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约仪式的喧嚣和常委会上的暗流涌动之后,日子似乎又回到了某种按部就班的轨道。袁天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智眸”项目的具体推进中。
老三车间的改造紧锣密鼓,与纺织厂、机械厂的技术对接方案也在反复磋商细化。他像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奔波于开发区、老厂区、各个职能部门之间。
然而,平静的水面之下,漩涡正在悄然生成。
一个闷热得让人昏昏欲睡的午后,赤阳市纪委信访室主任刘明生的案头,多了一封没有署名的举报信。
信封是市面上最普通的那种牛皮纸信封,字迹是用最普通的黑色中性笔书写,歪歪扭扭,显然是刻意伪装过的。
刘明生戴上老花镜,拆开信封。信纸只有薄薄一页,内容却像淬了毒的匕首,直指林城县副县长袁天。
“尊敬的市纪委领导:
本人系林城县一名有良知的普通干部,现怀着无比愤慨的心情,实名(为安全起见,暂隐去姓名)举报林城县副县长袁天在引进所谓高科技企业‘智眸科技’项目中,存在严重违纪违法行为,具体如下:
1. 利益输送:袁天利用职权,在项目选址(原农机厂老三车间)和后续改造工程中,涉嫌为其特定关系人(或幕后利益集团)谋取不正当利益,存在暗箱操作、违规指定承包商、虚增改造预算等问题。
2. 违规操作土地:开发区项目用地审批程序存在重大瑕疵,袁天为促成项目落地,滥用职权,违规简化甚至跳过必要环节,严重违反土地管理法规。
3. 好大喜功,劳民伤财:该项目实际投资额远低于宣传数额,对林城产业带动作用微乎其微,纯属袁天个人捞取政治资本、制造虚假政绩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其引进动机严重不纯,罔顾林城实际财政承受能力和长远发展,造成国家资源巨大浪费。
袁天身为党员领导干部,本应廉洁奉公,但其行为已严重背离党的宗旨,影响恶劣。恳请市纪委领导高度重视,严肃查处,清除害群之马,还林城政治生态一片清明!”
信的内容写得极具煽动性,扣的帽子一个比一个大,但通篇看下来,除了情绪化的指控和“涉嫌”、“存在”、“罔信的内容写得极具煽动性,扣的帽子一个比一个大,但通篇看下来,除了情绪化的指控和“涉嫌”、“存在”、“罔顾”这类模糊字眼,没有任何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和确凿证据支撑,空洞得像一个被吹胀的气球。
刘明生眉头紧锁。这种匿名举报信他见得多了,十有八九是挟私报复、恶意中伤。但涉及一位刚刚引进重要项目的年轻副县长,性质就比较敏感了。
而且信中提到的“利益输送”、“违规用地”、“虚假政绩”等字眼,都是当前反腐高压线下的敏感词,极易引发舆论关注。
他不敢怠慢,立刻将信件呈报给了分管副书记。副书记仔细看过后,沉吟片刻:“内容空洞,恶意明显。但程序就是程序,涉及县处级干部,又是匿名举报,按规矩,发函询吧。让林城县委通知袁天同志,就信中反映的问题,要求他本人向组织作出书面说明。”
一纸来自市纪委的函询通知书,就这样穿越了赤阳市区到林城县几十公里的距离,在三天后,由县委办公室主任神情严肃地送到了袁天的办公室。
“袁县长,这是市纪委转来的函询件,要求您就举报信中反映的关于‘智眸科技’项目的问题,在十五个工作日内,向组织作出书面说明。”主任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一种公事公办的谨慎。
袁天接过那份盖着鲜红印章的正式文件,目光扫过上面的字句。举报信的内容摘要像几根冰冷的针,刺入他的眼帘。
他脸上的表情没有任何变化,甚至连眉头都没有皱一下,只是拿着文件的手指,几不可察地收紧了一瞬,指节微微泛白。
“知道了。”袁天的声音异常平静,听不出丝毫波澜,“请转告组织,我会按时、如实、全面地向组织说明情况。”
办公室主任点点头,欲言又止,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转身退了出去,轻轻带上了门。
办公室里只剩下袁天一人。窗外,是林城灰蒙蒙的天空和远处开发区工地上传来的隐约机器轰鸣。
他拿着那份薄薄却重若千钧的函询通知书,走到窗边。举报信里的指控,字字诛心,却又字字空洞。但袁天心里明镜似的——这绝非空穴来风。
时机拿捏得如此精准,项目签约热度未退,常委会上的交锋余音犹在,这匿名信的来源,几乎呼之欲出。
张坤!
一股冰冷的怒意从心底升起,瞬间席卷全身。这已经不是工作上的分歧或阻挠,而是赤裸裸的人身攻击,是试图用最卑劣的政治手段,将他扼杀在起步阶段,彻底搞臭他的名声,断送他的政治前途!手段之阴险,用心之歹毒,让袁天感到一阵齿冷。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愤怒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他需要的是反击,是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将这盆泼向他的脏水,一滴不剩地挡回去!
袁天坐回办公桌前,眼神锐利如刀。他拿起内线电话,声音沉稳有力:“小陈(秘书陈涛),立刻通知以下人员,带上所有与‘智眸科技’项目相关的文件资料,半小时后到我办公室:发改局王局长、招商局李局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赵副局长、财政局负责该项目的张科长、开发区管委会刘主任、还有农机厂的老厂长王德贵同志。对了,把县政府法律顾问周律师也请来。”
一场无声的战役,就此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