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号”沿着光之路径,在这片名为“筛选庭”的、由纯粹信息与规则构成的无垠空间中缓缓前行。舰船外部是流动的数据星河与变幻的几何星云,内部则弥漫着一种近乎神圣的肃穆与无处不在的、温和却不容置疑的信息压力。那个自称“引导界面”的复合意念沉默了下去,只留下那条清晰的光之路标,仿佛在考验着闯入者的耐心与心志。
埃拉舰长强迫自己保持绝对的冷静,尽管她的心脏仍在为刚才那场席卷一切的信息风暴而剧烈跳动。她下令所有部门保持最低限度的运作,节省能源,同时尽可能记录外部环境的一切数据——尽管大多数传感器传回的读数都显得荒诞而无法理解。
“舰长,生命扫描显示……我们似乎并非处于传统意义上的‘空间’。”科学官的声音带着困惑,“更像是……一个意识的投影场,或者一个超维度的信息处理中心。舰船本身似乎被某种力量维持着形态,但我们的存在形式……可能已经发生了改变。”
这个猜测令人不安。他们是以肉身存在于此,还是仅仅是以数据的形式被上传到了一个超级计算机中?
光之路径的尽头,连接着一座庞大得难以形容的建筑。它没有固定的形状,更像是由无数不断流动、重组的发光符号构筑成的、类似回廊的入口。入口上方,由更加凝实的能量勾勒出几个他们从未见过、却能瞬间理解其含义的符号——“初审回廊:文明价值评估”。
“我们到了。”埃拉深吸一口气,“保持阵型,缓慢进入。”
当“希望号”的舰首小心翼翼地探入那符号流动的入口时,并没有穿过某种实质门扉的感觉。更像是舰船本身被瞬间“解析”,然后在一个全新的“场景”中“重组”。
眼前的景象再次剧变。
他们仿佛置身于一条无限长的、两侧墙壁由不断流淌的、记录着无数文明兴衰史诗的“历史长河”构成的宏伟回廊。脚下是光滑如镜、映不出倒影的黑色平面,头顶则是那片熟悉的、由知识星云构成的“天空”。回廊的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奇异的“回响”,那是亿万个已消亡文明的集体低语、欢笑、哭泣与呐喊,混合成一种令人心生敬畏与悲悯的宏大背景音。
“初审开始。”
引导界面的意念再次响起。
“第一项:文明核心驱动力辨析。”
“请于回廊中,定位并激活属于你们自身的‘文明之镜’。”
意念刚落,在回廊前方不远处,一面巨大的、边框由不断演算的数学公式和哲学悖论构成的“镜子”,从黑色的地面缓缓升起。镜面并非玻璃,而是一片混沌的、不断翻滚的雾气。
“它要我们……照镜子?”一位年轻的船员下意识地低语。
“不,”林星走上前,她的眼中闪烁着领悟的光芒,“它要我们……定义自己。‘文明之镜’……它要映照出的,不是我们的外表,而是我们人类文明最内核的、驱动我们走到今天的东西。”
但如何激活?如何定位?
埃拉尝试着集中精神,回想人类的历史。她想到了石器时代的篝火,想到了古希腊的哲学辩论,想到了文艺复兴的杰作,想到了工业革命的烟囱,也想到了世界大战的硝烟和最终那道毁灭一切的裂隙。
随着她的回想,那面镜子的混沌镜面开始波动,浮现出一些模糊的、快速闪过的对应景象。但景象混乱不堪,充满了矛盾,时而展现出创造的辉煌,时而显露出毁灭的疯狂。镜子边框上的公式运算变得极其剧烈,甚至出现了短暂的错误提示般的闪烁。
“不行,”阿米尔博士摇头,“太笼统了!文明是复杂的,我们不能只用几个标签来定义!”
“或许……需要更个人的东西?”林星若有所思,“引导界面称我们为‘火种载体’……也许,它需要感知的,是承载着文明精神的……个体的选择?”
她鼓起勇气,走到镜子前,没有去回想宏大的历史,而是闭上了眼睛,将自己完全沉浸在对旧地球最私密、最珍贵的记忆中——那是她童年时,外祖母在夏夜星空下,用古老的方言哼唱的、早已失传的歌谣;那是她在图书馆废寝忘食,第一次读懂柏拉图《理想国》时心中的震撼与向往;那是她决定加入“方舟”计划,与家人诀别时,母亲眼中那混合着不舍与骄傲的泪水……
当她将这些纯粹属于“林星”这个个体的、充满了情感与选择的记忆聚焦起来时,那面“文明之镜”的混沌雾气像是找到了焦点,迅速平息、凝聚!
镜面上,不再浮现具体的历史场景,而是荡漾起一种……色彩,一种旋律,一种情感的温度。那色彩并非单一,是探索的蔚蓝,是慈悲的金色,是愤怒的赤红,是悲伤的靛青……它们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复杂、矛盾,却又充满了惊人生命力和韧性的独特光谱。镜框上的公式运算变得稳定而和谐,最终定格在一个代表了“动态平衡”、“无限可能性”与“情感驱动”的复杂符号上。
“核心驱动力已记录:基于个体情感体验与自由意志的,对‘意义’与‘联结’的永恒追寻。评级:高复杂性,高潜力,高风险。”
引导界面的意念平淡地宣布。
“第二项:应对极端压力测试。”
“场景载入:‘终末回响’。”
没等船员们从第一项测试中缓过神,整个回廊的环境骤然改变!
