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停稳,宫门巍峨。杨昭缓步下车,抬头仰望,宫墙高耸入云。朱红的宫门,琉璃瓦顶,在清晨的阳光里,散发着皇权无上的气息。他深吸一口气,平复心绪,随张少卿向内走去。
穿过几重宫门,绕过几道回廊,四周的喧嚣渐远,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庄严肃穆的寂静。空气中似乎也凝固着无形的压力。杨昭感受到无数或好奇、或审视、或不屑的视线从暗处投来,但他神色不变,步履从容。
最终,他们停在一座金碧辉煌的大殿前。殿门敞开,露出殿内金色的龙椅与两侧排列整齐的朝臣。
“杨公子,陛下就在殿内等候。”张少卿躬身,声音低沉。
杨昭微微颔首,迈步而入。
金銮殿内,广阔无垠。殿顶彩绘,梁柱雕龙,尽显皇家气派。正前方,高高在上的龙椅上,坐着大乾王朝的皇帝。他身着玄色龙袍,头戴金冠,面容威严,不怒自威。皇帝的目光落在杨昭身上,带着审视与探究。
殿内两侧,文武百官分列而立,他们或是白发苍苍的老臣,或是意气风发的年轻官员,此刻都将视线集中在杨昭身上。这些目光里,有好奇,有轻蔑,有狐疑,也有少数几分善意。杨昭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熔炉之中,接受着烈火的炙烤。
杨昭没有慌乱,他走到殿中,按照礼仪,跪地行大礼。“草民杨昭,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他的声音洪亮,回荡在空旷的大殿里,没有丝毫怯懦。
“平身。”皇帝的声音带着沉厚的威严。
杨昭起身,躬身立于殿中。
皇帝俯瞰着殿下的青年,杨昭的容貌清秀,但眉宇间却透着一股与年龄不符的沉稳。皇帝沉声开口:“你便是杨昭?江南杨氏的那个……痴傻嫡孙?”皇帝的语气带着一丝玩味,仿佛在考验杨昭的反应。
殿内有轻微的骚动,一些官员面露讥笑。杨昭听出皇帝话中的深意,这是在提醒他过去的“污点”,也是在试探他的心性。
杨昭从容应对:“草民正是杨昭。昔日蒙昧,实属天意。如今承蒙天恩,心智渐开。陛下召草民入京,草民不胜惶恐。”
皇帝微微颔首,似乎对杨昭的回答还算满意。他没有继续纠缠杨昭的过去,而是直接切入正题:“朕听闻,你在江南矿山,有奇技傍身,能令矿产量大增,甚至能让那生铁化作精钢?”
此言一出,殿内气氛顿时一紧。矿山之事,尤其是精钢,牵涉甚广,乃是国之重器。
一位站在文官首列的老臣,身着紫色官服,花白的胡须颤动。此人乃是当朝首辅,王太傅。他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此事臣也有所耳闻。然天下之大,奇技异巧虽有,但若能将矿山产量翻倍,更可炼制精钢,恐怕……是言过其实了。”王太傅的语气平缓,但话中质疑之意却十分明显。
“王太傅所言极是。”另一名武将也出列,声音洪亮,“若真有此等奇技,我大乾兵甲何愁不精?边境将士何愁无利器?臣以为,江南多奇谈,不可尽信。”
殿内附和之声渐起。显然,对于杨昭的“奇技”,多数朝臣持怀疑态度。
杨昭没有辩驳,他只是平静地望着皇帝,然后恭敬地对王太傅和那名武将行了一礼。
“陛下,诸位大人。”杨昭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殿内,“草民此次奉旨入京,并非空手而来。草民深知口说无凭,特意带来了一些实物,或许能为诸位大人解惑。”
他转向殿外,高声吩咐:“李沐风,将东西呈上来。”
片刻后,李沐风和几名随行护卫,小心翼翼地抬着几个木箱进入大殿。木箱被打开,里面露出一些奇特的物件:一个精巧的蒸汽机模型,虽然是缩小版,但蒸汽管道、活塞、飞轮一应俱全;还有几件造型奇特的农具,以及一块色泽乌亮、表面光滑的精钢样品。
这些东西一经亮相,殿内顿时鸦雀无声。
