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栖息地融合试验区启用后的第二个月,一场突如其来的 “能量寒潮” 给两界居民与蚀仙族的共生带来了新的挑战。寒潮来袭时,栖息地的气温骤降了 20 摄氏度,原本温暖的白天变得寒冷刺骨,刚种下的杂交仙谷幼苗大面积冻伤,部分居民因不适应低温出现感冒症状;更严重的是,栖息地的能量泉再次出现波动,调节核心的温度传感器损坏,无法自动调节环境温度。
“寒潮是因为新栖息地的‘空间能量潮汐’引发的!” 紫云长老通过紫纹族的 “空间监测仪” 分析后得出结论,“这种潮汐每季度会出现一次,持续约十天,之前探查时没遇到,所以没提前准备。”
试验区的临时帐篷内,末世居民老张正给冻伤的孙子揉搓小手,脸上满是担忧:“我们带的御寒衣物不够,再这么冷下去,大人孩子都扛不住!”
仙界居民李然(丹仙族弟子)则在给感冒的蚀仙族孩子熬制 “驱寒汤”,她看着锅中稀薄的汤药,无奈地说:“栖息地的仙植大部分被冻伤,药材不足,驱寒汤的效果有限。”
蚀仙族的阿紫则在尝试用自身能量温暖幼苗,但她的能量有限,只能护住一小片区域,看着周围大片冻伤的幼苗,眼中满是焦急:“这些幼苗是我们三个月的希望,要是全冻死了,冬天就没粮食了!”
王大锤带领的 “寒潮应对队” 赶到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艰难的景象。他立刻将带来的物资分发下去 —— 末世的厚棉衣、仙界的 “暖身丹”、器仙族的 “临时供暖设备”(用空冥石驱动,能维持 15 平方米的温暖环境),暂时缓解了居民的燃眉之急。
“当务之急是修复能量泉的温度传感器,让调节核心恢复自动控温。” 器远检查传感器后发现,传感器的核心部件是 “初始域温度晶”,这种晶体只有在新栖息地的 “水晶矿洞” 中才能找到替代品,“我们需要去水晶矿洞采集温度晶,修复传感器。”
水晶矿洞位于栖息地的 “雪山脚下”,距离试验区约 20 公里,矿洞内地形复杂,且因寒潮影响,出现了大量的冰锥与冰裂缝,通行困难。王大锤挑选了 5 名经验丰富的队员 —— 李三炮(负责开路)、紫云长老(负责能量探测)、器远(负责采集晶体)、丹云(负责医疗保障)、阿紫(负责引路),组成 “晶体采集队”,前往矿洞。
前往矿洞的路上,寒风呼啸,地面覆盖着厚厚的积雪,每走一步都要深陷其中。李三炮挥舞着空冥破域刃,砍断挡路的冰锥,开辟出一条狭窄的道路;阿紫则凭借对栖息地的熟悉,避开隐藏在积雪下的冰裂缝;紫云长老用权杖实时监测周围的能量,防止遭遇空间能量波动。
经过三个时辰的艰难跋涉,采集队终于抵达水晶矿洞。矿洞内的温度比外面更低,洞壁上布满了晶莹剔透的水晶,泛着淡蓝色的光;地面上的冰裂缝中,偶尔会喷出带着初始域能量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
“温度晶在矿洞深处的‘水晶簇’上!” 器远通过 “晶体探测器” 定位,“但通往深处的路上有一道宽约三米的冰裂缝,裂缝下方是未知的黑暗,需要搭建临时桥梁才能通过。”
李三炮与器远立刻行动,用带来的玄铁支架与绳索,在冰裂缝上搭建了一座简易桥梁。桥梁刚搭建好,洞壁突然震动,大量冰锥从洞顶坠落 —— 阿紫大喊:“是能量潮汐引发的矿洞震动!快通过桥梁!”
队员们快速冲过桥梁,刚抵达对岸,身后的桥梁就被冰锥砸断,坠入裂缝中。“好险!” 丹云擦了擦额头的冷汗,“再晚一步就完了。”
矿洞深处的水晶簇比想象的更壮观 —— 直径约五米的水晶簇散发着柔和的淡蓝光,表面镶嵌着数十颗鸽子蛋大小的温度晶,泛着淡红色的光。器远小心翼翼地取下三颗温度晶,放入特制的保温玉盒中:“足够修复传感器了,我们快返回!”
返回试验区后,器远立刻着手修复温度传感器。将温度晶嵌入传感器的瞬间,能量泉的调节核心重新启动,淡蓝色的能量波扩散开来,栖息地的温度逐渐回升,冻伤的仙谷幼苗也开始恢复生机。
为了应对后续的空间能量潮汐,王大锤与联盟成员商议后,决定在栖息地建立 “空间能量预警站”—— 配备紫纹族的空间监测仪、器仙族的自动调节设备、丹仙族的应急医疗物资,由两界居民与蚀仙族共同管理;同时,在试验区修建 “永久性住房”,采用空冥石与末世的保温材料混合建造,能抵御低温与能量波动。
一个月后,永久性住房建成,空间能量预警站也正式启用。当第二次空间能量潮汐来临时,栖息地的居民们不再慌乱 —— 预警站提前三天发出警报,自动调节设备启动,维持着住房内的温暖;居民们则在屋内共同准备食物,分享两界的故事:末世的老张教大家用变异兽皮制作保暖手套,仙界的李然教大家炼制暖身丹,蚀仙族的阿紫则教大家用自身能量与仙植沟通,促进生长。
潮汐结束后,栖息地的杂交仙谷迎来了第一次丰收。金黄色的谷穗沉甸甸地挂在枝头,两界居民与蚀仙族共同收割,脸上洋溢着笑容。王大锤看着这一幕,心中感慨:融合之路虽有挑战,但只要两界携手,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就能克服一切困难,实现真正的共生。
此次经历也让两界意识到 “技术共享” 的重要性 —— 联盟决定在融合广场建立 “两界技术共享中心”,将末世的采矿技术、仙界的仙植培育技术、初始域的空间调节技术整合起来,编写成《两界技术大典》,免费供两界居民学习;同时,设立 “技术创新基金”,鼓励两界居民合作研发新的技术与产品,推动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