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在明德大学悄然流转,如同穿过指缝的细沙,无声却留下了痕迹。杜恒和林可没有选择进入普罗米修斯理事会的权力核心,也没有接受任何一家顶级研究所抛来的橄榄枝。他们选择留在了这片承载了他们太多痛苦、挣扎、醒悟与最终抉择的土地,以一种更基础、却也可能更深远的方式,继续他们的使命。
他们成为了明德大学的特聘教授。
杜恒不再讲授高深的毒理学或仪器分析,他开设的课程名为《科学史中的歧路与警示》。没有固定的教材,只有一个个鲜活的、甚至血淋淋的案例:从古代炼金术士的痴迷与中毒,到近代放射性材料发现初期被滥用的悲剧,再到“凤凰计划”的疯狂与毁灭……他引领着学生们穿越历史的迷雾,去审视每一次科技飞跃背后可能隐藏的伦理陷阱和人性考验。他讲课的风格冷静而深刻,偶尔,在讲到某个关键节点时,他会陷入短暂的停顿,眼神变得有些空洞,仿佛在试图回忆某个被深锁的细节,最终总是化作一声沉重的叹息,将重点引向对“责任”与“边界”的思考。
林可的课程则更偏向哲学与交叉学科,名为《想象的伦理与未来的可能性》。她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未来的科技图景,但同时必须为其构建相应的伦理框架和社会适应模型。她会讲述“先行者”文明的艺术与哲学(隐去了来源),让学生们感受一个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从而打破人类中心的局限思考。她手臂上的印记和指环,偶尔会成为课堂上讨论“科技与人融合”议题时最鲜活的例证。她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直觉”和“系统观”,教导他们不仅要用脑思考,更要用心去感知技术可能带来的涟漪效应。
他们的课堂从不给出标准答案,而是不断地抛出问题,激发辩论,挑战成见。他们不传授那些危险的具体知识,而是致力于传递一种思维的方式,一种敬畏的态度,以及那份来自远古的、用文明湮灭换来的沉重警告。
起初,有学生觉得他们的课“太过悲观”或“不实用”。但渐渐地,那些真正善于思考的学生被吸引了。他们在这两位气质独特、眼神中藏着故事的教授身上,感受到了一种不同于其他教师的、源自真实经历的深刻与清醒。
课后,他们那间小小的办公室常常敞开着。没有高高在上的指导,只有平等的讨论。杜恒会耐心地倾听学生关于实验设计的困惑,不是直接给出方案,而是引导他们自己思考可能的风险和替代路径。林可则会和学生们一起,天马行空地构想各种未来场景,再一起分析其潜在的社会影响。
一个名叫莉娜的年轻女孩,对神经科学充满热情,却对其中涉及的伦理问题感到迷茫。林可没有否定她的热情,而是送给她一本古老的、关于“共情”哲学的书籍,并和她一起设计了一个模拟项目,体验不同意识状态下的感知与选择。
一个名叫马克的男生,痴迷于算法效率,杜恒肯定了他的才华,却给他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任务:为他设计的每一个高效算法,同时编写一份“偏见与风险评估报告”。
他们像辛勤的园丁,不再自己去培育那可能成长为参天大树也可能变为毁灭武器的巨木,而是小心翼翼地、持续地改良着土壤,播种下审慎与智慧的种子。
一天傍晚,夕阳将天空染成绚丽的橘红色。杜恒和林可并肩走在熟悉的草坪小径上,周围是下课的学生们喧闹而充满活力的身影。
一个曾经上过他们课、如今即将毕业的学生追了上来,脸上带着兴奋和一丝不舍。
“杜教授,林教授!谢谢你们!”他语气激动,“你们的课……可能没有直接教我合成什么新物质或者编写多厉害的代码,但却让我想明白了很多事情。我决定不去那个薪酬最高的军工企业了,我接受了一个非营利组织的offer,去做环境监测算法的开发。虽然钱少很多,但我觉得……更有意义。”
杜恒和林可相视一笑,那是一种真正欣慰的笑容。
“意义,是自己定义的。”杜恒温和地说。
“遵循你内心的指引。”林可补充道。
学生用力地点点头,鞠了一躬,跑开了,身影融入了夕阳的光辉中。
杜恒久久地望着那些逐渐远去的、年轻而充满无限可能的背影,轻声对身旁的林可说:“我们无法保证他们每一个人未来永远不会走上歧路,也无法替他们规避掉人生和科研道路上所有的风险。”
“但我们能做的,”林可自然地接话道,她的目光柔和而坚定,同样望着远方,“是尽力让他们在满怀激情地仰望星空、追求真理的同时,也能学会看清脚下的悬崖;在渴望拥有并驾驭强大力量的同时,永远不忘时时询问自己——究竟为何而用。”
他们不再直接置身于风暴的最前沿去对抗巨浪,而是转而致力于培养一代又一代能够提前识别风暴、理解风暴、甚至在未来能更有智慧地驾驭风暴的年轻舵手。
他们选择传授的,不再是锁在保险柜里的、具体而危险的禁忌知识本身,而是解读历史教训、预判潜在风险、权衡利弊得失的底层能力与思维习惯。
他们决心守护的,不是某一个唯一的、固定的答案,而是那种持续思考、不断自省、永葆敬畏的思辨过程本身。
这或许是一种更缓慢、更不易立即看到成效、更默默无闻的方式。
但这无疑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传承。
是将“知其所止,方得始终”的沉重教训,是将那份必须永恒的警惕,潜移默化地融入一代又一代新生科学血液之中的伟大尝试。
夕阳将他们的影子在身后拉得很长很长,两道影子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仿佛一个无声而坚定的、共同守护未来的永恒誓言。
知识的火种,那易碎而危险的光亮,正以另一种更安全、更持久的方式,在他们手中,悄然完成着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