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常委会上的硝烟,并未随着那扇厚重红木大门的闭合而彻底消散。
那无声的较量,那理念的碰撞,那权力的暗流,如同浸透了秋雨的阴冷,渗透进汉东省每一个权力角落,更沉沉地压在了京州这座省会城市的上空。
袁天提出的“数字科创走廊”构想,如同一块投入死水潭的巨石,激起的涟漪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四周扩散。
赞誉与质疑,期待与忌惮,种种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让原本就因龙培倒台而略显敏感的京州官场,更添了几分难以言说的压抑与躁动。
周一上午,京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室内,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
深红色的长条形会议桌光可鉴人,倒映着天花板上一排排冷白色的灯管,也倒映着围坐桌旁的一张张或严肃、或微妙、或心事重重的面孔。
空气中弥漫着新沏的茶水氤氲出的淡香,混合着文件纸张的油墨味,以及一种属于权力决策场所特有的、略带滞涩的气息。
袁天端坐在主位,依旧是那身藏青色西装,白衬衫领口紧扣,脸上没有任何多余的表情,只有一种深潭般的平静。
他面前摊开着一份份待议的文件,手边放着一支普通的黑色中性笔,笔帽尚未打开。他的目光缓缓扫过与会的每一位副市长、秘书长以及列席的主要部门负责人。
市长丁立因在省委党校参加专题研讨班,此次会议由常务副市长袁天主责。
这看似寻常的工作安排,在此刻却蕴含着不同寻常的意味。
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这不仅是袁天首次独立主持市政府常务会议,更是他在省委抛出“数字科创走廊”构想后,在京州层面的第一次正式亮相。
他的每一个决策,每一句话,都将被放在放大镜下仔细解读,并与省委会议上的风波联系起来。
“同志们,开会。”袁天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沉稳,“先请发改委汇报一下上周议定的几个重点项目推进情况。”
市发改委主任拿起稿子,照本宣科地念了起来。内容无非是项目进度、存在问题、下一步计划,语调平稳,措辞严谨。
但在提及几个涉及土地审批、资金拨付的环节时,他的语速不自觉地放慢,眼神若有若无地瞟向分管财政的副市长邹涛涛,以及分管国土规划的副市长。
邹涛涛约莫五十岁年纪,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戴着金丝边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显得有些游离。
他手指间夹着一支没有点燃的香烟,轻轻在桌面上磕碰着,发出细微的哒哒声,似乎在思考,又似乎有些不耐。
他是龙培时代提拔起来的干部,与胡金茂省长那边走得颇近,对袁天这个空降而来、年纪轻轻却势头凶猛的常务副市长,心底始终存着一份难以消除的隔阂与抵触。
汇报完毕,会议室内出现了短暂的沉默。
袁天没有立刻点评,而是拿起手边的黑色中性笔,在面前的笔记本上轻轻点了一下,目光抬起,看向邹涛涛:“邹市长,发改委提到的这几个项目,资金卡壳的问题,财政那边有什么说法?”
邹涛涛像是刚回过神来,扶了扶眼镜,慢条斯理地开口:“袁市长,不是财政不支持。实在是……省里的盘子也紧啊。龙培案后,各方面审计、核查都很严格,资金拨付流程比以往更复杂,更耗时。
我们市里的财政压力也不小,保民生、保运转是头等大事,这些发展类的项目,虽然重要,但也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嘛。”
他这话说得滴水不漏,将责任巧妙地推给了“省里流程”和“全市压力”,听起来合情合理,却字字都在为拖延找借口。
袁天脸上没有任何波动,只是目光平静地看着他:“流程复杂,就优化流程。压力大,就想办法开源节流。
但不能因为流程和压力,就让关乎京州长远发展的项目停下来。
这几个项目,是经过前期充分论证、常委会研究决定的,关系到东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初步成型,拖不起。”
他的语气并不严厉,却带着一种斩钉截铁的决断力。
邹涛涛嘴角微微抽动了一下,还想说什么:“袁市长,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是……”
“没有但是。”袁天打断了他,声音依旧平稳,却带着一股无形的压力,“财政局的同志辛苦一下,本周内,必须拿出这几个项目的资金解决方案,明确到具体时间节点。如果需要我协调省财政厅,你现在就可以提出来。”
他这话一出,会议室里顿时安静了几分。谁都听出了袁天话里的意思——你邹涛涛解决不了,那我就亲自找省里解决。这不仅仅是解决问题,更是一种姿态,一种宣示。
邹涛涛的脸色变了几变,最终挤出一丝笑容:“袁市长言重了,市里的事情,哪能动不动就麻烦省里。我们……我们财政局自己克服困难,尽快落实。”
“好。”袁天不再看他,目光转向分管国土规划的副市长,“国土方面呢?工业园扩展区的土地指标,为什么迟迟批不下来?”
