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骨:民国盗墓秘闻》衍生篇?跨洲寻脉 第二十一卷 第九章 核心疑踪,符探意识边界
“羲和四号” 的微型探测器向着三角星簇核心进发的第 24 消时,海南文昌星际测控中心的屏幕上,能量波动监测图突然出现剧烈反应 —— 探测器距离核心约 50 万公里时,捕捉到一组 “规律性脉冲能量波”,波频与穹顶防护装置的符号振动频率完全同步,且能量强度是穹顶装置的 100 倍,仿佛核心区存在一个 “巨型符号能量源”。
“这绝对不是自然天体发出的能量!” 陈院士盯着屏幕上的波频曲线,手指在键盘上快速计算,“能量波的每个峰值都对应‘七环星芒 + 星状双螺旋’的符号组合频率,就像是…… 用符号编织的‘能量心脏’!如果穹顶装置是‘防护盾’,那核心区的能量源就是‘动力核心’,原生文明当年撤离,很可能是为了守护这个核心!”
莉莉立刻调出探测器传回的核心区影像 —— 画面中,核心区被一层 “半透明符号光膜” 包括,光膜上流动着无数微小符号,既有地球文明的 “良渚螺旋纹”,也有原生文明的 “星状双螺旋”,甚至能看到两者融合的 “莫比乌斯环符号” 在光膜表面循环流动。“这光膜像是‘符号结界’,把能量源与外界隔绝开了!” 她转头看向李博士,“能解析光膜上的符号含义吗?”
李博士摇头,语气带着困惑:“符号流动速度太快,现有算法只能捕捉到碎片 —— 但有个奇怪的现象:光膜符号会‘主动避开’探测器的扫描光束,像是有‘自主意识’!”
“自主意识?” 林晓的声音从远程交互系统传来,屏幕上的她正对着光膜符号碎片疯狂记录,“我刚才把碎片符号与‘护脉传承人日记’的拓片对比,发现其中一组‘星状双螺旋缠绕七环星芒’的符号,和地球‘意识传输’的神经符号图谱高度相似!会不会这光膜不是‘结界’,而是原生文明的‘意识载体’?他们把自己的意识转化成了符号,储存在能量源里!”
这个猜想让会议室瞬间安静。卡洛斯紧接着补充:“我在‘星际符号实验室’做过模拟 —— 如果文明发展到极致,确实可能摆脱实体形态,用符号承载意识!你看光膜符号的流动轨迹,完全符合‘意识思考时的神经冲动路径’,而且能量波的脉冲间隔,和人类‘思考周期’的 0.8 秒极为接近!”
“这太颠覆了!” 周院士的声音从指挥中心传来,语气带着质疑,“意识转化为符号?这在科学上没有任何先例!万一只是能量源的随机符号投影,我们却误以为是意识,很可能做出错误判断 —— 比如贸然接触导致能量源失控,整个三角星簇都会变成‘符号炸弹’!”
莉莉拿起 “护脉传承人日记”,翻到最新记录的穹顶装置页,指着页边的微小刻痕:“日记里有一行被忽略的小字 ——‘星簇核心,意识无界’。远古先民当年肯定接触过核心区,这行字是他们的直观感受!如果只是能量源,他们不会用‘意识无界’来描述。” 她转头看向陈院士,“您觉得原生文明有必要这么做吗?放弃实体形态,转化为符号意识体?”
陈院士沉吟片刻,调出三角星簇的辐射数据:“核心区的辐射强度,即使有防护装置,长期生存也会导致实体器官衰竭 —— 转化为意识体,或许是他们‘延续文明’的唯一选择!就像地球文明用文字记录历史,他们用符号储存意识,这是更高维度的文明传承方式。”
就在这时,微型探测器突然传回新数据 —— 光膜表面的符号突然停止流动,组成一行清晰的 “巨型符号”:“星芒为桥,意识为语”。李博士立刻将其转化为人类可读的文字,语气带着震撼:“这是在‘邀请我们交流’!他们知道我们能解读符号,想用意识层面的对话,向我们传递信息!”
“意识对话?” 周院士的声音立刻变得严肃,“我们根本不知道意识体交流的规则 —— 万一他们通过符号入侵我们的意识,或者将自身的意识转嫁到人类身上,后果不堪设想!莉莉,必须立刻让探测器撤离核心区,这已经超出了‘符号探索’的安全范围!”
林晓却反驳:“周院士,这是跨星际文明交流的终极机会!您看‘星芒为桥,意识为语’的符号组合,没有任何‘攻击’或‘控制’的暗示,反而充满‘平等’的意味 —— 就像远古先民与他们最初的交流一样!而且我们可以做‘单向交流测试’:先向光膜发送地球的‘基础意识符号’(比如‘生命’‘和平’的符号),观察他们的回应,再决定是否深入!”
