曦曜学院的战术模拟室内,灯火通明。学员们正襟危坐,准备聆听这位新导师的高见。林默踱步到讲台前,却没调出复杂的星图或战例分析,而是在全息屏上打出了两个大字:
台下顿时一片寂静,随即响起一阵压抑不住的窃笑。跑路?这也算战术?
“笑什么?”林默敲了敲桌子,一脸理所当然,“我问你们,机甲战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击败敌人!” “完成任务!” “守护目标!”学员们纷纷回答。
“错!”林默大手一挥,“终极目的是——让自己活下来!只有活着的机甲,才有输出,才能完成任务!所以,一切战术的起点和终点,都应该是如何最大限度地保存自己。”
他指着“跑路”两个字:“这不是懦弱,这是智慧。打不过就跑,天经地义。但怎么跑,有讲究。瞎跑叫溃退,聪明的跑,叫战略性转移,叫创造战机。”
他调出一段简单的模拟战录像,一方机甲在劣势下狼狈逃窜,很快被追上击毁。“这是蠢跑。”
又调出另一段:一台轻型机甲被重火力压制,它不断利用掩体、释放烟雾、甚至故意卖个破绽引诱对手攻击落空,在对手火力间歇的瞬间,精准找到一条复杂路径成功脱离,并绕到侧面发起反击。“这才是聪明的跑。跑,是为了更好地打。”
学员们渐渐收起了轻视,若有所思。
第二堂战术课,林默把学员们带到了学院的大型综合战术训练场。这里模拟了城市、丛林、荒漠、太空等多种环境。
“今天不讲阵型,不讲配合,就讲一个字——‘借’。”林默站在模拟城市的废墟中,“借什么?借环境的光!”
他随手捡起半块砖头:“这玩意儿,砸机甲没用吧?但如果你把它从高处扔下去,干扰对手的传感器或者砸坏他脚下的地面呢?”他又指着一根断裂的金属梁:“这柱子,挡不住炮弹,但能不能卡住对方的行动路线?或者,能不能让它倒下来,砸出个掩护?”
他启动一台训练机甲,演示起来。在城市巷战中,他利用楼房阴影隐匿,用废弃车辆做掩护,甚至引爆模拟的燃气管道制造混乱。在丛林里,他利用藤蔓阻碍对手,借助复杂地形抵消对方射程优势。
“不要总想着用你的机甲去硬碰硬。要多想想,你脚下的土地,你身边的废墟,你头顶的天空,能给你提供什么帮助。”林默总结道,“最强的战术,往往是用最小的代价,撬动最大的战果。而这些环境因素,是免费的,不用白不用。”
他给学员们布置的任务是:在随机抽取的模拟环境中,仅使用训练机甲的基础功能,想办法“解决”掉一个固定位置的靶机,但不能直接硬闯靶机的火力网。
学员们一开始束手无策,但渐渐开始尝试林默的思路:在沙漠图里有人试图制造沙尘暴;在太空图里有人利用陨石做掩护;在城市图里有人甚至想拆楼……虽然大多失败,但思维彻底被打开了。
第三堂战术课,林默玩得更“狠”。他让学员们两人一组,进行不对称对抗:一方驾驶性能完好的标准机甲,另一方只能使用一台故意被设置了多处“故障”(如动力输出不稳、瞄准系统偏差、护盾发生器间歇性失效)的残缺机甲。
结果毫无悬念,拥有完好机甲的学员几乎都轻松获胜,志得意满。
林默却把胜利者晾在一边,专门把那些驾驶“残次品”机甲、被打得灰头土脸的学员叫到一起。
“感觉怎么样?憋屈吗?觉得不公平?”林默问。
学员们垂头丧气地点头。
“那我告诉你们,”林默的声音提高了几分,“真正的战场,从来就没有绝对的公平!你的机甲可能随时出故障,你可能弹药不足,你可能以少敌多!怎么办?认输吗?”
他调出之前对抗的录像,一帧一帧地分析那些“失败者”的操作。
“看,这里,你动力不足,被迫提前刹车,却意外躲过了对方预判的狙击!这是运气?不,这是你在不利条件下下意识做出的正确反应——生存本能!”
“还有你,瞄准系统偏差,打不准要害,但你用持续的火力骚扰,迫使对方不断移动,露出了破绽!这叫什么?这叫歪打正着,或者说,这叫创造了非对称优势!”
他目光扫过这些学员:“学会在劣势中寻找机会,甚至主动创造和利用自己的‘劣势’,让对手的判断失灵,这才是高级战术。永远别抱怨机甲不行,要想办法让不行的机甲,打出行的效果!”
他最后说道:“下次课,还是不对称对抗。但这次,‘残次品’机甲小组,你们可以提前一天来熟悉机甲故障,并制定专属战术。完好机甲小组,原地待命。让我们看看,有了准备的‘弱者’,能不能掀翻‘强者’。”
此言一出,之前失败的学员眼中重新燃起了斗志,而胜利者们则感到了压力。
林默的战术课,没有高深的理论,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学员们思维的另一扇门。他教的不是如何赢得漂亮,而是如何在任何情况下,都顽强地活下去,并找到赢的可能。这种“摆烂”其表、“精明”其里的战术哲学,开始在曦曜学院悄然传播开来。而一些有心人,也注意到了这位教学方法与众不同的新导师。训练场的阴影中,似乎有目光在默默记录着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