那位副市长面露难色,看了一眼邹涛涛,才支吾道:“袁市长,省自然资源厅那边……卡得比较紧。说是要优先保障全省性的大项目,我们市里的指标……确实紧张。”
“哪个全省性大项目?”袁天追问,眼神锐利。
“这……主要是胡省长重点关注的‘北部经济带’相关项目,省厅要求我们……适当让路。”副市长的声音越来越低。
会议室内再次陷入一种微妙的寂静。胡金茂省长的“北部经济带”与袁天力推的京州东部产业集群,在省级层面争夺资源的暗战,此刻已然延伸到了市一级的会议上。
邹涛涛低下头,嘴角不易察觉地撇了一下,似乎对眼前这一幕早有预料。
所有人都看着袁天,想看他如何应对这来自省里、借由部门之口传递过来的压力。
袁天沉默了几秒钟,手指在笔记本上轻轻敲击了两下,忽然抬眼,看向列席会议的市政府秘书长:“秘书长,把我桌上那份《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若干措施》的征求意见稿,现在就发给大家。”
秘书长连忙应声,示意工作人员将提前准备好的文件分发下去。
文件很快到了每个人手中。众人低头翻阅,神色各异。
这份文件内容极其详实,直指项目审批、要素保障、政策落地中的堵点、难点,提出了大量精简流程、压缩时限、明确责任的硬举措,其中不少条款,堪称“刀刃向内”,直接砍向了各部门固有的权力和利益。
“这份文件,大家尽快研提意见。”袁天的声音再次响起,打破了沉默,“下一周,我要看到修改完善的版本,上会研究,尽快以市政府名义印发。”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最后定格在邹涛涛和那位分管国土的副市长脸上,语气陡然加重,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我要强调一点,京州的发展,不能等,也等不起!不能因为省里某些方向性的讨论,就自乱阵脚,无所作为!更不能因为个别部门的‘难处’,就置全市的发展大局于不顾!”
他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每一个字都像锤子敲在心上。
“东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京州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是经过科学决策定下的事情,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以任何理由拖延、阻碍!”
“资金的问题,国土的问题,还有其他所有问题,都是用来解决的,不是用来当借口的!我要的不是解释,是结果!是进度!”
袁天很少在会议上如此明确地表达强硬态度。
这一刻,他展现出的决断力和压迫感,让在场许多资历比他老得多的干部都感到心惊。
这不再是那个初来乍到、还需要小心翼翼摸索的年轻副市长,而是一个已然树立权威、掌控局面的决策者。
邹涛涛的脸色彻底沉了下来,低着头,不再说话。那位分管国土的副市长更是额角见汗,连连点头。
“另外,”袁天语气稍缓,但依旧带着力度,“我上次调研城北老工业区,看到的景象,触目惊心。基础设施老旧,安全隐患突出,产业形态低端,与京州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格格不入。改造升级,刻不容缓。”
他看向分管城建的副市长和住建局局长秦川川:“老旧工业区升级改造的方案,必须加快进度。要引入社会资本,但要严格准入,确保改造后的产业层次和城市面貌得到本质提升。尤其是环保和安全标准,绝不能放松!谁开口子,谁负责!”
秦川川曾是龙培线上的人,为人圆滑,善于钻营。
此刻被袁天点名,他连忙挺直腰板,脸上堆起恭敬的笑容:“请袁市长放心,我们住建局一定严格落实您的指示,高标准、严要求,尽快拿出成熟方案!”
袁天深深看了他一眼,没有再多说,但眼神中的警示意味,让秦川川心底一寒。
会议在一种略显压抑的气氛中结束。众人纷纷起身离开,步履匆匆,交头接耳者甚少,显然还沉浸在刚才会议带来的冲击中。
邹涛涛最后一个离开会议室,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走到走廊尽头,拿出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压低声音:“……态度非常强硬,一点转圜的余地都没有……资金和土地的事,恐怕拖不下去了……嗯,我知道,再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