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伴随着战争按下加速键,位于风暴中心的巴黎被临近圣诞的狂风吹的纷乱。
十二月十二日,
乔治六世英王登基的第二天,
巴黎铁塔上连夜挂起了为法兰西而战的标语。
达拉第正式宣布法国进入全国紧急状态,并同时宣称所有法兰西成年男性都有责任为祖国而战!
法国总指挥部,
贝当拿到了战时最高权力,达拉第给予了这位一战英雄最高的权利,以表达自己他的信任。
但已经垂垂老矣的贝当,陷入到了迟钝的犹豫。
望着地图上西班牙边界、马奇诺防线、比利时地区的三方战报,他知道德国不可能组织一场三面进攻。
其中有起码一面是佯攻!
阿登山脉,不利于德意志引以为豪的装甲兵团的推进,而比利时倒向德国并隐藏其军队在比利时境内通行的信息。
但贝当认为这就是对方想让他看到的,马奇诺防线和阿登山脉靠的很近。
根据传递而回的情报,
现在马奇诺防线正被德军起码一个集团军以上的部队猛攻,卢森堡也正式被德国下达了最后通牒,阿登山脉和西班牙边界就是他们布置的佯攻,陷阱!
主攻区依旧在马奇诺防线!对卢森堡下达通牒就是最好的佐证!
拿到比利时阿登山脉的军事通行权,绝对是想侧面包夹卢森堡,以防止卢森堡进行过多的抵抗,阻碍德军的全面集结、针对马奇诺防线进攻部队的物资输送。
而法西边界的进攻更是无稽之谈,
横贯法国与西班牙边境的里珀杜山是天险,更何况主要山谷路段在西班牙战争后,就部署了相当的军防工事。
德国人绝对跨不过去!
“将德国边境地区一线部队全部派往马奇诺防线!其他战线的德国人只是在表演!他们不可能会真正意义上采取进攻!”
“他们没有那么多飞机,没有那么多部队!”
贝当敲击地图继续道:
“积极支持卢森堡的抵抗,告诉卢森堡的军队,我们会成为他们有力的支持!”
浑浊的眼神十分笃定古板的德国人会沿用他们一成不变的正面进攻战术,而这一次他显然犯了一次大错。
阿登山脉,
积雪从树梢滑落,穿越阿登山脉主要道路其中三条,都被曼施坦因率领的由第三装甲师,第九装甲师、第十一装甲师,以及稍晚出发的第一装甲师占据。
因为罗曼和比利时关于阿登山脉地区军事通行权的交易,在几天前才达成,
低效的命令传达,
让阿登地区的比利时第一骑兵师,甚至以为德军已经将比利时尽数占领,并切断了电台联络。
比利时第一骑兵师师长甚至主动电联了曼施坦因,表达了和平投降的要求。
这让正忙着组织渡河策划的曼施坦因,还以为魁首和比利时开战了,反复电联后才知道闹了个乌龙。
进展出奇的顺利,
防守的山地师只组织了两次微不足道的抵抗战便被呼啸的轰炸机炸的瘫痪。
四个装甲师近千辆坦克在雪林中驰骋,
曼施坦因将首发的三个师速度提升到了极致,将当初奇袭华沙的经验重现到了跨越阿登山脉上。
没有休息,
累了就与坦克的轰鸣声合眠,饿了就用尖刀撬开罐头,上厕所也有着严格到秒的限制,如果超过这个时间还没解决完将面临严格的处罚。
速度是这里的唯一标准!
而曼施坦因是最好的执行官,彻夜未眠是他的常态,香烟是他的主食。
被罗曼强行加入的随行军医团看不下去了,连夜将报告打到柏林,才缓解了他癫狂的行为。
正当曼施坦因在雪林中快速向前时,
西班牙地区,
只负责佯攻的福尔贝克,也看到了法军弱点,虽然他的游击军由三个山地师组成,其中两个师还都是西班牙和其他民族的混编师。
可这并不代表这支部队战斗力薄弱,
相反福尔贝克在中东战役中就意识到了山地师以及特种部队的重要性,这三个山地师的训练由他亲自监督。
绝对具备跨越群山的水平!
而且他还从侦察机拍摄的照片中看到了法军防守的弱点,
珀杜山脉完全没有设防,只有零星几个,较为平坦的路口和山谷有着混凝土和碉堡组成的稳固防线。
山脉和树林阻碍着一切车辆,可阻碍不了双腿。
如果能跨过去,
将给予正面战场极大的支持,想到这里福尔贝克将尝试进攻的要求,传递到了总参谋部。
而就在欧洲战术部署争先角逐时,
英国唐宁街,
首相府邸。
张伯伦细听着主和派贵族代表森皮尔的观点:
“张伯伦先生,民调已经表明民众依旧支持您,这也同时代表,英国民众不想介入法德意战争,我们也没必要介入战争,从战争开始时德国就从未对我们表露任何敌意。”
“我建议您上任第一时间就和德国建立稳固的外交关系,失去欧洲不代表我们就失去了一切,欧洲只是世界组成的一小部分。”
张伯伦反驳道:
“可....我们就这么坐视德国做大?英国从顶峰滑落?”
“和平不代表投降张伯伦先生,我们投入战争将家底挥霍一空,打赢了要面对俄国人南下的铁蹄,打输了将错失和平解决一切的最佳时机。”
“只要参与战争赢和输站在英国立场上都是输,这是一定的,联合德国抵抗苏俄才是正确且符合英国利益的选择。”
森皮尔当然说不出这种言论,
上述的所有话术都是德国间谍皮克洛给他的原稿,看着张伯伦沉思的面容,森皮尔不禁感慨德国人果然有着一套说服人的独有本领。
如果皮克洛给他准备一份演讲稿,是不是他也能尝试竞选一下英国首相?
当然森皮尔不知道的是,
这张原稿的作者来自柏林,由罗曼亲手撰写。
思考再三,
张伯伦突然感觉对方说的有道理,他们和德国并没有有无法调节的矛盾,开战要看能得到什么。
在苏俄人虎视眈眈的前提下,
赢了就是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