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熵壁垒玄光流转,表面镶嵌的翠绿生命源种光芒稳定。
壁垒深处,由空间源晶锚点与世界树规则感知融合构筑的迟滞捕捉网无声运转,其亿万分之一刹那的时间分辨率如同无形的天网。
壁垒基座核心,承载着坤元锚定意志结晶的世界树主根须,沉凝如山。
混沌深处,那被坤元锚定意志再次强行钉住、规则韵律濒临崩溃的熵影核心,在极致的混乱与怨毒中,爆发出的反击并非污秽侵蚀,而是更纯粹的规则层面的强制解构!
数十条被锚定打断、正在规则层面崩解的熵影触手,其消散的灰败能量并未回归混沌,而是诡异地向内凝聚、坍缩!
嘶——! 每一条触手崩解消散的核心点,空间结构发出细微到近乎无法察觉的哀鸣。
一个针尖大小、边缘呈现绝对光滑几何切割面的微型解构奇点骤然生成!这些奇点并非污秽之源,而是纯粹的规则塌陷点。
它们如同最精准的坐标钉,深深锚定在定熵壁垒的能量流转关键节点之上!
微型解构奇点持续散发着微弱但精密的规则解构力场!力场范围内,构成壁垒规则结构的“秩序张力”被强行削弱、弛豫。
如同给紧绷的琴弦施加了无形的松弛剂,导致其共鸣效率下降,能量流转滞涩。
单个奇点的弛豫效果微弱,但数十个奇点同时作用,如同在精密的机械中嵌入了数十枚微小的阻尼器!
解构力场干扰下,流经这些节点的能量,其转化与利用效率显着降低,部分能量在规则层面的“摩擦”中转化为无意义的热力学熵增(无害逸散),导致壁垒整体能耗上升!
这些奇点本身,成为了熵影核心下一次攻击的完美坐标与能量渗透窗口。
下一次熵影触手,将无需再突破外层防御,其解构力场可直接通过这些“锚点”共振放大,从内部更高效地削弱壁垒结构!
定熵壁垒的防御逻辑虽强,但熵影魔潮的反击,同样精准致命。
它以部分触手崩解为代价,在壁垒防御层内部,种下了削弱秩序效能的解构之痕!攻防的天平,再次倾斜!
“不是污染…是纯粹的规则层面的结构弱化!” 夏宇瞬间洞察了熵影反击的本质,心中凛然。
这种攻击如同最高明的刺客,不直接破坏躯体,而是精准地削弱筋骨活力,使其逐渐疲软!他立刻引动心神,通过世界树本源,仔细感知那些微型解构奇点的特性。
高度凝聚的熵增规则碎片,形成稳定的、持续运转的微型“解构引擎”,强行降低局部空间规则的结构“紧张度”。
非侵蚀、非污染,而是如同施加“规则松弛场”。
维持奇点运转本身需要持续消耗熵影核心的力量,其逸散的能量也非滋养自身,而是无意义耗散。
奇点的稳定依赖于其内部熵增规则碎片的精密共振结构。
若强行注入远超其承受极限的、高度有序且蕴含强大“结构张力”的能量流,有可能引发其内部共振失衡,导致奇点自我崩解!
“以秩序之力,冲击解构之痕!强行重整其规则结构,使其过载崩解!” 夏宇心念电转,新的应对策略瞬间成型!他沟通世界树,下达指令:
秩序重整行动!
壁垒表面,一个被微型解构奇点钉入的能量节点。
一条相对纤细、但能量操控精度极高的世界树次级根须。
根须尖端,高度凝练、蕴含着强大“生命结构张力”的世界树翠绿本源之力,如同最精密的能量手术刀,被压缩成一道凝练到极致的碧绿光束!
碧绿光束并非攻击奇点本身,而是精准地注入被奇点“解构力场”笼罩、因而规则结构略显松弛的壁垒节点区域!
嗡! 碧绿光束注入的瞬间!
高度凝练的生命秩序能量,如同强心剂般注入被“松弛”的规则结构。
原本被削弱的秩序张力瞬间被强行拉升、绷紧!整个节点的规则结构发出低沉的嗡鸣,瞬间恢复了巅峰的稳固与高效!
这股强行重整秩序的磅礴张力,如同被压抑的弹簧猛然释放,形成一股强烈的规则“张力冲击波”,狠狠撞向钉在节点上的微型解构奇点!
· 奇点过载: 解构奇点内部精密的熵增碎片共振结构,被这股突如其来的、远超其解构力场“松弛”能力的秩序张力冲击波强行干扰、冲击!其内部平衡瞬间被打破。
噗! 一声微不可查的规则轻响!那颗微型解构奇点如同被撑破的气泡,表面出现蛛网般的银灰色裂痕,随即彻底崩解、湮灭。
原地只留下一丝迅速消散的混乱规则涟漪,以及一个恢复巅峰活性的壁垒节点!
