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新规则的预告
社区服务中心的电子屏突然亮起刺目的红光,规则日的警报声穿透走廊,惊飞了窗外槐树上的麻雀。林夏正对着电脑核对年度积分报表,屏幕右下角弹出的公告窗口几乎占满了整个界面——“明年规则预告”几个加粗黑体字,像块投入湖面的石头,瞬间在社区论坛里激起千层浪。
她滑动鼠标,逐字逐句地读:“即时减重标准不变(20-50岁减20斤,16-20岁及50-60岁减10斤);置换功能恢复运行,可凭个人财物、技能或服务兑换稳定期与增重期顺序调整权限;社区论坛及积分制保留,新增‘年度建议奖’——经投票选出的最佳建议者,可主导一条规则微调。”
“置换功能要恢复了?”林夏的指尖在键盘上顿住,余光瞥见张凯发来的消息,内容和她心里想的如出一辙。
窗外的风卷着落叶拍打玻璃,发出细碎的声响。她想起去年此时,置换功能冷却的消息刚公布时,社区里的议论声——有人攥着祖传的玉佩在服务中心门口徘徊,有人对着房产证上的红章发呆,更多人松了口气,说“总算不用把家底子拿出来换日子了”。
论坛里的消息提示音此起彼伏,像群炸了窝的蜜蜂。赵爷爷发了条语音,带着假牙漏风的嘶嘶声:“那我那套旧木匠工具,明年是不是能换多半个月增重期?” 下面立刻有人接茬:“李叔的修鞋手艺,去年攒了800积分,明年说不定能换俩月稳定期!”
林夏点开“年度建议奖”的细则,页面上跳出一行小字:“建议需包含具体实施方案,经社区居民投票及规则组评估后,得票最高者生效。” 她忽然想起上周张凯爸在太极场说的话——“要是能有个共享厨房就好了,老伙计们换着花样做饭,比自己在家吃香”。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张凯的视频通话请求。接通后,屏幕里弹出他身后的共享厨房设计图,铅笔勾勒的灶台、储物柜、长桌,边缘被反复涂改,却透着股认真劲儿。“我爸凌晨三点爬起来画的,”张凯的声音带着笑意,“他说要是能评上年度建议奖,就把‘共享厨房增设柴火灶’写进规则微调里,说老灶台炖肉香。”
林夏看着图上标注的“积分兑换食材区”“老年专用矮灶台”,突然笑了。去年置换功能冷却时,她还担心没了财物兑换的渠道,社区会变回一盘散沙。可现在看来,那些靠“建议积分”攒起来的日子——王奶奶教年轻人腌咸菜换的50分,李叔帮邻居修水管得的30分,张凯爸带太极队挣的200分——早就在居民心里种了根,比任何能换来的期限都扎实。
论坛里的讨论渐渐分成两派。有人晒出祖传的银锁,说“总算能换个安稳的稳定期了”;更多人在“年度建议奖”的帖子下接龙——“建议增重期延长15天”“提议积分可转赠给未成年人”“想给社区加装无障碍坡道,方便轮椅通行”。
林夏翻到张凯爸刚发的帖子,标题是《关于在社区增设共享厨房的建议》,附了整整五页方案:从“用社区闲置仓库改造”的选址,到“积分兑换厨具使用时长”的规则,甚至连“每周三老人厨艺课”都写得明明白白。下面的附言里,他说:“去年靠建议攒分换的增重,比十年前用军功章换的踏实。今年想试试,让大家伙儿的日子,能靠念想攒得更热乎。”
这条帖子的点赞数正以每秒十几个的速度上涨。林夏看着屏幕上跳动的数字,突然明白规则预告里那句“置换功能恢复”的真正意思——不是回到过去用财物换期限的日子,而是让那些曾被置换功能压得喘不过气的人知道:你手里的银锁、手艺、甚至一个认真的念想,都能变成让日子变好的筹码,只不过这一次,筹码里藏的是人心,不是焦虑。
张凯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我爸说,要是能让共享厨房的烟囱冬天冒起烟,比换啥期限都强。” 林夏转头看向窗外,社区的银杏叶落了满地,像铺了层金毯子。她想起明年春天,共享厨房的灶台要是真能升起烟火,那些用积分换的柴米油盐,大概会比任何靠置换得来的安稳,都暖得长久。
她回复张凯:“那我们得赶紧攒积分——不光是为了投票,得先把仓库里的蜘蛛网清干净,不然灶台再好,也烧不热人心。”
屏幕右下角,“年度建议奖”的帖子还在刷新,新的建议像雪片似的飘进来。林夏关掉公告窗口,打开积分记录页,开始统计“清理仓库志愿者招募”的建议得分。窗外的风还在吹,但她仿佛已经闻到了明年冬天,共享厨房里飘出的红烧肉香——那香味里,有张凯爸的太极劲儿,有王奶奶的腌菜香,有每个居民靠建议攒出来的、带着烟火气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