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孟小凡捧着 “侠医” 牌匾,与秦亦柔、陈景一同前往稷下学宫复命。刚到正门,守宫儒士便主动上前引路,眼神中没了往日的疏离,多了几分敬佩 —— 贫民窟义诊的事,已通过陈景的转述传遍了学宫,连不少内门弟子都对这位 “非儒修却有仁心” 的修士心生好感。
孔修远早已在学宫的 “明礼殿” 等候,殿内还坐着几位身着深色儒衫的学宫长老。当孟小凡将 “侠医” 牌匾递到他面前时,这位素来严苛的老祭酒,手指抚过牌匾上的 “侠医” 二字,眼神终于有了松动:“三日治愈数百凡人,不收分文,还得百姓如此认可…… 你这‘侠道’,倒也不是全无可取之处。”
他转身对殿内长老道:“孟道友虽非儒修,却心怀仁善,行事符合‘仁者爱人’之理,且实力与心性皆佳,之前的‘仁心考验’,当算通过。藏书楼《侠道考》残本,可许他借阅一日,由陈景陪同,不得损坏,不得抄录外传。”
长老们纷纷点头 —— 百姓的认可比任何规矩都有说服力,再刁难,反倒显得学宫小气。
藏书楼位于学宫后山的竹林深处,是一座七层的木质阁楼,每层都悬挂着刻有 “儒道典籍”“杂道残卷” 等字样的木牌。负责藏书楼的是一位姓林的老儒士,他引着孟小凡三人来到第四层 “杂道残卷” 区,在一个布满灰尘的书架角落,取出一个泛黄的木盒:“这便是《侠道考》残本,全书共十二卷,现存仅三卷,纸页脆弱,需轻拿轻放。”
木盒打开的瞬间,一股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三卷残本用粗麻绳装订,纸页已呈深褐色,边缘多处破损,部分字迹因年久模糊,需凑近才能辨认。孟小凡小心翼翼地取出第一卷,指尖触到粗糙的纸页,心中竟泛起一阵莫名的悸动 —— 这是他离侠道根源最近的时刻。
陈景凑在一旁,轻声惊叹:“没想到真有‘侠道’的典籍…… 之前学宫都说是凡人造的假书,看来是我们孤陋寡闻了。”
秦亦柔没有多言,却悄悄站在孟小凡身侧,目光落在残卷上,腕间的暗红珠串放缓了转动 —— 她虽为魔心殿修士,却也对这 “上古异道” 的秘密生出了好奇。
孟小凡深吸一口气,缓缓翻开第一卷,目光落在开篇的字迹上:
“上古之时,天地有正气,聚而为侠,是为侠修。侠修者,承天道之仁,护众生之安,不以修为论高低,唯以本心定正邪……”
这第一句话,便让他心头一震 —— 与秦伯临终前交给她的那枚桃木牌上的刻字 “天有正气,侠承其仁” 几乎完全吻合!秦伯当年说 “这木牌藏着侠道的根”,原来竟是真的!
他继续往下读,残卷中记载:上古侠修曾形成一个庞大的 “侠盟”,遍布中州乃至东临域,侠修们修习 “浩然正气”,既能净化煞气,又能凝聚众生信念,最强的侠修甚至能 “以己之身,扛天道之责”。
而第二卷的内容,却让气氛瞬间凝重起来 ——
“域外天魔至,蚀天地正气,乱众生心智。侠盟举全盟之力抗之,战于‘碎星崖’,侠修死伤殆尽,盟主以身祭天,引浩然正气封印天魔,然侠道传承亦因此断层,典籍多毁于战火,仅余残卷,藏于稷下……”
“域外天魔……” 孟小凡喃喃自语,指尖微微颤抖。他想起血煞宗的煞气,想起魔心殿的邪术,虽与残卷中 “蚀正气、乱心智” 的天魔特性相似,却远不及记载中那般恐怖 —— 难道血煞与魔心殿的存在,只是天魔威胁的冰山一角?
第三卷的内容更为关键,清晰记载着 “侠道与天道同源” 的核心:
“侠道非独立之道,实与天道同源。天道之责,在育众生;侠道之责,在护众生。故侠修修浩然气,实则是修‘天道之仁’,气越纯,心越正,越能贴近天道……”
这句话彻底解开了孟小凡长久以来的疑惑 —— 为何他的浩然气能净化各种煞气,为何行侠仗义时气劲会更强?原来浩然气本质是 “天道之仁” 的具象化,侠道的 “守护”,本就是天道赋予众生的使命。
“原来如此……” 孟小凡合上书卷,心中豁然开朗。秦伯木牌上的 “天侠同源”,残卷中的 “承天道之仁”,还有他自己修习浩然气时的感悟,终于串联成了完整的脉络 —— 他所走的侠道,并非 “粗浅之道”,而是上古传承的 “天道守护之道”。
陈景早已看得目瞪口呆,喃喃道:“没想到侠道竟有如此渊源…… 还与天道同源,这可比我们学的‘儒道辅政’更宏大啊!”
秦亦柔的眼神则变得深邃,她看着残卷中 “域外天魔” 的记载,腕间珠串轻轻转动 —— 魔心殿中也有关于 “域外邪物” 的秘闻,殿主近年来一直在寻找 “上古封印之地”,难道与这 “碎星崖” 有关?孟小凡的浩然气能净化煞气,若天魔真的复苏,他会不会成为魔心殿的 “目标”?
孟小凡没有察觉秦亦柔的心思,他将残卷小心放回木盒,心中已有了新的目标:补全侠道传承,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应对可能再次出现的天魔威胁。他要让浩然气更强,让更多人了解侠道,让上古侠修 “护众生” 的使命,在他这一代延续下去。
“林老丈,多谢允许借阅。” 孟小凡对着老儒士躬身行礼,“虽仅三卷,却解了晚辈多年的疑惑,这份恩情,晚辈记下了。”
老儒士笑着点头:“典籍的意义,在于传承与启发。你能从残卷中悟得侠道真谛,也算这《侠道考》没有白藏这么多年。若日后有机会,可常来学宫交流,学宫虽重儒道,却也不排斥‘有益众生’的异道。”
离开藏书楼时,竹林的风轻轻吹过,带着墨香与竹香。孟小凡捧着木盒,脚步比来时更坚定 —— 他找到了侠道的根源,也明白了自己的使命。接下来,他要做的,是将这份上古秘密牢记于心,继续修炼浩然气,同时留意天魔的蛛丝马迹。
秦亦柔走在他身边,忽然开口:“域外天魔…… 你打算怎么办?若真像残卷说的那样恐怖,仅凭你一人,恐怕挡不住。”
孟小凡转头看她,眼神坚定:“不是我一人。东临域有青云门的同门,中州有认可侠道的百姓,或许还有像陈景这样的儒修 —— 只要大家都明白‘守护’的意义,就算天魔真的复苏,我们也能像上古侠修那样,并肩对抗。”
陈景点头附和:“孟道友说得对!若真有那么一天,我稷下学宫的儒修,也愿意与侠修并肩作战!”
赤焰猴蹲在孟小凡肩头,似是听懂了他们的话,对着天空叫了两声,声音清亮。
远处的洛阳城在阳光下泛着光,学宫的钟声缓缓传来,带着 “文以载道” 的庄重,也似在呼应着侠道 “护众生” 的使命。孟小凡知道,《侠道考》的秘密只是开始,他的侠道征程,即将迎来更宏大、也更艰难的挑战 —— 但他无所畏惧,因为他的身后,有百姓的信任,有同伴的支持,更有与天道同源的浩然正气,与永不动摇的守护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