“成功了!” 夏宇精神一振!虽然消耗了一股精纯的世界树本源之力,但成功根除了一枚解构之痕。
证明了方案的可行性!他立刻将心神投入到对其他解构奇点的“秩序重整”手术中。
世界树的根须如同最灵巧的外科医生,以精纯的生命秩序能量为刃,逐一修复被熵影削弱的节点,并顺势撑爆那些顽固的“解构之钉”!
---
现实世界,华夏京城,最高战略指挥部。 巨大的电子沙盘上,代表全球态势的冰冷蓝光(臣服与合作)稳定不变。
然而,指挥中心的气氛却因另一面屏幕而略显紧绷——那是全球主要媒体和社交平台的舆情监控汇总。
屏幕上,关于“小行星带神秘高能爆发”的新闻和讨论热度正在科技界和天文爱好者圈子里持续发酵。
尽管权威机构已发布“流浪微型黑洞蒸发”的科学解释,并附上了详实的模拟数据,但质疑和阴谋论的声音依然存在:
“能量峰值远超已知任何天体物理模型!”
“爆发前0.001秒检测到异常引力波前兆,不符合黑洞蒸发特征!”
“巧合?爆发坐标恰好位于xx国‘方舟’舰队失联前最后信号区域附近!”
“是否与华夏近期展示的‘超级科技’有关?”
这些声音虽然被主流科学界的解释和庞大的信息引导所压制,并未形成大规模恐慌,但其存在本身,就如同一根根细微却坚韧的刺,挑战着《铁律之壁》构筑的绝对认知屏障。
“《铁律之壁》正在承受压力。”首席信息管控负责人汇报道,“‘黑洞蒸发说’在科学层面逻辑自洽,数据支撑充分,已获得国际天文联合会等权威机构背书,成功引导了主流认知。
但小部分具备专业背景的怀疑论者和情报机构外围分析师,其质疑点精准且具备一定迷惑性。完全封堵已不可能,需持续进行信息对冲与稀释。”
总指挥目光沉静:“意料之中。尊者之力动于九天,其痕难绝。《铁律》非为抹杀一切疑问,而为确保疑问止于‘科学未知’,不涉‘超凡’。执行b预案:”
组织顶尖天体物理学家(包括数位诺奖得主),在权威期刊发表系列深度论文,构建更完善的“极端高密天体碰撞\/蒸发”理论模型,将此次事件纳入“宇宙罕见但自然”的框架内。
主动抛出几个更激进但符合物理定律的假说(如“夸克星相撞”),转移深度探究者的注意力。
在特定网络社区和学术论坛,投放大量经过精心设计的、半真半假的“边缘科学猜想”和“历史未解之谜”讨论帖(如百慕大三角能量异常、通古斯大爆炸新解等),将水搅浑,分散对单一事件的聚焦。
持续监测并干扰近地轨道残留的微弱空间涟漪特征,确保其随时间推移自然衰减至无法被任何设备复现的水平。
对少数试图利用深空射电阵列进行回溯分析的机构,实施定向的、难以察觉的数据干扰。
“同时,”总指挥补充道,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通报炎阳尊者:深空一击,余波未平。
非现实存亡之际,不得再动。紫微星域拥有最终裁定权。此乃守护之责的铁律!”
命令下达,庞大的信息管控机器以更高的精度运转起来。
《铁律之壁》并非追求绝对的寂静,而是构筑一条由权威科学、庞杂信息、时间流逝共同组成的认知缓冲带,确保任何来自超凡层面的涟漪,最终都消弭于“科学未解之谜”的浩瀚海洋之中,无法触及现实社会的认知根基。
守护的现实,其基石在于秩序的稳定,而秩序的稳定,往往依赖于对“未知”的合理化引导与时间的冲刷。
---
天空农场,解构之痕如阻尼之钉嵌入壁垒节点,秩序重整的碧绿光束精准修复结构,撑爆奇点。
现实世界,《铁律之壁》以科学为盾,信息为刃,持续引导、稀释深空神罚引发的认知涟漪。
一方于规则层面对抗解构之痕,以精纯秩序之力行外科手术,逐点拔除削弱之钉;一方于现实维度维系认知秩序,以权威与庞杂构建缓冲之带,抚平超凡涟漪。
碧绿光束在微观节点闪耀着秩序重整的光芒,科学论文与网络帖文则在现实认知的海洋中构筑着无形的堤坝。
修复与引导,在各自的维度,共同维系着脆弱而关键的平衡,于无声处化解着规则冲突与现实涟漪的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