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暗线
徐远舟那边暂时稳住了,叶莲舟也凭借那份精心炮制的假报告赢得了一丝喘息之机,甚至获得了接触更多非核心文件的机会。但陆明远深知,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黄河防线”的情报如同沉睡在龙潭深处的明珠,叶莲舟这条明线可以靠近,但想要将其安全取出并送出,还需要一条不为人知、绝对可靠的暗线。
这条线,必须独立于叶莲舟和白曼琳之外,甚至不能与德裕典当行有任何已知的关联。它需要像水银一样无孔不入,又像磐石一样沉默坚定。
陆明远的思绪,飘向了那个代号为“寒露”的交通员。
“寒露”并非“长安小组”的固定成员,而是属于一条更高级别、由中央社会部直接掌握的绝密交通线。这条线平时处于深度静默状态,只在传递关乎战略全局的最高等级情报时才会启用。其负责人“寒露”身份成谜,行踪不定,就连陆明远也只在一年多前,一次极端危险的情报交接中,与他有过一面之缘。
那次的经历,让陆明远对“寒露”的专业能力与忠诚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此人胆大心细,身手不凡,尤其擅长在各种严密封锁下穿梭往来。更重要的是,他拥有一个近乎完美的伪装身份作为掩护。
启用“寒露”,意味着将“黄河防线”情报的重要性提升到了最高等级,也意味着一旦这条线暴露,损失将无法估量。但眼下,这是唯一能确保情报万无一失送达的方案。
陆明远通过只有他自己掌握的、与上级紧急联络的备用渠道,发出了启用“寒露”的请求。这是一次冒险,任何非常规的通讯都可能引起敌人注意,但他别无选择。
请求发出后,便是焦灼的等待。三天过去了,没有任何回音。陆明远的心一点点沉下去。是请求未被接收?还是“寒露”出了意外?抑或是,上级认为时机尚未成熟?
就在他几乎要放弃希望,开始构思备用方案时,一个极其细微的信号,触动了他设置在德裕典当行外围的一个隐蔽警戒装置——那不是常规监视者会触碰的位置。
有“客人”来了,而且是以一种非同寻常的方式。
当天深夜,万籁俱寂。陆明远书房那扇对着后院的天窗,被极轻、极有节奏地敲响了四下。不是风雨,不是动物,是约定的信号!
陆明远心中一震,悄然起身,没有点灯,摸到天窗下。他轻轻推开一条缝隙,一张折叠的小纸条被塞了进来,随即,窗外那道黑影如同融入夜色般消失不见,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陆明远捡起纸条,回到密室,就着微光展开。上面只有简短的几个字,是用密写药水书写的,字迹沉稳有力:
“三日后,子时,老地方。——寒露”
他来了!“寒露”不仅收到了启用信号,而且已经潜入了西安,并约定了见面地点!“老地方”指的是一年前他们初次接头的那座位于城南、香火稀薄的小土地庙。
陆明远长长舒了一口气,心中一块大石落地。这条至关重要的暗线,终于接通了。
三天后的子时,陆明远再次利用那条隐秘通道离开了典当行,如同暗夜中的幽灵,悄无声息地来到了那座破败的土地庙。
庙内蛛网遍布,神像蒙尘。一道几乎与阴影融为一体的身影,静静地立在角落,仿佛已等待多时。他转过身,借着破窗透进的微弱月光,陆明远看清了他的脸——那是一张极其普通、丢入人海便再也找不出来的面孔,唯有一双眼睛,在黑暗中亮得惊人,透着经历过无数风浪的沉稳与沧桑。
正是“寒露”。
没有寒暄,没有废话。“寒露”直接伸出手:“东西。”
陆明远将早已准备好的、关于“黄河防线”情报获取的当前进展、叶莲舟的情况、以及后续情报传递的初步设想,浓缩在一张微缩胶卷上,递了过去。“情报尚未到手,但通道已初步打通。这是目前的所有情况和计划。一旦得手,如何交接?”
“寒露”接过胶卷,看也没看,便纳入怀中一个特制的暗袋:“得手后,信号照旧。我会找到你。确保情报载体便于携带,隐蔽。”他的声音低沉沙哑,言简意赅。
“明白。”陆明远点头,“敌人监视很严,尤其是对可能的信息流出渠道。”
“寒露”嘴角似乎微微动了一下,像是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他们的网,有漏洞。”他没有具体说明漏洞在哪里,但那份强大的自信感染了陆明远。
“还有一件事,”陆明远补充道,语气凝重,“我们小组内部……可能也存在隐患。”他想到了梅姐近期的异常,但此事尚无确凿证据,他不能明言。
“寒露”的目光锐利地扫过陆明远的脸,沉默了片刻,才缓缓道:“信任,但需验证。保护好‘清风’,他是关键。”
他居然知道叶莲舟的代号!陆明远心中微凛,看来“寒露”掌握的信息比他想象的还要多。这条暗线的层级,确实深不可测。
“我会的。”陆明远郑重承诺。
“时间到。我该走了。”“寒露”说完,不再停留,身形一闪,便如同鬼魅般从土地庙的另一个出口消失,融入外面的夜色,仿佛从未出现过。
陆明远独自站在破庙中,心中却踏实了许多。有了“寒露”这条暗线,就像为那份尚未到手的情报系上了一根最坚固的安全绳。
他回到典当行,开始着手下一步的计划。现在,明线(叶莲舟)、掩护(白曼琳)、暗线(寒露)均已就位,只待叶莲舟那边找到突破口,拿到真正的“黄河防线”部署图。
然而,在离开土地庙前,“寒露”那句“信任,但需验证”,以及他提及叶莲舟代号时那深不见底的眼神,让陆明远心中泛起一丝涟漪。这位神秘的交通员,似乎对许多人和事都有着超乎寻常的了解,包括……他陆明远本人的过往?
一些尘封的、带着血色与硝烟的记忆碎片,不受控制地掠过他的脑海。那是在加入“长安小组”之前,在另一条战线上经历的生死考验与惨痛牺牲。“寒露”是否与那段过往有所关联?
他甩了甩头,将这些杂念驱散。眼下,完成任务是第一要务。个人的过往,无论充满了怎样的秘密与伤痛,都必须为当下的斗争让路。
只是,他隐隐有种预感,随着“黄河防线”行动的深入,那些被他深埋的过往,或许会以某种意想不到的方式,重新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