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府之中贾政、贾赦和一众清客老爷都在荣禧堂大厅等候,贾政更是焦急的在房中来回踱步,不时的向外张望好像在期待什么消息一般,贾赦看着贾政的样子说道:“二弟稍安勿躁吧,你这来回晃的我头都晕了。是环儿参加的科举,怎么搞的跟你自己参加科举一样。”
见贾赦开了腔,詹光也是在一旁劝慰道:“政公不必如此,以三公子的才学,想来此科高中不在话下。”单聘仁、程日兴等一众清客们也是在一旁点头附和。
“哎,如今这榜单早该放出来了,到现在还没消息。怎么能叫人不着急,也不知道环儿这小子到底中了没有。”贾政略带急躁的说道。
二人正说话间,只见赖大管家从外面急匆匆的跑了进来,气喘吁吁的来至贾政近前。见赖大进来,贾政急忙问道:“中了没有?”
“恭喜老爷.....贺喜老爷!咱们家三少爷高中本科第十名贡士。看榜的人太多,稍探的人好不容才挤出来,报喜的人估计一会就到咱家府门。”赖大一边大口喘气一边笑道。
贾政听完大大的松了一口气,悬在心头的一块石头算是落地了,贾赦见贾政松了口气,笑道:“我就说环儿这小子有才气,如今高中真真要恭喜二弟了。”众位清客也是起身对着贾政道喜。
贾政此时心情大好不住的,脸上的笑容都按不住了,对着赖大说道:“快派人去门口等着报喜的人,多准备鞭炮,还有红封,要大的。别让人家说咱们小气。”赖大答应一声刚要走,又被贾政叫住“快去去通知荣府里的珍大爷。”赖大领命而去,贾政转身对着身边的丫鬟说道:“还愣着干什么,快去府里告诉老太太去。”不一刻的功夫,贾环高中的消息就传遍整个宁荣二府,一时间贾府各处都前往荣禧堂给贾母道喜。
芦雪庵内,琥珀笑嘻嘻的从外面进来对着贾环躬身施礼说道:“恭喜三爷,贺喜三爷!刚才府里来信了,说三爷中了今科第十名呢。这会子老爷太太都在府里等着喜报呢,老爷派人叫你过呢!”
“哦?第十名吗?”贾环则是不以为意,对于高中他早已经胸有成竹,依旧在芦雪庵里悠哉的看着手中的书,如今科举已闭,接下来就是准备殿试了。
“我的爷,您怎么还坐的住呢?还不赶紧换身衣服往府里去,别让老太太他们等急了。”琥珀一边收拾东西一边催促贾环,对着霁月说道:“快去把之前给爷做得那身大红的团花锦袍找出来换上。”
“不必,还是把之前那身宝蓝的缎子面的长衫拿来吧。”贾环说道。霁月看向琥珀递过一个询问的眼神,琥珀看了一眼贾环对着霁月点了点头,霁月会意出了房门,不多时取来一件八成新的长衫和配饰。贾环换好衣服,琥珀又前后整理了一番后说道:“赶紧去吧,别让大家等急了。”说完将扇子递给贾环。贾环点了点头迈步出了芦雪庵向荣国府而去。看着贾环远去的背影,琥珀心中涌起说不出的喜悦,多年的陪伴如今可算是快要盼出头了。
贾环一路上所遇之人皆是笑脸相迎,对着贾环躬身施礼,不多时便行至贾母房门前,小丫鬟见贾环过来,连忙打起门帘对着贾环笑道:“恭喜三爷高中!”贾环点头迈步走进房中。
此时贾母的房间里此时聚满了家中的女眷,贾母专门戴上玳瑁的眼镜,手中摩挲着大红的喜报,眼角眉梢皆是带着笑意,耳畔之中满是众人的道喜之声。见贾环进来,贾母对着贾环招手道:“环儿快来!”说完拍了拍自己身边的位置,示意贾环过来坐。
贾环在众人羡慕的眼光中,给贾母行了礼,方在贾母身边坐下。贾母将大红的喜报交到贾环手中,笑道:“如今你可为咱们贾府争了光,这是你的,好好看看。”
贾环看着上面写着六月初八金殿面圣的字样,笑道:“这都是托了老祖宗的福,若非有老祖宗的疼爱,环儿也不可能安心读书考取功名!”