莉莉思考片刻,做出决定:“按林晓的方案来!让探测器向光膜投射‘地球生命符号图谱’,同时开启‘意识防护程序’,一旦检测到异常意识信号,立刻切断连接!” 她转头看向团队,“我们不能因为恐惧未知,就放弃解开文明谜题的机会 —— 但也必须守住安全底线,不能让远古先民的‘归途难寻’,变成我们的‘意识迷途’。”
探测器投射符号后的第 10 分钟,光膜突然出现变化 —— 原本流动的符号凝聚成一个 “人形轮廓”,轮廓内部是 “地球生命符号与原生文明意识符号的融合体”,同时三角星簇方向传回第七组脉冲符号,这次的符号组合是 “拥抱状符号 + 意识符号”,仿佛在表达 “意识交融” 的渴望。
“他们在模仿人类的形态!” 卡洛斯激动地说,“这证明他们能理解我们的符号含义,还在主动适应我们的认知方式 —— 意识交流是可行的!”
但陈院士却脸色凝重:“你们看人形轮廓的边缘,有‘不稳定的符号碎片脱落’—— 这说明他们的意识体正在‘衰减’!能量核心的能量可能不足以支撑他们的意识形态,所以才迫切需要与我们交流,或许是想‘将意识备份到地球文明’,实现文明的延续!”
新的疑问瞬间涌现:莉莉盯着人形轮廓影像,语气带着担忧:“如果他们的意识体衰减,我们接收备份会不会有风险?比如意识中携带‘辐射残留’,影响地球生命的意识稳定?而且能量核心如果失去意识体的控制,会不会突然爆发,摧毁整个核心区?”
李博士快速调出能量核心的稳定性数据:“能量波的峰值已经开始波动,衰减率约 0.5%\/ 小时 —— 如果我们不干预,最多 72 小时,意识体就会彻底消散,能量核心可能陷入无序状态!但干预的话,我们没有任何‘意识备份’的技术,只能靠符号摸索!”
林晓突然想到一个关键线索,快速调出 “青少年星际符号实验室” 的数据库:“我找到地球远古‘萨满意识交流’的符号记录!萨满通过‘图腾符号’与祖先意识沟通,核心是‘符号共鸣’—— 或许我们可以用‘护脉传承人日记’的拓片作为‘共鸣媒介’,建立‘符号意识通道’,既不直接接触意识体,又能接收他们的信息!”
这个建议让团队眼前一亮。莉莉立刻指令探测器:“将日记拓片的符号数据转化为‘能量符号波’,向光膜投射,尝试建立共鸣通道!” 她转头看向周院士,语气带着坚定:“我们不能看着一个文明在眼前消散,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也要尝试 —— 这是对远古先民‘符号传承’的尊重,也是对宇宙文明的责任。”
周院士沉默片刻,最终妥协:“可以尝试,但必须把‘羲和四号’的安全距离拉到 100 万公里外,一旦出现任何异常,立刻销毁探测器,绝不能让风险扩散到地球!”
当探测器投射的 “能量符号波” 触碰到光膜时,奇迹发生了 —— 光膜上的人形轮廓突然变得清晰,内部的融合符号开始 “向探测器方向延伸”,同时能量核心的波动频率逐渐稳定,仿佛共鸣通道真的建立起来。李博士的监测屏幕上,开始出现断断续续的 “意识符号流”,其中反复出现 “辐射灾难”“意识转化”“文明延续” 的关键词组合。
“他们在传递历史!” 陈院士激动地说,“三角星簇当年发生过‘辐射爆发’,原生文明为了生存,不得不将意识转化为符号,储存在能量核心里 —— 现在能量核心衰减,他们希望我们能‘带走’他们的意识符号,在地球文明中找到新的载体!”
但莉莉的表情却越发凝重,她盯着意识符号流中反复出现的 “共享” 符号,语气带着警惕:“‘带走’还是‘共享’?如果他们的意识符号与人类意识融合,会不会改变人类的认知?我们对‘意识边界’的了解还太少,这一步,真的能走吗?”
深夜,莉莉站在观测平台上,手中的 “护脉传承人日记” 新增了一页 —— 她用银色墨水勾勒出核心区的符号光膜与人形轮廓,旁边写道:“符号的尽头,是意识的边界。原生文明用意识转化,对抗宇宙的残酷;我们用符号探索,寻找文明的答案。但意识交融的背后,是未知的风险与责任 —— 下一页,我们要在‘文明延续’与‘安全底线’之间,做出最难的选择。”
远处,屏幕上的符号光膜与人形轮廓持续闪烁,共鸣通道中的意识符号流不断涌入探测器,仿佛在诉说一个文明跨越时空的渴求,也在考验着人类探索宇宙的勇气与智慧。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