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她未曾点灯,
屋外依旧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
但朱高煌也并非寻常之辈。
夜色中视物如同白昼。
上官嫣然被他推门而入的动静惊到,低呼一声蹲下身,用手中衣物掩住身子。
朱高煌面色如常地退出门外。
心中波澜不惊。
他早已过了心浮气躁的年岁,世间女子,又有何等风姿不曾入眼?
屋内,上官嫣然双手捂着发烫的脸颊。
想借掌心凉意驱散颊边热意。
曌儿睡相不甚安稳,总爱在榻上翻滚。
还惯于搂着人入眠。
晨光初透时,上官嫣然的内衫已被曌儿的口水润湿一片。
想着房中仅有她与孩童二人,便欲更衣。
见曌儿睡得香甜,恐烛光扰其清梦,遂未点燃灯烛。
就在昏暗中解衣。
未料衣裳滑落在地,摸索许久仍寻不着。
更不料朱高煌会在此刻推门。
当真羞窘难当。
她暗自宽慰:夜色深沉,王爷定然未曾瞧见什么。
可面上热意始终未褪。
俯身在地终于寻得衣物。
上官嫣然匆忙穿戴整齐。
点燃烛火,推开房门。
垂首不敢迎向朱高煌的目光。
王爷请进。
朱高煌颔首,神色如常。
仿佛方才未曾发生任何事。
这般态度反令上官嫣然暗生恼意。
想她堂堂花月楼魁首,在此人眼中竟如此不值一顾?
朱高煌步入室内。
轻拍酣睡的曌儿。
曌儿该起身了,今日还要入宫寻皇祖父玩耍。
谁知小丫头只是翻了个身,蹙着琼鼻继续安睡。
朱高煌轻笑摇首。
吩咐上官嫣然:
替曌儿更衣。
上官嫣然取来早已备好的衣裳。
悉心为曌儿穿戴整齐。
朱高煌踱出房间。
对着空寂庭院轻唤:
四人现身的。
微风拂过,庭中倏然现出四名修罗卫。
正是玄十、玄十一、玄十二、玄十三。
失而复得。
朱高煌绝不容许曌儿再度陷入险境。
他调配了一半玄卫专门保护曌儿。
明朝军队向来不接纳女兵,唯有男子方可从军。
但修罗卫与众不同,朱高煌遴选修罗卫时,只重天赋,不论性别。
在他眼中,男女并无分别。
只要天赋出众,通过选拔,便能获得朱高煌赏赐的紫星功。
此次派来的全是女性玄卫,分两班轮流守护曌儿。
须知朱棣身边也仅安排了四名黄卫护卫,其余黄卫皆被派遣执行各类任务。
“备轿。”
四名女修罗卫垂首领命,很快便抬来一顶软轿。
朱高煌从上官嫣然手中接过更衣完毕的曌儿,轻轻安置轿中。
晨露微凉,他特回房取来绒毯为曌儿披上,全然忘却这孩子已是先天高手。
想让先天高手感染风寒——大约这便是关心则乱。
四名修罗卫抬起轿辇,一行人朝皇宫行去。
抵达宫门时尚未到朝会时辰,官员们三三两两聚在一处商议奏章。
明朝早朝时辰太早,皇城周边宅邸非寻常官员所能购置,住得远者需趁夜出发。
乘马车尚可在途中歇息片刻,故而朱高煌的轿队格外引人注目。
不过昨日这位亲王在朝堂大开杀戒,官员们皆不敢直视,偷瞥一眼便匆匆移开视线。
见轿中曌儿仍在安睡,众人连交谈都屏息静气,如同木桩般伫立原地。
原本人声鼎沸的宫门前,霎时万籁俱寂。
只是今日言官们颇不寻常,全都簇拥着一位老者,不时朝朱高煌方向张望,俨然成竹在胸。
朱高喣今日也到得极早——实则彻夜未眠。
处理完梅氏三兄弟事宜已是深夜,索性直接赶来上朝。
昨夜他便得知曌儿平安的消息,只是公务缠身未能前往探望。
朱高喣瞅准时机,立刻凑上前去。
他扯开嗓门喊道:“老四,这是......”
话才说了一半,朱高煌就用凌厉的眼神制止了他。
朱高喣顿时咽回了未出口的话。
朱高煌指了指还在熟睡的曌儿。
朱高喣会意地点了点头。
他走到朱高煌身边,压低声音说:“这就是侄女?长得跟你一样俊俏。”
为人父母的,听到别人夸赞自己的孩子,心里总是欢喜的。
朱高煌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笑意。
虽然转瞬即逝,但还是被朱高喣捕捉到了。
他趁机继续说道:
“昨天老三押去的建文余党已经审出些眉目了。”
“上次老爷子从鸡鸣寺回来的路线就是他们泄露的。”
“宁国公主家的三个儿子也和他们有牵连,我已经把他们都关进昭狱了,你看该如何处置?”
