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的数字终于变成了触目惊心的个位数。教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连呼吸都带着小心翼翼的意味。模拟考试的成绩起起伏伏,像坐过山车一样考验着每个人的神经。各种小道消息、押题卷、提分技巧在同学间秘密流传,更添了几分焦灼。
米小圈感觉自己像一根绷紧到了极致的弦。晚上失眠,白天靠咖啡强撑,做过的题在脑子里打转,没做过的题则像张牙舞爪的怪兽。他开始怀疑自己,那些被李黎和自己共同努力填补起来的知识漏洞,会不会在关键时刻再次崩塌?市一中的目标,此刻显得那么遥不可及。
他甚至不敢去看李黎。怕从她永远淡定的眼神里,看到一丝一毫对自己的失望。他把自己埋进题海里,用近乎自虐的刷题来麻痹内心的恐慌。
这天晚自习后,米小圈最后一个磨磨蹭蹭地收拾好书包。教室里空无一人,只有惨白的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他走到李黎的座位旁,下意识地看向她总是干净整洁的桌面——却意外地发现,在她常用的那本蓝色笔记本下面,压着一小张折叠的便签纸。
鬼使神差地,他轻轻抽出了那张便签。上面是李黎清秀却略显急促的字迹,不像平时那般工整:
【天台,十分钟。】
没有署名,没有多余的话。米小圈的心猛地一跳。他攥紧便签,几乎是跑着冲上了教学楼空旷的天台。
冬夜的风带着刺骨的寒意,瞬间吹透了他的校服。天台上没有灯,只有清冷的月光和远处城市的霓虹,勾勒出一个熟悉的身影——李黎抱着膝盖,坐在他们曾经一起看星星的那个角落,仰头望着稀疏的星空。
听到脚步声,她回过头。月光下,她的脸色有些苍白,眼睛却亮得惊人,里面盛满了米小圈从未见过的、浓得化不开的忧虑和……一丝脆弱。
“你……”米小圈一时语塞,所有关于自己的焦虑在看到她这副模样时,都哽在了喉咙里。原来,她也会紧张,也会害怕。
“米小圈,”李黎的声音在夜风中有些发颤,不再是平时那种冷静的语调,“我有点……怕。”
这句话像一颗石子,投入米小圈翻江倒海的内心,奇异地让他平静了下来。他走到她身边,学着她的样子坐下,肩膀几乎挨着她的肩膀。寒冷让他们不自觉地靠近,汲取着彼此身上微薄的暖意。
“我怕我考不好,”李黎继续低声说,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说给他听,“怕辜负了爸爸的期望,怕去不了想去的学校,怕……怕我们……”她没有说下去,但米小圈听懂了。
怕他们无法一起实现那个共同的约定。
这一刻,米小圈忽然意识到,眼前的这个女孩,并非永远坚强无畏的学霸,她和他一样,只是一个背负着压力、会迷茫会害怕的十五岁少年。这个认知让他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保护欲,也冲散了他自己的大部分恐慌。
“李黎,”米小圈转过头,非常认真地看着她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柔和的侧脸,声音是前所未有的沉稳,“你还记得你跟我说过的话吗?”
李黎疑惑地看向他。
“你说,‘说你想说的,就好’。”米小圈重复着班会课上那张纸条上的话,“现在,我也想对你说,‘考出你真实的水平,就好’。”
他顿了顿,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继续道:“我们努力了这么久,刷了那么多题,总结了那么多方法。物理的电学、化学的推断,还有那些古文古诗,我们都一起啃下来了。剩下的,就是走进考场,把我们会的,都写出来。”
他的声音不大,却在寂静的夜空里显得格外清晰有力:“我相信你,李黎。你比我认识的任何人都要聪明,都要努力。你肯定能行。”
李黎怔怔地看着他,看着他眼中毫无保留的信任和鼓励,那是在她父亲之外,从未在别人眼中看到过的、如此纯粹而坚定的光芒。她冰封般的焦虑,在这目光的注视下,开始一点点融化。
“而且,”米小圈忽然笑了笑,指向天空,“你看,虽然城市光太亮,看不到多少星星,但它们一直都在。就像我们的目标,也一直都在那里。我们约好了要一起去看市一中那个更好的天文台的,记得吗?”
李黎顺着他的手指望去,夜空中,依稀可见几颗最明亮的星子,顽强地闪烁着。她紧绷的肩线慢慢松弛下来,轻轻“嗯”了一声。
“所以,别怕。”米小圈鼓起勇气,用肩膀轻轻碰了碰她的肩膀,像是一种无声的支撑,“我们一起考。不管结果怎么样,至少我们拼尽全力了,对不对?”
寒风依旧凛冽,但坐在天台上的两个少年,却感觉不到刚才那般刺骨的冷了。一种无形的力量,通过紧挨的肩膀和坦诚的话语,在彼此间传递、循环。
李黎低下头,从口袋里掏出那盒熟悉的薄荷糖,倒出两颗。这一次,她没有自己先吃,而是将两颗都递到了米小圈面前。
米小圈愣了一下,接过糖,塞了一颗到自己嘴里,将另一颗,小心翼翼地放回了她的掌心。
两人相视一笑,清凉的薄荷味在口腔中弥漫开,带着一丝微甜的余味,驱散了最后一点苦涩的焦虑。
那一刻,无需再多言语。星空在上,城市在下,他们坐在天台的边缘,分享着同一份紧张,也凝聚着同一份勇气。考前所有的迷茫和恐惧,仿佛都在这清冷的月光和薄荷的清凉中,沉淀了下来,化为了奔赴考场时,眼底那抹坚定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