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的那天,苏晓和几个同学来接他。林墨换上了苏晓带来的新衣服——一件浅蓝色的羽绒服,是网友捐的。衣服很合身,蓬松的面料裹着身体,暖得他差点落下泪来。
市中心医院的病房很干净,白色的墙壁,带着消毒水味的空气,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板上,亮得有些晃眼。主治医生姓周,是个温和的中年男人,拿着他的病历看了很久,拍了拍他的肩膀:“别担心,发现得不算太晚,积极治疗,有希望的。”
林墨点点头,心里却还是有些发慌。他躺在病床上,看着输液管里的药水一滴一滴往下落,像在数着自己剩下的日子。苏晓在旁边陪着他,给他读网友的留言,一条一条,全是鼓励的话。
“网友‘老槐树’说,他以前也得过癌症,现在已经康复五年了,让你一定要有信心。”
“‘爱心妈妈’捐了一千块,说给你买营养品,让你多吃点,长点力气。”
“还有人提供了线索,说在郊区的养老院见过和你养父母长得像的人,已经有人去核实了。”
听到“养父母”三个字,林墨的心跳漏了一拍。他攥紧了被子,指尖泛白:“真的……能找到吗?”
“一定能。”苏晓笑着说,“好多网友都在帮忙转发消息,总有一天能找到的。”
化疗的副作用比林墨想象中更难熬。第一次化疗结束后,他开始剧烈地恶心呕吐,吃什么吐什么,连喝水都吐。头发也开始大把大把地掉,枕头上、被子上,到处都是。他看着镜子里自己憔悴的样子,眼眶深深地陷下去,嘴唇干裂,头发稀疏,像个老头,心里一阵发酸。
苏晓来看他时,带来了一顶帽子,是网友亲手织的,灰色的毛线,带着软软的绒毛。“戴上吧,好看。”苏晓帮他把帽子戴在头上,笑着说。
林墨摸了摸帽子,毛线的温度透过指尖传过来,暖得他心里发颤。他想说谢谢,喉咙却被堵住了,只能红着眼眶看着她。
病友们也很照顾他。临床的大爷是个退休教师,每天会给他读报纸;对面床的阿姨织毛衣时,会多织一副手套给他;连打扫卫生的护工阿姨,都会偷偷在他床头柜上放一个苹果。
“小伙子,你这福气好啊,这么多人帮你。”临床的大爷叹着气说,“我儿子忙,一个月才来看我一次。”
林墨笑了笑,没说话。他知道自己有多幸运,如果不是那些素不相识的网友,他现在可能还蜷缩在破庙里,等着生命一点点流逝。
化疗进行到第三个疗程时,他的身体渐渐适应了些,不那么吐了,也能吃下点东西。苏晓每天都会带些粥和小菜来,是她妈妈做的,清淡爽口。他每次都吃得干干净净,看着苏晓欣慰的眼神,心里暖暖的。
有一天,周医生拿着最新的检查报告走进来,脸上带着笑意:“林墨,好消息,肿瘤缩小了!”
林墨愣了一下,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真的?”
“真的。”周医生把报告递给她,“你看,比上次检查小了近一半。继续加油,有希望痊愈的。”
苏晓在旁边欢呼起来,拿出手机拍了照片,发到网上报喜。很快,留言就刷了屏。
“太好了!功夫不负有心人!”
“小墨真棒!继续加油!”
“我就说一定能好起来的,再捐两千块,买好吃的!”
林墨看着那些留言,眼眶湿了。他从来没想过,自己这样一个被抛弃的人,能得到这么多的善意和帮助。他摸了摸头上的帽子,又看了看床头柜上网友寄来的书和营养品,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暖暖的。
那天下午,阳光特别好。林墨坐在窗边,看着外面的树枝抽出了嫩绿的新芽。春天来了,他想,自己的春天,是不是也快要来了?
他拿出苏晓给他买的笔记本,开始写日记。以前他从不写这些,觉得自己的日子没什么可记的。可现在,他想把这些温暖的瞬间都记下来——网友的留言,苏晓的粥,病友的关心,医生的鼓励……还有,对养父母的思念。
他写道:“今天,周医生说我的肿瘤缩小了。我很高兴,也很感激。谢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我不知道该怎么报答你们,只能好好治病,好好活着。希望能快点好起来,找到爸妈,告诉他们,我不怪他们了,我很想他们。”
写完,他合上笔记本,放在胸口。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他脸上,暖融融的,像小时候张慧给他晒过的被子。他闭上眼睛,嘴角带着一丝浅浅的笑意。
病房里很安静,只有输液管里药水滴落的声音,和窗外小鸟清脆的叫声。他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化疗的痛苦还在等着他,找到养父母的希望也依旧渺茫。可他不再害怕了,因为他知道,有很多人在陪着他,像这病房里的暖阳,照亮了他前行的路。
他会好好活下去的,为了自己,为了那些帮助过他的人,也为了那个还没实现的愿望——再看养父母一眼,亲口对他们说声“我想你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