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年逐水草而居,荒年则南下劫掠。
中原农耕文明则受制于土地,难以实现全民武装。通常需要十名农夫供养一名士兵的军粮。
若算上军械补给与后勤运输,则需三十至五十名壮丁才能维持一名全副武装的常备军。
这是南北双方生存方式差异所致。
因此北方虽人口稀少,却能轻易动员数十万骑兵——尽管未必都是披甲精锐。
如今金国仅在边境就陈兵十万铁骑。
上京黄龙府等地必定还有预备部队。
若全力征召,金国甚至能集结数十万能骑善射的胡骑。
契丹、奚族、渤海等部族暂且不提,单是阴山以北的室韦、蒙兀等部落——这些成吉思汗先祖的部族——皆为金国附庸。
正因如此,柴皓虽屡胜金军,却不敢轻视对手底蕴。
唯有持续壮大自身实力,方为制胜之道。
与金国庞大的骑兵基数相比,柴皓虽不断扩军,骑兵规模仍显不足。
柴皓若拥有十万羽林军这般骁勇的铁骑,莫说金国,纵使四海八荒,亦可尽数征服!
这,正是柴皓心中所愿!
而今他麾下仅有三千羽林铁骑,却已能在十万金军中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
即便是天羽军、背嵬军等新组建的骑兵,亦难望其项背。
若真有十万羽林精骑,柴皓必能率军横扫万里,从东海之滨直抵大西洋畔!
然而,十万铁骑非朝夕可成,须得步步为营。
于是,柴皓从步军及义军中挑选出一万精锐,以缴获的金军战马,组建了一支新的骑兵。
河东一战,金军折损五万铁骑,但柴皓所得战马却远不足数。
激战中,战马或死于炮火箭矢,或力竭而亡,更有甚者被金军宰杀充饥。
幸存者亦多有伤残,仅剩三万匹尚可驰骋,勉强装备一万新军。
这支新军,柴皓赐名——破虏军!
以坚守太原的王禀、韩世忠为主将,梁山旧将郭盛等为副将。
至于郭盛挚友吕方,早已在岳飞麾下效力。
授旗之时,王禀与韩世忠单膝跪地,叩甲立誓:“破虏军必竭尽全力,为大王练就一支横扫强敌、威震天下的铁骑!”
王禀曾任河东禁军副宣抚使,韩世忠乃西军骁将,二人虽以步战见长,却亦精于骑射。
如今统领一万铁骑,虽为新军,仍令二人豪情万丈!
昔日在朝为将,王禀麾下何曾有过千骑?更遑论万骑!
统领破虏军,远比执掌数万步卒更令人振奋。
韩世忠更是心潮澎湃,昔日麾下不过四千步卒,如今骤领万骑,壮志凌云!
他立誓要将满腔热血倾注于打造破虏军,使其成为柴皓帐下精锐之师,甚至能与羽林军比肩!
唯有如此,方能报答柴皓的知遇之恩!
自破虏军成立之初,全军将士便怀揣着一种独特的荣耀。
二字,承载着非凡的意义!
柴皓麾下其他铁骑,如羽林、天羽、铁骑、龙捷、背巍等,虽名号威风,且被羽林军等打出了赫赫威名。
但破虏军将士仍以自身番号为傲!
因为这支军队从诞生之日起,便为破虏而生!
黄河以北,长城以南,柴皓的大军分驻幽州、河北、河东,就地屯粮练兵。
饱受战火摧残的河东与河北百姓,在柴皓的庇护下逐渐走出伤痛,积极耕种生产,为保护他们的柴王军队提供军资。
柴皓治下,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而黄河以南,大宋都城汴梁见此情形,愈发紧张。
在新任秦桧的主持下,西军种师道率领的陕西五路西军、雄州都总管王渊麾下的三万敢战士,以及京东、京西、淮南等地的兵马,纷纷调往黄河沿岸驻防。
同时,民间壮丁被强征入伍,编为协防厢军。
短短时间内,便集结了四十万大军。
为供养这支军队,秦桧又下令将大宋百姓的夏赋提高两成!