皇帝的目光落在蒸汽机模型上,他虽然不懂其原理,但那精巧的构造和隐隐散发出的金属光泽,让他感到新奇。
王太傅和其他官员也纷纷上前几步,好奇地打量着这些从未见过的器械。他们对那块精钢尤其感兴趣,一名老将甚至忍不住伸手触摸,感受那冰冷坚硬的质地。
“陛下,此乃蒸汽机模型。”杨昭指着模型,不急不缓地解释,“它可汲水、运物,取代人力畜力,大大提升效率。矿山之中,可用于排水、运矿;若用于水利,可引水灌溉;若用于织造,可带动纺机万千……”
他语气平稳,将蒸汽机的用途娓娓道来,每说一项,殿内官员的脸色就变化一分。他们开始意识到,这并非寻常的奇技淫巧,而是一种足以改变生产力的巨大力量。
“至于这精钢。”杨昭又拿起那块乌亮的钢锭,“此钢坚韧远胜寻常生铁,若用于兵器甲胄,可使我大乾将士锐不可当。”
他没有直接说出具体炼制方法,而是巧妙地展示其成品和功效,引发众人的想象。
皇帝的目光越来越亮,他从龙椅上起身,缓步走到殿中央,拿起那块精钢,掂量着它的分量,感受着它的质地。他的眼中闪烁着一种复杂的光芒,那是惊喜,是审视,更是对力量的渴望。
“陛下,此精钢,可否请工部官员当场检验?”杨昭主动提出,他知道,只有亲眼所见,才能真正打消疑虑。
皇帝看向工部尚书。工部尚书连忙出列,接过精钢,与其他几位工部官员小声商议,然后拿出一些工具进行初步的敲击、磨削。片刻后,工部尚书躬身禀报:“陛下,此钢质地确实非凡,远超寻常铁器,其硬度与韧性,臣等从未得见。”
这番话,无疑是给杨昭的“奇技”盖上了官方的印章。殿内官员的呼吸都粗重了几分,有惊叹,有震撼,更有难以抑制的贪婪。
王太傅的脸色也变了,他原以为这只是杨昭夸大其词,却没想到竟是真的。他看向杨昭,目光中多了几分凝重。
“陛下,这些器械,只是冰山一角。”杨昭再次开口,他的声音不大,却字字珠玑,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头,“草民所掌握的,并非区区几件器物,而是一套完整的体系。它能让土地增产,让工坊效率倍增,让商路更加畅通,更能让大乾的军事力量,超越周边诸国。”
他没有说“我”,而是说“草民所掌握的”,将自己摆在了一个谦卑的位置,但话语中蕴含的力量,却足以震动整个朝堂。
“它能为陛下,解决边境军费短缺之困;能为百姓,带来丰衣足食之福;更能为大乾,开创万世太平之盛世!”杨昭掷地有声,将个人的技术,上升到了国家兴衰的高度。
皇帝的视线定格在杨昭身上,他从杨昭的话语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野心与担当。这野心,并非针对皇权,而是针对整个天下。
金銮殿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被杨昭的话语所震撼。他们看向杨昭的目光,不再是轻蔑与怀疑,而是一种深深的敬畏。这个来自江南的“痴傻”少爷,今日在金銮殿上,展露了足以掀动天下风云的底牌。
皇帝缓缓回到龙椅,重新坐下。他闭上眼,似乎在消化杨昭带来的巨大冲击。殿内鸦雀无声,只剩下众人粗重的呼吸声。
良久,皇帝睁开眼,他的眼中,闪烁着深邃而复杂的光芒。
“杨昭。”皇帝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你所言,可当真?”
“草民句句属实,愿以身家性命担保。”杨昭躬身,语气坚定。
皇帝没有再说什么,他只是挥了挥手:“今日就到这里。杨昭,你先退下。朕要与诸位爱卿,好好商议一番。”
杨昭再次行礼,然后平静地退出了金銮殿。殿门在他身后缓缓合拢,将殿内的喧嚣与震撼,隔绝开来。
走出宫门,阳光洒落,杨昭深吸一口气,只觉得京城的空气,比江南更加凛冽。他知道,今日的觐见,只是一个开始。一场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在金銮殿内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