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御医到访
周御医来的那天,断星崖下了场不大不小的雨。雨丝斜斜地织着,把药铺的青瓦洗得发亮,药圃里的紫苏叶上滚着水珠,像一串串晶莹的泪。
小石头正在给细辛除草,远远就看见山道上走来一行人,为首的是个穿着藏青色官服的老者,步履稳健,身后跟着两个抬药箱的随从,一看便知是懂医的。
“石大夫,久仰。”老者走到药圃边,拱手行礼,声音洪亮如钟,“在下周明远,忝为太医院院判。”
小石头赶紧放下锄头,拱手回礼:“周大人客气了,不知大驾光临,有失远迎。”他引着周御医往屋里走,林婉儿已经沏好了茶,用的是去年晒干的野菊花茶,清热明目。
周御医坐下后,目光落在墙上挂着的药草图上,那是小石头照着太爷爷的笔记临摹的,上面密密麻麻记着药性和炮制方法。“这图是石大夫所绘?”他指着其中一幅紫苏图,“叶脉勾勒得极准,批注也颇有见地。”
“只是闲来无事,胡乱画的。”小石头谦虚道。
周御医却摇了摇头:“绝非胡乱。你看这紫苏的批注,‘叶可解表,籽能平喘,梗善理气’,短短十二字,便道出三味,可见对药性揣摩至深。”他话锋一转,“实不相瞒,老夫此次前来,是想向石大夫请教一味药。”
小石头心里一动:“大人请讲。”
“听闻断星崖有种细辛,能治多年的寒痹,”周御医的目光里带着期盼,“老夫曾为太后诊治,她老人家的腿疾多年不愈,每逢阴雨天便疼痛难忍,遍寻良药无果……”
林婉儿端来刚烤好的紫苏饼,香气扑鼻。“周大人尝尝这个,”她笑着说,“用新采的紫苏叶做的,能祛寒。”
周御医拿起一块,咬了一口,紫苏的辛香混着麦香在嘴里散开,点头称赞:“好味道。石大夫有位贤内助啊。”
小石头笑了笑,起身去药柜取药:“周大人说的细辛,确是断星崖独有。太爷爷曾说,这细辛生长在背阴的石壁下,吸了山间寒气,反而能驱寒,是谓‘以寒制热’。”他拿出一小包晒干的细辛,递给周御医,“您看,这根须呈黄白色,断面有油点,才是上品。”
周御医接过细辛,放在鼻尖闻了闻,又用指甲掐了掐断面,眼里露出惊叹:“果然是好药!比太医院的细辛药效足多了。”他忽然叹了口气,“只是这药虽好,却也霸道,用不好便会伤肾,老夫一直不敢轻用。”
“太爷爷传下的法子,”小石头说,“用蜂蜜炒制,可减其毒性,再配伍茯苓、白术,既能驱寒,又能护脾。”他取来纸笔,写下药方,字迹工整有力。
周御医接过药方,仔细看了看,连连点头:“妙!妙!石大夫这配伍,真是恰到好处。”他起身拱手,“老夫今日受益匪浅,这细辛和药方,还请石大夫割爱。”
“大人言重了,”小石头把细辛包好,“药材本就是救人的,能为太后分忧,是这细辛的福气。”
雨停时,周御医准备告辞。他从随从手里拿过一个锦盒,递给小石头:“这是老夫的一点心意,里面是太医院秘制的玉露膏,治外伤极有效。”
小石头推辞不过,只好收下。周御医又看了看药圃里的细辛,叮嘱道:“此药虽好,也不可过度采挖,得留些种子,让它年年生发才好。”
“大人放心,”小石头说,“每年采挖时,都会留下三成,让其自然繁殖。”
周御医满意地点点头,临行前忽然说:“石大夫医术精湛,何不考虑入朝为官?太医院正缺你这样的人才。”
小石头愣了一下,随即笑道:“多谢大人美意,只是我自在惯了,守着这药铺和药圃,心里踏实。”
周御医也不勉强,哈哈一笑:“也好,这断星崖的草木,有石大夫守护,是它们的运气。”
送走周御医,林婉儿收拾茶具,忽然问:“你真的不想去城里?”
小石头望着药圃里的紫苏,雨后天晴,阳光透过叶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不去,”他说,“你看这紫苏,在城里的花盆里或许能活,却长不出在这药圃里的韧劲。咱也是。”
林婉儿笑了,眼角的皱纹里盛着阳光:“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
小芽儿抱着墨羽跑过来,手里举着周御医给的糖人:“爹,林姐姐,那个老爷爷说,等我长大了,教我认药呢。”
小石头摸了摸她的头,心里忽然敞亮。这断星崖的药香,这身边的人,才是他最该守护的。至于那太医院的职位,就像天边的云,看着好看,却不如脚下的土地实在。
风拂过药圃,紫苏叶沙沙作响,像是在为他的选择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