此举引发民怨沸腾,百姓纷纷痛骂秦桧。
一些不堪重负的百姓甚至舍弃田产家业,举家 黄河,投奔周王柴皓。
对此,奉命防守黄河的西军种师道与雄州总管王渊,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大王,近一个月来,渡河投奔的百姓已有数万户。
且前来投奔者日益增多。
长此以往,即便河北地域广阔,恐也难以安置。
中山府,柴皓的行营内,主簿陈东手捧簿册,向柴皓禀报。
处理完太原事务后,柴皓将行营迁至中山府。此地毗邻幽州,过河间府便可与之相连;距河东亦不远,穿越太行陉道即可抵达。
向南则是磁州、邢州等河北州县,堪称柴皓地盘的核心。
在此设立行营,便于各地文书往来,节省人力与时间。
此刻向柴皓汇报的陈东,正是当年在太学中与赵佶对峙,被赵佶怒斥终大宋一朝不得录用的那位太学生。
此时,太学生欧阳询正在河东任职,并未随行。
陈东与欧阳询同属柴皓麾下周王势力的户科主簿,与神算子蒋敬职责相似。
蒋敬负责幽州等燕地户科事务,而陈东与欧阳询则分别掌管河北与河东的户科事宜。
尽管主簿之名不如大宋的各类使职显赫,但陈东作为河北户科主簿,权柄极重。河北东西两路数十州府的户籍、赋税皆由其统辖。
若将柴皓的周王势力视作朝廷,陈东、蒋敬与欧阳询便如同户部尚书,分管不同地域。
从一介清贫太学生,跃升为掌管河北千万人口的户科主簿,陈东的身份可谓翻天覆地。这不仅得益于其才干,更因柴皓慧眼识人、不拘一格的胸襟。
因此,陈东亦竭尽所能,为柴皓打理河北民政。自黄河以南涌入的数十万大宋流民,皆被他妥善安置,足见其能。
然而,河北虽广,终究资源有限。若流民持续增加,土地与物资将难以支撑。正因如此,陈东才向柴皓禀明实情。
柴皓听罢,淡然颔首:“赵宋无道,盘剥百姓变本加厉。秦桧为媚上,竟加征两成赋税,致使民税逾八成!昔日花石纲、征辽费、免夫钱已令百姓不堪重负,如今更是卖儿鬻女、逃亡抛荒。赵宋气数,尽毁于秦桧之手。”
言罢,他目光锐利,挥袖下令:“各军整训两月,当出兵伐宋,为受虐百姓讨回公道!羽林、天羽、破虏三骑,及鲁智深虎捷军、吴玠吴璘定西军,共四万步骑即日南下!其余兵马留守防金。”
在柴皓眼中,四万雄师,足矣!
原本他欲先平金国,免内斗招致外患。
如今,金国新帅兀术在云州操练兵马,整军备战,显然准备大举南下。
与此同时,赵宋朝廷横征暴敛,民不聊生。
面对这种局面,柴皓决定先解决赵宋皇帝。
若不如此,受尽欺压的百姓纷纷逃往柴皓治下寻求庇护,以他现有的疆域,根本无法容纳如此多的流民,反而会成为沉重的负担。
四万大军自中山府开拔,浩浩荡荡向大名府进发。
大名府乃北宋四京之一的北京,既是汴梁北面的屏障,更是河北路的核心重镇。如今整个河北路州县尽归柴皓,唯独大名府仍在坚守。
知府梁中书身为蔡京女婿,自知罪孽深重,若投降必无好下场。他并非铁骨铮铮,实在是走投无路。
这些日子,梁中书如坐针毡。眼见周边州县相继归顺,连大名府辖下的县镇也都易帜,整座城池已成孤岛,被柴皓势力团团包围。
梁中书多次上奏请求调离,却被新帝赵桓断然拒绝。作为太上皇心腹蔡京的女婿,当朝君臣巴不得看他自生自灭。
就在梁中书惶惶不可终日之际,守城将领急报:柴皓亲率四万大军兵临城下!
果然还是来了!
梁中书面如土色,两股战战。当年梁山宋江攻打大名府时,他就吓破了胆。如今面对比宋江更凶悍的柴皓,更是魂飞魄散,恨不能立即弃城逃命。
可身为知府,若临阵脱逃,即便回到汴梁也难逃严惩,最好的结局不过像李纲那样被流放岭南。此刻的梁中书,当真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梁中书这副养尊处优的身子骨,怕是撑不到岭南就要咽气。
大宋官场那些腌臜勾当,梁中书比谁都门儿清。董超薛霸这样的差役,遍地都是!
若他老丈人蔡京还在掌权,弃守大名府倒也无妨——当年梁山贼寇来袭,他不就弃城而逃,事后照样官复原职?可如今赵佶成了空壳太上皇,蔡京也失了势。
新帝赵桓跟前最得宠的,是那个新上任的秦桧。偏生这秦桧当年落魄时,不仅被王黼的家奴羞辱过,还曾想走梁中书的路子攀附蔡京。结果梁中书嫌他寒酸,非但没帮忙,反倒狠狠奚落了他一顿。
秦桧拜相后头桩事,就是把太上皇晚年的红人王黼抄家问罪。王黼流放岭南,听说半道就病死了......第二件事便是下旨严令梁中书死守大名府,违者重惩!
王黼的下场明摆着:秦桧正等着抓梁中书的错处,要他的命!大宋虽有不杀士大夫的规矩,但整死人的法子多得是。那些在党争中败北的官员,最后不都 贬所?就连宋仁宗想变法,都差点被 ......
梁中书心里透亮:这大名府,半步都离不得!
府上老管家谢都管见状劝道:相公莫慌,咱这北都城墙坚固,兵强马壮。闻达、李成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