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给黑冰台下了死命令-不惜代价,追查“影蛇”及其幕后主使。
同时,她授意黑冰台,可以在特定范围内,适当放出一些“调查取得进展”的烟雾弹,既是为了敲山震虎,也是想看看能否引蛇出洞。
她以“保护朝廷宝贵医疗人才”为由,奏请嬴稷同意,为各试点医馆的核心医士以及太医署重要官员,配备了经过训练的秘密护卫。这些护卫混迹于医馆杂役或病患之中,时刻警惕。
她推动颁布了《医士保障令》 ,明确医士享有朝廷俸禄、职业保障,若因公殉职或受伤,其家属将得到优厚抚恤。此举旨在稳定医士队伍,抵御外界威胁的阴影。
她请求父皇下旨,追授阿禾为“仁心医士”,在其家乡和泾阳医馆立碑纪念,并将其事迹载入清辉学堂教材。
这不仅是为了告慰英灵,更是向所有医士和潜在的支持者表明:朝廷绝不会让为国为民者流血又流泪!
她对传统医家的策略更加灵活。
对愿意合作者,给予更多尊重和实际利益如参与官制药方研讨、获得“太医署认证”资格等;对顽固散布谣言者,则由官府依据律法进行训诫甚至查处,掐断其舆论渠道。
与此同时,那位顶级杀手“影蛇”,正在经历一段“无聊”的时光。自从阿禾事件后,上面似乎安静了下来,没有新的指令。
他依旧每天在自己的安全屋里,不是擦拭保养他那堆奇奇怪怪的“工具”,就是对着墙壁练习他那“优雅而致命”的出手动作,
偶尔还会对市面上新出的毒药进行“品鉴”和“改良建议”当然,只是写在私人笔记上。
“唉,这届对手不行啊。”他一边给自己的飞针上油,一边吐槽黑冰台,“都这么久了,还没摸到我的衣角?效率真低!
害得我都没机会展示一下我新琢磨出来的‘醉梦逍遥散’,这玩意儿中了就跟喝多了一样,睡一觉就过去了,多和谐!”
他甚至开始考虑,要不要自己找个“不开眼”的小毛贼练练手,免得手艺生疏。当然,这只是想想,组织的纪律他还是懂的。
终于,在他快要闲得长蘑菇的时候,新的指令通过密道传来了。但内容让他有些失望,不是新的刺杀任务,而是让他设法混入清辉学堂,
探查学堂与太医署合作编写的《庶民医事手册》修订版的进展,尤其是关于常见中毒症状识别与急救的新增内容。
“探查情报?啧,大材小用。”“影蛇”撇撇嘴,感觉自己的杀手尊严受到了侮辱。不过,指令就是指令。
他一边抱怨着“杀鸡用牛刀”,一边开始兴致勃勃地策划如何以一个“落魄好学书生”或者“对医学感兴趣的旁听匠人”身份,混进那个他原本视作“小儿科”的学堂。
秦昭的铁腕措施和怀柔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局面。医士们感受到朝廷的支持,人心渐安。
惠民医馆在经历短暂动荡后,在新的主持医士和制度保障下,慢慢恢复了正常运转,甚至因为阿禾的悲壮事迹,反而赢得了一些百姓更深的同情与支持。
然而,暗处的敌人并未罢休。他们就像潜伏在草丛中的毒蛇,一击不中,便暂时缩回,等待着下一个更好的时机。“影蛇”接到探查任务,本身就说明对方正在评估秦昭体系的弱点,寻找新的突破口。
朝堂之上,关于惠民医馆的争论也并未停息。反对者虽然暂时不敢再明目张胆地攻击,但私下的小动作和串联从未停止。他们似乎在积蓄力量,等待一个能将医馆体系彻底掀翻的契机。
秦昭站在咸阳宫的地图前,目光扫过那些标注着试点医馆的州县。
她知道,阿禾的血不会白流,它像一面警钟,也像一剂猛药,让她和她的团队变得更加清醒、更加坚韧。前路依然布满荆棘,暗处的敌人依然虎视眈眈,但她推动改革的意志,从未像此刻这般坚定。
清辉学堂作为秦昭推行教化的核心基地,如今规模已远超初创时期。除了蒙童,更有许多像当年阿禾一样渴望改变命运的年轻匠人、农家子弟在此学习算数、文字、基础格物以及……新加入的医理常识。
这一日,学堂里来了一个名叫“莫远”的年轻书生。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青衫,面容普通,带着几分落魄文人的潦倒,但眼神却很亮,透着一股对知识的渴求。
他自称是关中游学士子,听闻清辉学堂有教无类,特来旁听,尤其对那实用的医理知识感兴趣。
负责登记的老先生看他言辞恳切,考教一番又有几分才学在身,便允了他进入学堂,安排在医理常识的讲堂后排旁听。
这位“莫远”,自然就是易容改装后的“影蛇”。他坐在一群充满求知欲的年轻人中间,感觉浑身不自在。
“啧啧,这桌椅高度不合理,不利于突然起身发力……”
“窗户开得太大,容易被人窥视……”
“讲台上那老先生,中气不足,下盘虚浮,我一个呼吸间就能制住……”
他职业病发作,内心疯狂点评着周围环境的安全性,表面上却是一副认真听讲、不时点头的好学生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