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战事最吃紧的时刻,一名通讯兵拿着一份电文,匆匆跑到楚云飞身后:
“报告团座!二战区长官部通报,兼有我军情报人员核实:昨日傍晚,抗日团赵旭日部,于鹰嘴涧地区,经数日血战,成功阻击日军犬养联队,及龟田大队主力,但是,伤亡极为惨重。”
楚云飞猛地转过身,接过电文,快速浏览起来。
电文内容简要,清晰地勾勒出了鹰嘴涧之战的惨烈轮廓:敌我兵力、装备悬殊,血战数昼夜,毙伤日军数百,指挥官连长阮星河以下,多数殉国……
看着电文,楚云飞深邃的眼眸中,闪过震惊、痛惜,最终化为浓烈的敬意。
他久久没有说话,只是将电文紧紧攥在手中,指节微微发白。他走到观察口,再次望向外面炮火连天的战场,目光已经穿透了时空,落在了几十里外,那座血染的山头上。
方立功见状,上前低声道:“团座,赵旭日部……家底几乎打光了。可惜了,是一支能打的队伍。”
楚云飞缓缓摇头,声音沉静而有力,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不,方参谋,你错了。他们不是‘打光了’,他们是打出了中国军人的魂魄!”
他转过身,面对指挥部里所有的军官,扬了扬手中的电文,语气变得激昂起来:
“诸位都听听!一支缺粮少弹、装备劣势的地方武装,在鹰嘴涧那样无险可守的地方,面对日军整整一个联队,加一个大队的绝对优势兵力,血战数日,毙伤敌寇数百!这是何等的气概!何等的壮烈!”
楚云飞走到军事地图前,指着鹰嘴涧的位置:
“诸位试想,若没有赵旭日部,在鹰嘴涧以血肉之躯拖住日军主力,犬养和龟田这两股敌人一旦腾出手来,与进攻我部的日军形成钳形攻势,我358团此刻面临的压力将倍增,白家沟能否守住,犹未可知!”
指挥部内鸦雀无声,军官们都屏息听着。楚云飞的话,让他们从自己激烈的战斗中抽离出来,看到了更大战场,格局下的牺牲与贡献。
楚云飞的脸上流露出,由衷的赞赏与钦佩:“赵旭日,真乃悍将也!其部下,皆为国士!那个战至最后一刻的连长阮星河,更是军人之楷模!这样的部队,虽败犹荣!其战功,其气节,当为我全军之表率!”
他顿了顿,对参谋长命令道:“立功兄,将鹰嘴涧战况通报全团!告诉弟兄们,就在我们与当面之敌血战之时,我们的友军,用血肉之躯,为我们挡住了侧翼的威胁!我们358团,不能辜负了这份用鲜血换来的时机!务必守住阵地,击退当面之敌,方能告慰鹰嘴涧殉国将士的在天之灵!”
楚云飞的命令,迅速传达至各营连。消息像一股无形的力量,在白家沟阵地上蔓延开来。
原本就士气不低的358团官兵,在得知友军如此壮烈的事迹后,更是群情激昂,胸中涌起一股悲愤交加的战意。
“为鹰嘴涧的弟兄报仇!”
“不能让友军白白牺牲死”
“守住白家沟,打垮小鬼子!”
呐喊声在战壕中此起彼伏。将士们的射击更加精准,抵抗更加顽强。一种超越自身胜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支撑着他们顶住了日军鬼子,一波又一波更加疯狂的进攻。
楚云飞再次举起望远镜,观察着敌我态势。他敏锐地发现,由于久攻不下,日军指挥官似乎变得焦躁,其进攻队形出现了一丝紊乱,侧翼暴露出了一个微小的破绽。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机会稍纵即逝!
楚云飞眼中精光一闪,果断下令:
“命令炮兵营,集中所有火力,覆盖敌军左翼结合部!命令三营预备队,由副团长率领,呈攻击队形,从左翼给我打出去!一营、二营阵地前出,火力压制,策应反击!”
“团座,这……是否太冒险了?”
方立功有些犹豫。此时动用预备队反击,万一失利,后果不堪设想。
楚云飞斩钉截铁:“狭路相逢勇者胜!赵旭日部敢以卵击石,我358团精锐尽出,岂能畏首畏尾?执行命令!”
“是。”
刹那间,358团所有炮火发出怒吼,炮弹如同长了眼睛,砸在日军左翼。日军鬼子被这突如其来的猛烈打击打懵了。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三营的预备队如同出闸的猛虎,端着刺刀,高喊着冲杀了出去,直接插向了日军的软肋。
楚云飞站在指挥部前,遥望着冲锋的队伍,神情肃穆。他缓缓抬起右手,庄重地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这个礼,既是献给正在白家沟战场上,奋勇冲杀的麾下将士,更是献给几十里外,那些永远长眠在鹰嘴涧的英魂。他是在用这种军人最高的礼节,向赵旭日和他的抗日团,表达最深切的敬意。
楚云飞的反击战术奏效了。日军措手不及,侧翼被迅速突破,整个进攻阵型开始动摇,最终不得不丢下大量尸体和装备,仓皇败退。白家沟阵地,稳如泰山。
战斗结束后,楚云飞立即吩咐:
“方参谋,以我的名义,给二战区长官部发报,详陈鹰嘴涧赵旭日部之英勇战绩,请予明令褒奖,抚恤殉国将士遗属。同时,设法联系八路军方面,询问赵旭团团长,若需帮助,我358团愿竭尽所能。”
楚云飞的命令清晰果断,在炮火渐息的指挥部里回荡。
参谋长方立功微微一怔,但迅速恢复了职业军人的冷静,他“啪”地一个立正:“是!团座!卑职立即去办!”
然而,转身走向通讯处的方立功,心中却远非表面那般平静。他跟随楚云飞多年,深知这位团座爱才重英雄、顾全抗日大局的脾性。
片刻后,方立功手持拟好的电文草稿,再次来到楚云飞面前,语气带着一丝谨慎:
“团座,电文已按您的意思拟好,请您过目。只是……长官部那边,尤其是政治部的人,对此恐怕会颇有微词。我们是否……措辞上稍作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