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告别江钢,万民相送的感人场面
从省委一号办公楼里出来,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林默下意识地眯了眯眼。
赵华东书记最后那句“这把刀,我不打算让它入鞘了”,仿佛还带着沉重的回音,在耳边震荡。
一个足以影响江东未来十年走向的任务。
这句评价的分量,重得像一座山。它意味着赵书记不仅仅是把他当成一把解决江钢问题的手术刀,而是准备将他摆在全省经济棋盘上,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
秘书周良将他送到楼下,态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客气,甚至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郑重。
“林默同志,书记很看好你。”周良替他拉开车门,笑着说,“以后回省里,我们就是同事了,常联系。”
这句“同事”,意味深长。
林默点了点头,坐进车里。黑色的奥迪平稳地滑出省委大院,汇入城市的车流。
他没有立刻回江钢,而是让王师傅开车在城里绕了两圈。他需要一点时间,来消化这场谈话带来的巨大信息量,以及随之而来的压力。
江钢的胜利,像是一场漂亮的闪电战,出其不意,一击制胜。但那终究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战场,对手虽然强大,但目标明确。
而现在,赵书记要他跳出江钢这个“点”,去撬动整个江东省的“面”。他将要面对的,不再是某个具体的利益集团,而是一张覆盖全省,由无数个“秦老”和“武建军”编织起来的,错综复杂的巨网。
车窗外,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一片繁华盛景。林默却仿佛能透过这层光鲜的外衣,看到其下涌动的暗流。
“王师傅,回江钢吧。”林默轻声说。
在奔赴下一个战场之前,他必须和身后的这片阵地,做一次正式的告别。
当林默回到江钢时,他即将调离的消息,已经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厂区的每一个角落。
办公楼里的气氛很奇怪,不再有危机时的恐慌,也没有胜利后的狂喜,而是一种夹杂着失落、不舍与期盼的复杂情绪。
他走进办公室,小艾的眼睛红红的,显然是哭过。看到他进来,她连忙低下头整理文件,假装很忙碌的样子。
“林书记……”她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鼻音。
“多大点事,又不是生离死别。”林默笑了笑,语气轻松,“我只是回省委,江钢还是我的联系点,有事随时可以找我。”
他这么一说,小艾的眼泪反而不争气地掉了下来。她胡乱地擦了擦,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用报纸包得方方正正的东西,塞到林默手里。
“林书记,这是……这是我们家自己做的腊肠,您带上,省城的菜,肯定没我们这儿的有味道。”
林默掂了掂,分量不轻。他看着小艾那张真诚又带着点不好意思的脸,没有拒绝。
“好,我收下了。替我谢谢叔叔阿姨。”
他把那包腊肠放在桌上,然后拨通了内线电话,把王大海和几位新提拔起来的车间主任叫到了办公室。
王大海第一个冲了进来,这个曾经桀骜不驯的汉子,此刻脸上满是焦急。
“林书记,你要走?这么快?”他嗓门很大,像是生怕林默听不见。
“只是调任,不是消失。”林默示意他们都坐下,“我离开之后,江钢的生产和改革,就都压在你们肩上了。”
他看着王大海:“大海同志,军工订单是我们的命根子,质量上不能有半分差池。你现在是生产总指挥,这副担子,你得给我扛稳了。”
王大海猛地站起来,胸脯拍得“砰砰”响:“林书记你放心!谁敢在军工钢上动歪心思,我王大海第一个拧下他的脑袋!这厂子,有我老王在一天,就乱不了!”
林默又看向其他人,一一交代了后续的工作重点,从技术升级到成本控制,再到工人福利的落实。他的话不多,但每一句都切中要害。
所有人都静静地听着,他们知道,这或许是最后一次听这位年轻的领导,为江钢的未来擘画蓝图了。
交代完工作,林默站起身:“行了,就这样吧。我今天就走,不搞什么欢送会,大家各忙各的。”
他说完,便拿起那包腊-肠和自己的公文包,准备离开。
王大海等人还想说什么,却被林默一个眼神制止了。
他不喜欢拖泥带水的告别。
走出办公楼,王师傅已经把车停在了门口。林默拉开车门,正要上车,却忽然愣住了。
他看到,从办公楼到工厂大门那条长长的主干道上,不知何时,已经站满了人。
道路的两旁,黑压压的一片,一眼望不到头。
有穿着蓝色工装的一线工人,脸上还带着未擦净的油污;有白发苍苍的退休老技工,被家人搀扶着,颤巍巍地站着;有食堂里穿着白大褂的厨师,手里还拿着炒勺;还有无数他叫不出名字,却又觉得面熟的普通职工。
他们就那样静静地站着,没有口号,没有横幅,甚至没有多少交谈声。数万人的厂区,此刻安静得只剩下高炉远处传来的沉闷轰鸣。
当林-默的车子缓缓启动时,人群中,不知是谁,带头鼓起了掌。
“啪。”
“啪啪。”
掌声从稀疏,到密集,最后汇成了一片雷鸣般的海洋,在这座钢铁丛林的上空久久回荡。
车子开得很慢,像一叶扁舟,行驶在人潮的海洋里。
林默摇下了车窗。
他看到一个满脸褶子的老师傅,一边用力鼓掌,一边用粗糙的工装袖子抹着眼睛。
他看到一个年轻的母亲,高高地举起怀里的孩子,指着他的车,似乎在告诉孩子,要记住这张脸。
他看到了那个被他亲自送上最高奖金的老劳模,站在人群的最前面,对着他的车,深深地鞠了一躬。
他也看到了王大海,那个铁塔似的汉子,此刻也站在人群里,眼眶通红,像一头被遗弃的猛虎。
车子经过他们身边,所有人都停下了鼓掌,只是用一种最质朴、最滚烫的目光注视着他。
“林书记!”
人群中,忽然有一个粗犷的嗓门高喊了一声。
“常回家看看!”
这一声呼喊,像是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起了千层浪。
“林书记,常回家看看!”
“常回家看看——!”
数万人的声音,汇成了一股巨大的声浪,冲天而起,仿佛要将天上的云层都震散。
这不是命令,不是口号,而是一种最真挚的挽留,一种最深情的嘱托。
他们把他当成了自家人。
王师傅握着方向盘的手在微微发抖,从后视镜里,他看到林默依旧平静地坐着,只是那双放在膝盖上的手,不知何时已经紧紧地攥成了拳头,指节因为用力而有些发白。
林默没有挥手,也没有说话。
他只是将车窗开到最大,任由那一声声“常回家看看”灌满车厢,灌满他的耳朵,烙印在他的心底。他想把眼前这每一张脸,每一种表情,都牢牢地记在脑子里。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场告别。
这是数万颗心脏,赋予他的一份沉甸甸的信任。
这是江钢这片土地,给予他的最高荣誉勋章。
车子终于驶出了江钢的大门,那雷鸣般的掌声和呼喊声,渐渐被隔绝在身后。
车厢里,重新恢复了安静。
王师傅从后视镜里看了看林默,小心翼翼地问:“林书记,咱们……去哪?”
林默闭上眼睛,靠在椅背上,刚才那震撼人心的一幕,还在脑海中反复回放。许久,他才睁开眼,眼底的波澜已经尽数敛去,只剩下一片清明和坚定。
他望向前方,省城的轮廓在天际线尽头若隐若现。
那里,有更复杂的江湖,有更强大的对手,有足以影响江东未来的惊涛骇浪。
“回政研室。”
林默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风,要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