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玉灵宗坐落于鲁国中域天玉山脉主峰,作为鲁国四大金丹宗门之一,其底蕴深厚,气势恢宏。整片山脉云雾缭绕,灵禽异兽时隐时现,山间溪流潺潺,灵草芬芳,宛若人间仙境。
主殿天玉殿以千年白玉为基,青玉为瓦,檐角悬挂的清心铜铃随风轻响,铃声悠远绵长,有静心凝神之效。殿前广场以灵石铺就,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中央矗立着开派祖师玉清真人持剑指天的玉雕,剑意凛然,道韵流转,令人望之生敬。四周灵田井然有序,弟子们或御剑飞行,或盘膝吐纳,一派仙家气象。
五十六年前,原宗主天玉真人退位隐修,成为太上长老。之所以退位全因宗门培养出了第二位金丹真人——何远。
何远如今三百二十岁,身具金木双灵根,其金丹之路却与一场机缘密切相关。昔年魔欲真君败走鲁国时,遗下的那一部《魔典》。凭借魔典中的秘法,再加上宗门倾力支持,耗去天玉灵宗九成灵源,何远终于突破桎梏,凝结金丹。宗门也因此得以延续五百载气运。
何远道号宁远真人,继任宗主之位后,按照鲁国中部四大金丹宗门的传统,并不常理俗务。平日里多是闭关潜修,宗门日常事务均由筑基期长老会共同决议。宁远真人将权责下放,自己则专心追求更高的境界。
时值鲁国金丹论道大会将至,距离盛会还有五个多月,王成自觉时间充裕,决定提前三个月动身。他计划先往天玉灵宗拜会,再与天玉真人或宁远真人一同前往中域炽阳宗。
王成心中还惦记着当年在平顶山收的二弟子余诗语。昔日见她双灵根资质出众,曾指点其投奔天玉灵宗,如今百余年过去,不知她是否安好,修为进境如何。这份师徒情谊,历经岁月洗礼,反而愈发清晰。
半月后,王成抵达天玉灵宗。但见山门高耸,上书天玉灵宗四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两名守山弟子见有客至,执礼相迎。王成递出论道请帖,接待长老一见是金丹真人亲临,不敢怠慢,急忙引他入宗门大殿等候。
天玉灵宗内部更是别有洞天。穿过山门,是一条蜿蜒向上的白玉石阶,两旁古木参天,灵花遍地。不时有仙鹤翩跹而过,留下清越的鸣声。越往深处,灵气越发浓郁,几乎凝成实质般的雾霭。
主殿后方是数座悬浮的仙岛,这些浮岛只是比当年天玄剑宗的略小,但数量却是有三四座。以虹桥相连,岛上楼阁亭台,隐约可见弟子修炼的身影。整个宗门布局暗合天地至理,显然经过高人精心规划。
王成想起当初的天玄剑宗也有一座悬浮山,现在看来似乎鲁国中部四大金丹宗门都有浮山这种基业。
不多时,天玉灵宗两位金丹真人感应到同阶气息,双双出关相见。
天玉真人白发青袍,目光沉静如水,周身道韵流转,显然修为精深。宁远真人则英姿勃发,眉宇间隐见锐气,但举止间仍带着对前辈的尊敬。
他们早闻王成曾独战金丹魔修傀儡并将其斩灭,战绩赫赫。而天玉真人虽修道日久,也只有与同级修士战平的记录,宁远真人更无金丹相搏之经验,因此态度皆带敬意。
三人分宾主落座,有道童奉上灵茶。茶香袅袅中,言笑融洽,气氛和睦。
茶过两巡,王成想到余诗语,于是便问道:“敢问道友,在下在外地游历时,曾收一名女弟子,名叫余诗语,在百年前便介绍她来此加入贵宗,不知在下这位弟子可否到此?”
天玉真人想了想,却是印象模糊。百年前的事,哪怕他做为金丹期,也不可能关注一名新入门的炼气期弟子。
“道友稍等,等我吩咐宗人大殿长老查询。”天玉长老说完,拿出他的宗门令牌,吩咐下去。
不一会儿,消息回来。
余诗语果然在百年前顺利的来到天玉灵宗,此时她已在执法殿任职,修为炼气九层,却因宗门资源早年多倾斜于宁远真人结丹之用,至今未凑足筑基所需灵药,故迟迟未能突破。
见对方如此诚恳,王成亦坦然道出来历,自称原是天玄剑宗重阳峰一名普通灵植夫,宗门解散后在外历练,偶得机缘方成金丹。两天玉金丹听罢,皆称道运亦是仙缘,未见妒色,反生钦佩之意。
当三人言及当年并入天玉灵宗的天玄剑宗旧人,却得知其况凄凉:昔日半宗弟子投奔,竟仅两人筑基成功,余者或道心受损、或资源不济,大多停滞炼气之境,甚或早已陨落。
王成默然,自知与旧日同门交集甚少,唯一相识者不过那些经常换取灵植的灵植师,而一百二十六年光阴流转,灵植师修士寿元有限,恐怕超不过一百五十岁,此时当年的那些熟人恐怕多半已作黄土。这番对话,让王成不禁感慨修真之路的残酷与无常。
其后两日,天玉真人以老牌金丹身份,向王成传授诸多丹境秘辛与论道旧事。包括金丹修士如何感应天地灵机、淬炼本命金丹,以及历届大会中天骄交锋的细节。王成得知,金丹期每个小境界都难如登天,需要大量的资源和机缘。而金丹论道大会不仅是交流切磋的场合,更关系到各派资源的重新分配,因此各大宗门都极为重视。
天玉真人还透露了一些金丹期的修炼禁忌,比如切忌急功近利,否则容易走火入魔;要注意心境的修炼,否则在突破时容易产生心魔;本命法宝的温养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等等。这些经验之谈,让王成获益匪浅。
第三日黄昏,余诗语应召前来。她青衫素净,神态恭谨,见到王成即行大礼。百年光阴似乎未在她脸上留下太多痕迹,依旧清丽脱俗,只是眉宇间多了几分成熟稳重。
王成细察其修为根基,见其真气淳厚、心志坚韧,大为欣慰。
师徒二人叙旧良久,余诗语谈及这些年的经历:如何历尽艰辛来到天玉灵宗,如何通过考核成为外门弟子,又如何凭借努力进入执法殿。
虽然资源匮乏,但她从未放弃修行。王成听后甚是感动,当即赐下一份筑基灵材,助她补全破境之需。这份筑基材料此时以于余诗语显得颇为珍贵,包括一棵红莲籽和一块血芝,可保余诗语顺利晋级到筑基期。
诸事既毕,王成便暂居天玉灵宗客峰。这是一处环境清幽的别院,坐落在灵脉节点之上,灵气充沛。
经过一番商议后,原定同往的天玉真人准备坐镇宗门,由宁远真人跟王成两人前往赴会。
接下来的一个月间,三人或是论道切磋,或独自吐纳调息。在与宁远真人的交流中,王成发现对方虽然借助魔典突破,但道心尚算稳固,只是偶尔会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似乎对即将到来的论道大会既期待又不安。
王成也在闲暇时游览天玉灵宗各处。
终于,临近大会召开还有一个月,王成与宁远真人启程前往中域。
两人乘飞舟穿云而行,宁远真人操控飞舟,王成则在舟内静修。
飞舟跨越山河,行经数座仙城,于七天后,两人终于进入到东域与中域的交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