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的小插曲,随着吴老师兴致勃勃地开始讲解俄语民歌特点而告一段落。
但林向阳心中并无多少得意,他更多的是一种利用信息差解决问题的冷静。
他清楚地知道,这只是取巧,真正的俄语学习,还需要踏实的努力。
放学后,他婉拒了几个同学好奇的搭讪,背着依旧不算饱满的书包,快步离开了学校。
他惦记着家里的弟妹,也惦记着“互助组”可能接到的零活。
回到大杂院,气氛比往日似乎更“温暖”一些,几个邻居看到他,还主动笑着打了招呼。模范家庭的余温尚在。
晓梅和卫国已经回来了。
晓梅正趴在炕桌上,对着一本俄文数学教材和一本破旧俄汉词典较劲,小眉头拧得紧紧的。
卫国则在院子里,叮叮当当地修理着一个邻居送来的坏掉的铁皮水壶。
“大哥,你回来了!”
晓梅听到动静抬起头,脸上立刻露出笑容,但随即又垮了下来,“这外国字好难认啊,比数学题难多了。”
林向阳走过去,看了看她正在试图翻译的一段关于函数极限的描述,心中欣慰。
妹妹这股钻劲儿,将来必定不凡。
“不急,慢慢来。可以先看国内的那本习题集,俄文的作为参考和拓展。”他温和地指导着。
这时,卫国放下工具,抹了把汗,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神秘兮兮地凑过来:“大哥,你看我今天淘换到什么好东西了!”
林向阳接过布包,入手沉甸甸的,打开一看,里面是几本边缘破损、纸质泛黄的旧书。
看样子,又是从某个废品摊或者以物易物换来的。
“啥书啊?”晓梅也好奇地探过头。
林向阳拿起最上面一本,封面已经缺失,但内页的版式和字体让他微微一怔——这似乎是一本关于机械原理的德文旧书!
他快速翻动了几页,里面满是复杂的图纸和公式。
他的心猛地一跳,下意识地想到了那本苏联《代数》教材里的德文符号。
他强作镇定,又拿起下面一本。
这是一本笔记,纸质粗糙,上面用钢笔写满了密密麻麻的中文和……日文?夹杂着一些简单的机械草图。
最后一本,则是一本薄薄的诗集,封面是淡蓝色的,上面用娟秀的钢笔字写着《望舒诗稿》,出版年代似乎更早一些。
“这……你从哪儿弄来的?”林向阳压下心中的波澜,问卫国。
卫国憨厚地笑了笑:“就今天下午,帮胡同口老孙家修好了他们家的铁栅栏,他们没给钱,说家里有些没用的旧书,问我要不要抵工钱。我看着挺厚实的,就拿回来了。想着大哥和晓梅能用得上。”
他用劳动换来的“知识”。
林向阳看着弟弟那带着点小得意的脸,心中暖流涌动,但更多的是一种骤然加剧的警惕与沉重。
他轻轻摩挲着那本德文机械书粗糙的封面,又翻看了一下那本中日文混杂的笔记,最后目光落在那本看似无关的《望舒诗稿》上。
这些看似普通的“废纸”,来自不同的源头,涉及不同的语言和专业领域,它们仿佛碎片一般,偶然地、持续地汇聚到他的手中。
那本苏联教材里的德文符号尚未弄清来源,如今又多了德文机械书、中日文笔记……
这真的是巧合吗?
在这座看似平静的四九城深处,在那些被当作垃圾丢弃的故纸堆里,究竟还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
这些跨越了国界与时间的知识碎片,它们的汇聚,是命运的偶然,还是某种无形之手安排下的必然?
它们会为这个家庭带来更广阔的世界,还是……无法预知的危险?
林向阳将几本旧书轻轻放在炕桌上,窗外,夕阳正缓缓沉入连绵的屋脊之下,将天空染成一片暖昧的橘红色。
光明与黑暗的交界处,新的谜团,如同悄然升起的暮色,再次将林家笼罩。
林家屋内,煤油灯的光芒被小心翼翼地拨亮了些许,昏黄的光晕勉强驱散着春日夜晚残留的寒意,也照亮了炕桌上几本风格迥异的旧书。
林向阳拿起那本德文机械书,指尖拂过粗糙的封面,内里复杂的图纸和公式如同沉默的密码,与他脑海中那本苏联《代数》教材空白处的德文符号隐隐呼应。
他又翻看了一下那本中日文混杂的笔记,字迹潦草却透着一种专注,仿佛记录着主人曾经的冥思与探索。
最后是那本淡蓝色封面的《望舒诗稿》,娟秀的字迹与前面两本的技术硬核格格不入,却又诡异地一同出现在这里。
“大哥,这些书……有问题吗?”
晓梅敏锐地察觉到了大哥神色间那一闪而过的凝重,小声问道。
她虽然看不懂德文和日文,但也能感受到这些旧纸堆里散发出的、与这个家大杂院氛围迥异的异质气息。
林向阳将书轻轻放下,脸上重新露出温和的笑容,安抚着弟妹:“书是好书,知识无价。卫国这次换来的,是真正的‘宝贝’。”
他不能将自己的担忧过早地传递给弟妹,徒增恐慌,“尤其是这本机械书,里面有些东西,可能对咱们以后的‘互助组’有帮助。”
卫国一听“有帮助”,立刻憨笑起来,觉得自己这趟工没白干。
晓梅虽然将信将疑,但大哥的话她向来信服,便也点了点头,只是目光还是忍不住在那本德文书上流连。
林向阳将几本书仔细收拢,暂时压在了炕柜底层,与那几本苏联教材放在一处。
这些跨越语言和领域的“碎片”聚集所带来的微妙不安,被他强行按捺下去。
眼下,有更迫切的问题需要解决。
他清了清嗓子,目光扫过围坐在炕桌旁的三张小脸,语气平和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郑重:“书的事情先放一放。有件更重要的事,要跟你们商量一下。”
弟妹们立刻坐直了身体,专注地望向他。
“我和晓梅的学校,下周就要正式收取这学期的学杂费了。”
林向阳缓缓说道,“我打听了一下,七中高中部的学杂费、书本费加起来,大概是三块钱。晓梅那边,小学虽然便宜些,但也要八毛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