“希望号”仿佛瞬间被抛入了一个逼真的全息模拟场景——正是地球被裂隙吞噬的最后时刻!但这一次,他们不再是遥远的观测者,而是身临其境!
他们“看”到天空在燃烧,大地在崩裂,无数熟悉的面孔在眼前化为光粒消散!绝望的哭喊、空间的哀鸣、以及那道毁灭一切的裂隙之光带来的、直击灵魂的恐惧感,如同实质般冲击着每一个人!
这不仅仅是视觉和听觉的模拟,这是一种直接作用于意识的、全方位的情感与感官轰炸!许多船员瞬间崩溃,瘫倒在地,发出痛苦的呻吟,甚至有人产生了自我了断的冲动,只为结束这可怕的折磨。
“稳住!这是幻象!是测试!”埃拉的声音在通讯频道里嘶吼,但她自己也感到那股绝望如同冰冷的潮水,快要淹没她的理智。
就在这时,林星突然指向舰桥的观测窗。在模拟的、正在瓦解的城市废墟中,出现了一些微弱却顽强闪烁的“光点”。那不是在旧世界记录中的景象。
他们“看”到,有人用自己的身体为陌生人挡住坠落的巨石;看到父母在最后时刻紧紧抱住孩子,哼唱着安眠曲;看到志愿者们依旧在试图维持秩序,引导人群;甚至看到一些普通人,面对无法理解的毁灭,眼中不是恐惧,而是一种深沉的、对过往生命的眷恋与平静……
这些细微的、在绝对灾难面前显得微不足道的“光点”,却像一根根坚韧的丝线,拉扯住了即将被绝望吞噬的意识。
“是……是‘回声’计划!”林星突然明白了,“是旧世界最后时刻,那些发送出去的、包含着人类正面情感和记忆的信号!它们……它们也被记录在这里!成为了测试的一部分!”
这个发现如同强心剂。船员们开始主动地去寻找、去关注那些在毁灭背景下的“人性闪光点”。他们看到了勇气、看到了牺牲、看到了爱、看到了在绝境中依然保持的尊严。
渐渐地,那毁灭场景带来的纯粹恐惧和绝望,被一种更加复杂的情绪所取代——那是对同胞命运的深切悲悯,是对人性中光辉一面的震撼,以及……一种奇异的、超越了个人生死的……认同感。
我们人类,就是如此。我们会恐惧,会疯狂,会犯错,会带来毁灭……但我们也会爱,会牺牲,会在最后的黑暗中,点燃微弱的、却属于“人”的星光。
当最后一道裂隙之光吞没一切,模拟场景如同潮水般退去,众人重新回到了那条流淌着历史长河的回廊时,许多人都虚脱地瘫倒在地,泪流满面,但眼神中却多了一些难以言喻的东西。
“压力测试记录完毕。应对模式:在集体崩溃阈值边缘,触发对文明正面特质的高度认同与情感共鸣。评级:韧性超出基准,存在非理性牺牲倾向。”
引导界面的意念依旧毫无波澜。
“最终项:‘遗产’适配性预检。”
“目标:‘林默’最终印记。”
回廊前方,第三样事物缓缓浮现。那不是一个镜子,也不是一个场景,而是一团……极其复杂、不断变化、散发着微弱温暖与无尽悲伤光芒的……意识集合体碎片。
它像是一首无声的诗,一幅没有画布的画,一个包含了无限可能与一份沉重嘱托的……种子。
这就是林默最后留下的东西?那个试图在规则废墟中保存“人性”的个体,他所燃烧自己凝聚的……“遗产”?
引导界面的意念再次响起,这一次,似乎带上了一丝难以察觉的……审视?
“此印记与汝等文明核心驱动力存在高度共鸣。”
“然,融合此印记,意味着承载其全部重量——包括其牺牲,其遗憾,其对‘完美秩序’的质疑,及其对‘可能性’的绝对执着。”
“此非力量之赠予,而是责任与道路之继承。”
“汝等,‘希望号’,是否愿意成为此印记的载体,并承担其引发的一切未知后果?”
一个直接的问题,抛给了刚刚经历了两场精神洗礼的“希望号”全体。
是接受这份来自逝去同胞的、沉重而充满风险的“遗产”,还是为了所谓的“安全”,选择放弃?
埃拉的目光扫过舰桥上每一张疲惫却闪烁着思考光芒的脸庞,最后与林星、阿米尔等人对视。
他们跨越星海,历经磨难,不就是为了寻找一个答案,一个未来吗?这份“遗产”,或许就是答案的关键。
埃拉·索伦森挺直了脊梁,代表全体船员,向着那团温暖的、悲伤的、充满无限可能的光芒,做出了回应:
“我们……愿意。”
光芒,似乎微微亮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