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村的短暂休整并未能缓解队伍面临的核心困境——补给几近断绝,伤员状况恶化,而前路依旧漫长且充满未知。更大的问题是,在这片广袤而陌生的土地上,仅靠两条腿行军,不仅速度缓慢,更如同盲人摸象,对周围敌情态势的感知被限制在了极小的范围内。
必须改变现状。
清晨,天色未明,林锋便带着“夜莺”和两名最机敏的侦察兵,再次对村落周边进行了更细致的勘察。这一次,他们的目标更加明确:寻找任何可能提升队伍机动性和侦察能力的资源。
幸运之神似乎终于眷顾了他们一次。
在距离荒村约三里地的一处隐蔽山坳里,他们发现了一个被遗弃的小型土匪窝点。窝点显然是被匆忙放弃的,现场一片狼藉,散落着一些空酒瓶、破烂的衣物和几件生锈的农具。而最引人注目的,是窝点后面一个简易马棚里,拴着的五匹蒙古马!
这些马匹看起来状态并不算好,毛色杂乱,肋骨隐约可见,显然缺乏照料,但眼神依然警惕,透着野性的活力。对于几乎山穷水尽的队伍来说,这无疑是天降之喜!
“小心点,可能有陷阱。”林锋示意大家保持警惕,仔细检查了马棚周围,确认没有诡雷之类的机关后,才慢慢靠近。
马匹因陌生人的靠近而显得有些不安,打着响鼻,蹄子刨着地面。林锋放缓动作,嘴里发出安抚性的声音,慢慢伸出手。一匹看起来相对温顺的栗色母马犹豫了一下,嗅了嗅他的手。
“把它们牵回去!小心,这些家伙可能认生。”林锋下令。
获取马匹的过程比预想的顺利。这些马似乎也受够了被遗弃在此挨饿受冻的日子,并没有太过激烈的反抗。
当林锋几人牵着五匹马回到荒村时,立刻引起了轰动!队员们围拢过来,看着这些虽然瘦削却依然矫健的牲口,眼中充满了惊喜和希望。
“太好了!有马了!伤员可以骑马上路了!”
“还能驮粮食和装备!”
“跑得快,能侦察得更远了!”
支队领导也是喜出望外,连连拍着林锋的肩膀:“林锋同志,你们可是立了大功了!”
然而,林锋的想法却不止于此。他看着这五匹马,目光锐利。
“领导,这些马,我们不能仅仅用来驮运和代步。”他开口道,“我们应该组建一个骑兵侦察小组。”
“骑兵侦察小组?”领导微微一怔。
“对。”林锋语气坚定,“东北地广人稀,靠步行侦察,范围有限,效率太低,而且一旦遭遇危险,很难及时撤回。有了马匹,我们的侦察范围可以扩大数倍,能更早发现敌情(无论是国军、土匪还是苏军),能更快传递消息,必要时候,还能进行快速的机动骚扰和突围。”
他指着那几匹马:“我们不需要传统的骑兵冲锋,我们需要的是速度和视野。挑选最有经验、枪法最好、胆子最大的战士,配上最好的武器,让他们成为队伍的眼睛和最快的拳头!”
这个提议立刻得到了支队领导的支持。
人选很快确定下来。水生当仁不让地成为组长,他骑术基础好(湘西老家曾接触过马匹),战斗经验丰富,心理素质过硬。“夜莺”也被纳入其中,她的侦察能力和精准枪法在机动平台上能发挥更大作用。另外又挑选了三名机警勇敢的老兵。
林锋亲自对他们进行紧急培训和任务明确。
“你们的首要任务是前出侦察,不是交战!发现敌情,立刻回报,绝不允许恋战!”
“充分利用马匹的速度和耐力,扩大侦察半径,重点探查行军路线两侧十里范围内的异常。”
“学会利用地形隐蔽接近,马蹄包上厚布减少声响。”
“保持通讯,用哨音和旗语传递简单信息。”
……
五匹马被精心分配。最强壮的两匹用来驮运小队必需的补给和通讯器材(如果有的话),另外三匹则作为乘骑。装备也向他们倾斜,集中了队伍里仅有的两支冲锋枪和最好的步枪。
简单的适应和准备后,这支临时的骑兵侦察小组便迫不及待地出发了。水生和“夜莺”各带一人,分成两个方向,如同离弦之箭般,朝着不同的方向驰入苍茫的山野。
马蹄声嘚嘚,虽然尽量轻缓,却带给原地等待的队伍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心感和期待。
林锋站在村口,目送着骑兵小组远去的背影消失在丘陵之后。
他知道,这五匹意外获得的马匹,或许无法根本改变队伍的困境,但却极大地提升了队伍的感知能力和战术灵活性。在这片危机四伏的黑土地上,信息,往往比粮食更加重要。
拥有了“眼睛”和“快腿”的队伍,终于不再是盲目摸索的困兽,而是有了一丝在这复杂棋局中落子的主动权。
机动,带来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