人生科举逆袭:从农家子到一品阁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