Ψ符号在起雾的窗玻璃上渐渐模糊,如同一个正在消逝的警告。监控屏幕前,林见清和周屿的呼吸几乎同步地凝滞了一瞬。
“不是孤立事件。”周屿的声音斩断了寂静,他的手指已在键盘上化作虚影。校园监控系统的检索界面弹出数十个分屏,时间标记回溯到两周前。“图书馆四楼阅览室、第三教学楼楼梯间、甚至体育馆更衣室——所有在深夜时段起雾的玻璃表面,都出现过这个符号。”
画面快速切换,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相同的那只手(有时是右手,有时是左手)书写着相同的Ψ。执行者包括张薇,还有另外两个他们从未注意过的陌生面孔——一个总是戴着黑框眼镜的男生,一个留着齐耳短发的女生。他们如同被上好发条的人偶,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重复着这无声的仪式。
“三个触发点。”周屿调出校园地图,将出现符号的位置标记出来,形成一个不规则的三角形,将校园的核心区域笼罩其中。“信号发射器可能就藏在这三个区域的某个角落,协同工作,形成一个覆盖性的诱导场。”
“他们在标记什么?”林见清盯着地图,感到一种被无形之网笼罩的窒息感。陈默(或者他的继承者)不再满足于单一的“实验品”,他在批量“生产”这种被引导的行为。
“或者,是在校准什么。”周屿的目光锐利,“这些地点,加上张薇她们,可能都是一个更大系统的一部分。我们需要找到信号源,立刻。”
深夜,十一点四十五分。
图书馆四楼阅览室已空无一人。惨白的节能灯照亮着排列整齐的书架和长桌,空气中弥漫着旧纸和灰尘的味道。周屿手持一个改装过的频谱分析仪,屏幕上的波形随着他的移动细微地变化着。林见清跟在他身后,感官提升到极致,留意着任何一丝不寻常的动静。
分析仪突然发出轻微的“嘀嘀”声,屏幕上一个原本平缓的波形陡然凸起。
“这里。”周屿在一排摆放着过期学术期刊的书架前停下。他蹲下身,指尖拂过书架底层一个不起眼的、布满灰尘的金属挡板。分析仪贴近时,蜂鸣声变得急促。
林见清递给他一把小巧的螺丝刀。周屿动作熟练地卸下四角的螺丝,金属挡板被取下。后面不是墙壁,而是一个嵌入式的、火柴盒大小的黑色装置,一根几乎看不见的细线沿着书架内部的金属框架向上延伸,似乎是天线。装置表面没有任何标识,只在角落刻着一个细微的、几乎难以察觉的符号——
Ψ。
与窗玻璃上的一模一样。
“微型声波发射器。做工精良,能源来自……图书馆的内部电路,做了隐蔽分流。”周屿用检测笔触碰装置,低声道。他没有立刻拆除它,而是连接上自己的终端,开始快速下载其工作日志和连接数据。
“能反向追踪控制端吗?”林见清压低声音问,目光警惕地扫视着空旷的阅览室。寂静放大了每一种细微的声响,阴影在书架间仿佛活了过来。
“协议是单向的,只接收指令,不发送数据。控制端非常谨慎。”周屿摇头,但眼神并未失望,“但是……它需要接收同步指令。指令的发送时间,或许能帮我们定位发射窗口。”
就在这时,阅览室门口传来一声极轻微的、像是鞋底摩擦地面的声音。
两人瞬间噤声,周屿迅速将装置恢复原状,拉起林见清,闪身藏进了旁边一个存放清洁工具的小隔间。空间狭小,他们几乎能听到彼此的心跳。
脚步声在阅览室内响起,不疾不徐,带着一种明确的目的性。脚步声在他们刚才停留的书架附近停顿了片刻,然后,转向,朝着他们藏身的方向而来。
林见清的手心渗出冷汗。周屿的手已经按在了随身携带的、伪装成充电宝的强电磁脉冲器上——这是他能想到的、最快速瘫痪未知电子设备的方式。
脚步声在隔间门外停下。
一只手搭上了门把手。
就在周屿准备按下脉冲器的瞬间,门外响起了一个他们绝对意想不到的、刻意压低的女声。
“如果你们不想明天因为非法入侵和破坏学校财产被处分,最好现在就出来。”
是苏晴的声音。
隔间门被从外面拉开。苏晴站在门外,穿着一身深色便服,脸上带着长途跋涉的疲惫,眼神却锐利如昔。她的目光扫过周屿手中还没来得及收起的分析仪,和林见清苍白的脸。
“看来我回来得正是时候。”她叹了口气,语气复杂,“跟我来,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还有,别碰那个发射器,除非你想触发它内置的‘清理程序’——相信我,那不会是你们想体验的。”
校外,一家二十四小时营业的咖啡馆角落。
热咖啡的香气氤氲着,却驱不散三人之间的凝重。
“我收到了一个匿名包裹。”苏晴没有绕圈子,从随身的包里拿出一个普通的文件袋,推到桌子中央。“里面只有一张纸条,打印的。上面写着:‘种子已播下,花园需要园丁。Ψ’。”
林见清和周屿对视一眼,看到了彼此眼中的震惊。
“我查了寄件信息,一片空白。但我知道,这和他有关。”苏晴的指尖轻轻敲击着咖啡杯,“所以我回来了。一下飞机,就感觉到学校的气氛不对。然后,就在图书馆‘偶遇’了你们。”
她看着两人:“现在,告诉我,我不在的这段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个‘花园’和‘种子’,是什么意思?”
林见清将张薇的异常、红色记号笔的信息素、遍布校园的Ψ符号,以及刚刚发现的声波发射器,快速而清晰地叙述了一遍。
苏晴听着,脸色越来越沉。当听到“信息素”和“协同声波诱导场”时,她闭上了眼睛,深吸一口气。
“他进化了……”她喃喃道,睁开眼时,里面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忧虑,“不,也许……这不是他一个人能完成的了。”
她看向林见清和周屿,声音压得更低:“小雅最初的研究笔记里,有一个被她自己否定的疯狂构想。她称之为‘群体潜意识共振’——通过精确定制的信息素标记和特定频率的声波引导,理论上可以在一个封闭环境内,同步影响多个个体的潜意识,引导他们趋向某种统一的行为模式,就像……蜂群。”
“她认为这太危险,也太不人道,亲手销毁了大部分相关资料。但现在看来……”苏晴的目光投向窗外沉沉的夜色,仿佛能穿透黑暗,看到那个隐藏在幕后的操控者,“有人把这个构想,变成了现实。”
“这些被标记的学生,就是‘种子’。”林见清感到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而这个‘花园’……”
“就是整个校园。”周屿接上了她的话,他的终端屏幕上,正显示着刚刚从发射器日志中解密出的下一个指令发送倒计时。
“而他,”周屿抬起头,眼神冰冷,“正准备进行第一次‘群体同步’测试。”
距离倒计时结束,还有四小时十七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