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瀚海扬帆
第一百七十七章:筹建自己的小型研发实验室
成为美思康辰荣誉合伙人,意味着静心坊在原料端和战略协同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保障。然而,林静的思考并未停留在享受这份荣耀与权益上,一个更深远的构想在她心中逐渐清晰——她要在静心坊内部,筹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小而精的研发实验室。这并非是要取代与美思康辰的联合研发,而是要构建一个更加敏捷、更具针对性的创新前哨,将市场洞察与用户需求,更快速地转化为产品解决方案。
一、 战略动因:从“应用”到“源创”的渴望
在一次核心团队的战略务虚会上,林静阐述了筹建实验室的深层考量:
依托美思康辰的研发实力,让我们在阿胶块的深度应用和生物活性成分(如贻贝蛋白、重组胶原蛋白)的引入上占据了先机。但我们不能永远只做技术的应用方。她环视众人,目光坚定,我们直面数万团队成员和百万用户,我们最了解市场的细微变化和用户未被满足的需求。比如,有团队成员反馈,部分南方用户觉得御炎复元膏口感略显厚重;有北方用户希望小儿壮壮膏能更适合干燥气候下的儿童体质。这些细微但重要的需求,需要一个更贴近市场、反应更迅速的研发单元来承接和验证。
陈致远立刻领会了其中的技术价值:没错!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实验室,专注于八大膏方的剂型改良、口感优化、地域适应性调整,甚至基于我们收集的海量用户数据,进行更精准的配方微调和功效验证。这能极大提升我们产品迭代的速度和精准度。
苏曼则从市场和团队角度看到了价值:拥有自己的实验室,哪怕初期规模不大,也是我们品牌科技实力的重要象征。它能向市场和团队传递一个强烈信号——静心坊不仅会卖产品,更具备持续创新的内核驱动力。
二、 精心规划:小而美,专而精
实验室的筹建,遵循着务实、聚焦、高效的原则。
1. 选址与定位:实验室并未追求规模,而是选址在总部办公区旁边一个约200平米的独立空间。其定位非常清晰:不做基础性、探索周期长的前沿研究(这部分继续依托美思康辰),而是专注于应用型研究和快速开发。
2. 设备与人员:初期投入重点采购了用于成分分析、稳定性测试、口感评测等关键环节的精密仪器。在人员配置上,一方面从美思康辰集团借调了一名资深研究员作为技术顾问,另一方面,启动了专项招聘,物色了两位在食品科学和中药制剂领域有多年实践经验的青年博士,他们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对市场化的产品开发有浓厚兴趣。
3. 首批研究课题:实验室挂牌运作后的首批课题极具代表性:
· 膏方新剂型探索:研究如何将秘制精力膏的核心功效成分,转化为更便于商务人士携带和服用的片剂或颗粒剂。
· 地域适应性改良:针对不同地域的气候和饮食习惯,对宫廷白玉膏的辅料配比进行微调,以期达到更佳的气血双补和地域适应性效果。
· 植物精粹复配增效:基于1314爱的陪伴 产品的市场反馈,深入研究积雪草、芍药根等植物精粹之间的协同增效作用,为下一代产品升级储备技术。
三、 团队反响:自豪感与参与感
自有实验室的筹建,在静心坊数万人的团队中引发了巨大的自豪感。我们有自己的研发中心了!这个消息在各大社群被迅速传播。团队成员们觉得,自己不仅仅是销售前端,更是品牌创新的参与者和数据提供者。许多团队长主动整理和提交来自客户的产品使用反馈和建议,希望为实验室的研究贡献一份力量。
一位团队长在群里感慨:以前我们只能转达客户说太甜了效果慢了点,现在我们可以更专业地向实验室反馈是否可以考虑降低甜度剂比例某个成分的浓度是否需要调整。感觉我们和品牌的核心联系得更紧了!
四、 林静的期待:播下创新的种子
在实验室的揭牌仪式上,林静对首批入职的研究人员说:这里可能没有集团研究院那么宏大的规模,但你们离市场最近,离我们的用户最近。我希望这里成为一个创意的熔炉,将那些来自一线的、鲜活的需求,用科学的语言表达出来,转化成能让用户生活变得更好的产品。不要害怕失败,快速试错,快速迭代。你们播下的每一颗创新的种子,都可能在未来长成支撑我们品牌发展的参天大树。
这个小小的实验室,如同在静心坊庞大躯体内植入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心脏,它跳动的脉搏,将与市场的节奏同频,驱动着品牌在静心养内,科技焕外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林静的笔记新篇:
自有小型研发实验室揭牌成立,虽方寸之地,然心寄厚望。
此非脱离美思康辰支持之标新立异,乃基于深厚合作之上,对市场需求之敏捷响应与精准深耕。其志不在基础科研之瀚海,而在应用转化之溪流,求其快、求其准、求其实。
见团队因此举而士气高涨,自豪感油生,更觉此举之意义,已超越研发本身,成为凝聚人心、彰显品牌科技内涵之符号。
于此实验室中,期待能将以用户为中心之理念,落于细微配方之调整,新型剂之探索。愿此星星之火,可成未来产品创新之燎原之势,使静心坊之于市场,始终葆有鲜活之生命力与引领之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