贾母听贾环这么一说更加高兴了,说道:“这也是你自己争气!祖母我送你点好东西。”说完对着鸳鸯说道:“鸳鸯啊,将我的私库打开,喜欢什么让环儿自己去挑,另外取五百两银子,老太太我要大摆宴席庆贺我孙子高中。”
鸳鸯正欲起身却被贾环一把拦住,说道:“鸳鸯姐姐切慢!”鸳鸯闻言一愣。贾环转身对着贾母说道:“环儿知道老祖宗高兴,本不应该打扰您的兴致,但是还请听孙儿一言!”
“没事环儿,有什么话就说。祖母听你的。”贾母笑道。
“如今环儿虽然考中贡士,可是还有殿试,不如等殿试之后,老祖宗再为孙儿庆贺不迟。”贾环笑着说道。
“老祖宗环哥儿说道有道理,殿试之后方才知道结果,若环儿有幸得了前三甲,那到时候老祖宗可就不是五百两能打发的了。”贾珍的妻子尤氏说道。
“那好就听你珍大嫂子的,祖母给你记上若是真的得中前三甲,老太太一定大摆宴席,庆贺三天。哈哈哈”说完贾母开心的大笑起来。
众人闻言也是跟着说笑起来,贾环知道只有殿试之后才是最终结果。
六月初八这一天,晨光初透紫禁城,太和殿外文武百官肃立,荣亲王、雍王爷、林如海等人皆是位列其中,贡院内新科贡士敛容待命,贾环、赵凡和甄士原皆在此次贡士之列,此时正随众步入丹墀,赴那场定终身、系门楣的殿试大典。
太和殿内,御座之上,当今圣上龙颜肃穆,殿两侧翰林院学士手持卷册侍立。贾环随众贡士行过三跪九叩大礼,待内侍官宣读殿试题目——《问吏治与民生之要》,他略一思忖,便提笔疾书。
这些日子,他常听林如海论及官场弊病,又曾亲眼见到过江南百姓的疾苦,经历过那些血淋淋的战斗,那些见闻此刻都化作笔下文字:他既言“吏治清明在惩贪腐、重廉吏”,又提“民生安乐在轻赋税、兴农桑”,不尚空谈,只陈实策,连字迹也比往日写得更挺拔有力。
看着贾环、赵凡和甄士原三人奋笔疾书的样子,林如海不住的点了点头,这三人都算是他的学生,此刻皆在这金殿之内参加考试,欣慰万分。一旁的雍王爷见状小声说道:“恭喜林大人,一门三杰啊!”
林如海目视前方小声回道:“哪里哪里,日后还需王爷多多提携才是。”说完看向对面首位身穿明黄色衮龙袍的中年人。
雍王顺着林如海的眼神看过去,正是太子的方向,此时太子正一脸得意的看向考场中央,遂心下会意,看向贾环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无奈。
辰时开考,午时交卷。整整两个时辰贾环搁笔时,指尖已微微发颤,却见殿内众贡士或面露喜色,或愁眉不展。贾环又看向赵、甄二人:赵凡也在顺利的书写着自己文章,而甄士原则是便思考便下笔,略显文思不足,见他二人如此,反倒定下心来,尽人事,听天命,余下的,便交给圣裁。
三日后放榜,金榜一出无数贡士皆是涌向榜前细细查找自己的名字,不多时元宝就得了消息,兴奋的一路飞奔的往贾府跑去,边跑便叫道:“中了!中了!我家三爷考中探花了,我家三爷考中探花了!”高亢的声音在街道上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