朱高喣故意隐瞒了发现建文踪迹的事。
打算等他和老三抓到建文再说。
朱高煌抚着下巴沉思。
朝中果然有人与这些建文余党暗中勾结。
难怪这些建文余党潜入应天这么久,锦衣卫都没能察觉。
不过老二的做法倒是出乎朱高煌的意料。
此时他不急着 ** 请功,反而来请示自己。
要说老二是顾及亲戚情分,朱高煌可不信。
略一思忖,朱高煌就明白了老二的用意。
“那三个人是你的人?”
别以为朱高喣平日里大大咧咧就是个傻子。
皇家子弟若是真傻,早就被人啃得骨头都不剩了。
朱高喣嘿嘿一笑。
“我就知道瞒不过你。
不过二哥确实不知道他们会和建文余党扯上关系,现在该怎么办?”
朱高煌瞥了朱高喣一眼。
“查清宁国公主是否参与其中,严加审讯那三人,把朝中所有牵连此案的人,一个不落地揪出来。”
朱高喣拍着胸脯保证:
“放心,这事包在二哥身上。”
早朝时辰将至。
三通鼓声响起。
朝臣们开始从两侧掖门鱼贯而入。
曌儿仍沉浸在睡梦中,朱高煌便令修罗卫将轿子径直抬入宫中。
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紧随朱高煌身后,低声交谈。
杨荣低声问道:“燕王殿下将轿子直接抬入宫门,是否有些不妥?”
杨溥忧虑道:“今日连抱病已久的国子监祭酒都来上朝了,他对这些规矩最为在意......”
杨士奇轻轻摇头。
“切记我昨夜所言,今 ** 上提及诸事,我等只管应允便是,尽量缄口不言。”
杨荣与杨溥闻言呼吸微滞,相视苦笑点头。
他们确实多虑了。
只是不知今日又将掀起何等 ** 。
抵达太极殿前,修罗卫终于放下轿子。
此处已是极限,若再向内便太过失礼。
朱高煌轻轻唤醒曌儿。
“曌儿,该醒了,我们已到宫中。”
曌儿揉着惺忪睡眼,朝朱高煌展露甜笑。
“爹爹。”
如今的曌儿对朱高煌极为依赖,片刻不见便会心慌。
朱高煌扶她步下轿辇。
两张颇为相似的面容并列一处,即便无人言明,群臣也立时领会了二人关系。
初见如此众多官员,曌儿显得有些胆怯,紧搂着朱高煌的手臂,半个身子藏在他身后,只露出一只眼睛悄悄打量往来大臣。
朱高煌微微蹙眉。
女儿这般怯懦终非良策。
他轻托曌儿后背。
“抬头挺胸。”
“不必畏惧,这些人皆是我朱家臣子。”
“你身为皇族,是我朱高煌的女儿,大明郡主,无论何时都该昂首挺胸。”
“稍后入殿,你只需依礼行事,其余诸事自有爹爹应对。”
曌儿深吸一口气,郑重颔首,挺直腰板随父亲步入殿内。
群臣静默注视着这对父女行至殿前。
多数人早得杨士奇提醒,心中已有准备。
待百官到齐,朱棣现身殿中。
他一眼便瞧见立于朱高煌身旁的曌儿,眉宇间掠过一丝喜色,旋即隐去。
朱棣端坐龙椅之上。
例行朝拜礼仪过后,朝会正式开始。
小鼻涕:“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老臣有事要奏。”
人群中走出一位老者。
他正是宫门外被言官们围住的那个人。
看上去已有七八十岁,佝偻着背,拄着拐杖。
此人乃是曲阜孔家的族老、孔子嫡系后人孔宣。
此前一直抱病在家,今日突然上朝,不知为何。
孔家作为孔子后人,确实靠着先祖庇荫。
自宋朝仁宗时起,便获“衍圣公”
封号。
世代袭爵,每代嫡子继承这一封号。
这也是唯一一个改朝换代后仍被新朝承认的爵位。
世人常说:百年王朝,千年世家,不变的孔家。
自春秋以来,孔家便自称圣人后代。
孔子对中原的贡献,自然无需多言。
只是他这些后人,却有点说不过去。
朝廷设国子监,是皇子皇孙读书之处。
国子监最高官职“祭酒”
,通常由孔家人担任。
除了开国皇帝之外,
其余皇帝都在国子监学习过。
因此孔家又自称“圣人之师,文脉之祖”
。
朱棣这般暴脾气,怎容他人骑在头上。
登基后便逐步收回孔宣的实权,仅留虚名。
但孔家对朝廷的影响力依然不小。
杨士奇悄悄看了一眼面无表情的朱棣。
难道皇上的目标是衍圣公?
应该不至于。
衍圣公许久不来早朝了,
皇上不可能算到他今天会来。
那么,陛下的目标究竟是谁呢?
朱棣:“奏。”
孔宣先向朱棣行礼,
随后指着站在朱高煌身边的曌儿说道:
“老臣要弹劾燕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