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既兴,联盟气象为之一新。祭祀、朝会、婚丧、宴饮皆有章可循,八音克谐,舞姿雍容,无形中化解了许多纷争,凝聚了人心。然而,姜石年眉宇间的沉思却未曾减少。他时常立于明堂之高,望着下方遵礼而行、因乐而和的人们,目光却仿佛穿透了眼前的秩序,看到了更深远的隐忧。
这一日,风后为制定来年历法,需参考往年物候记录,却只能依靠几位老者零碎且不尽相同的记忆拼凑,争论不休。仓颉管理盟约与物资分配,所记录的结绳与刻画符号日益繁杂,除了他本人,几乎无人能完全解读,一次误读险些导致两部再起冲突。更有远方部落来归附,其语言、习俗与联盟迥异,沟通极为困难,全赖通译辗转传达,词不达意处甚多。
共主轩辕亦深感不便,对姜石年叹道:“先生,礼乐虽和人心,然往事易忘,约定难久,远方难通。结绳记事,终有尽时;口耳相传,难免讹误。长此以往,恐生祸端。可有法能令言语异声者共晓其意,令古今之事如悬镜清晰,令约定之理如日月长明?”
姜石年沉默良久,缓缓道:“共主所虑,乃万世之基业。礼乐规范当下之行,然需有物能载道于千秋,传知于万里。此物,非金非石,非丝非革,而当是一种符号,能摹万物之形,能表心中之意,能录古今之言,能传天地之理。”
他目光转向一旁正忙于整理绳结的仓颉:“仓颉,汝善记录,心思缜密,可曾觉结绳刻画之限?”
仓颉抬起头,眼中亦有困惑与思索:“回先生,绳结愈多,愈易混淆;刻画之形,难以尽意。且各地刻画之法不同,犹如异语,难以互通。确感力不从心,常恐有负所托。”
姜石年颔首:“天地万物,皆有其形,有其理,有其声。飞鸟留爪迹,走兽印蹄痕,此乃自然之‘文’。吾等何不效法天地,观奎星圆曲之势,察龟文鸟羽之迹,山川虫鱼之形,草木器具之态,创制一套通行天下、表意传形的符号?以此符号记录语言,则言可载;书写契约,则约可久;记述历史,则事不忘;传播知识,则智不灭。此符号,可称为‘字’。”
“造字?”轩辕、仓颉及在场众人皆惊。此念如同开天辟地,前所未有,其设想之宏大,远超铸鼎、定礼、作乐。
“然此乃惊天地、动鬼神之举,非易事。”姜石年神色肃穆,“需穷究万物之理,概括众形之要,以简驭繁,以形表意,以意传声。非大智慧、大毅力、大机缘者不可为。”
他将目光再次投向仓颉:“汝心静而专,目明而察,手巧而稳,更有记录之经验,深知其弊。此重任,吾欲托付于汝。吾将以神力助你,令你目能洞悉万物纹理,心能感悟造化玄机。然最终能得何字,仍需汝自行观察、提炼、创造。”
仓颉闻言,先是震惊,随即眼中爆发出无比炽热的光芒。他仿佛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在眼前展开。他深吸一口气,伏地而拜:“仓颉虽不才,愿竭尽心力,效法天地,为万民创字,纵粉身碎骨,亦在所不辞!”
于是,一场伟大的创造,悄然开始。
姜石年以神力加持仓颉,更将星盘碎片暂借于他,助其感悟天地法则。仓颉告别喧嚣,独居于洛水之畔一座僻静的山洞之中。他摒弃了一切杂念,终日沉浸于与天地万物的对话之中。
他仰观天文,看斗转星移,云卷云舒,日月光华,星辰列张。那圆转的弧线,那璀璨的光点,在他心中沉淀。 他俯察地理,看山川起伏,江河奔流,树木年轮,金石纹路。那峻拔的峰峦,那蜿蜒的水脉,在他指尖流转。 他细观鸟兽,看飞鸟翱翔之姿,走兽奔跃之态,虫鱼游弋之形,龟甲裂纹之象。那矫健的身影,那神秘的图纹,在他脑中铭刻。 他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看人的眉眼手足,看屋宇车舟,看耒耜弓矢。一切形象,皆是他取材的宝库。
他时而癫狂,对着沙地不停地勾画涂抹;时而静默,数日凝视一片落叶的脉络;时而欣喜若狂,为捕捉到一个绝妙的形态;时而苦恼蹙眉,为无法准确表达一个抽象的概念。
姜石年时常前来,并不直接指导,而是与他探讨万物本源。“水之性,柔而向下,奔流不息,其形当如何?”“火之象,炎而上腾,光热散发,其符怎显?”“‘上’与‘下’,‘天’与‘地’,‘阴’与‘阳’,其意相反,其形可有关联?”
这些探讨,如同钥匙,一次次打开仓颉思维的枷锁。他从具象的图形中提炼出抽象的笔画:横、竖、撇、捺、点、折……如同搭建世界的骨架。他以指为笔,以沙为纸,以水为墨,废寝忘食地勾画着。
不知过了多少日夜,经历了多少次失败。这一日,天降春雨,雨滴落在泥土上,形成一个个小小的涡痕。仓颉盯着那涡痕,又看向不远处洛水流动的波纹,忽然福至心灵!
他伸出手指,在湿滑的泥地上画下了一道弯曲的线条,如同水流,在线条上方加了几个点,犹如溅起的水花。
“水!”他脱口而出!这个符号,既像水流之形,又蕴含着“柔顺”“流动”之意!
仿佛堤坝决口,灵感汹涌而至! 他看见远处山峦起伏,便画下“山”! 看见林中伐木,一人倚树而立,便画下“休”! 看见持戈守卫的战士,便画下“武”! 看见女子跪坐操持,便画下“安”! ……
他从鸟爪印得到“爪”字,从禾苗形态得到“禾”字,从门户之形得到“门”字,从火焰升腾得到“火”字……他又将简单的字组合,表达更复杂的含义:“日”和“月”合为“明”,“人”倚“木”为“休”,“刀”割“牛”角为“解”……
字,一个个被创造出来。它们不再是随意的图画,而是经过高度概括、凝练,既保留物形特征,又蕴含深刻意义的符号体系。
洞外,天地似乎感应到了这窥破造化奥秘的举动。白日里,晴朗的天空竟飘下无数粟米,如同雨落,仿佛天地惊叹于这份智慧,欲以嘉禾犒赏(天雨粟)。深夜里,荒野之中传来阵阵鬼哭,凄厉哀怨,仿佛鬼神惊惧于文字诞生后,人类将不再蒙昧,其行为将被记录,其功过将无所遁形(鬼夜哭)。
这一日,仓颉终于带着他刻满符号的无数龟甲、兽骨、竹片,走出了山洞。他面容憔悴,双目却亮如星辰。
明堂之前,联盟重臣齐聚。仓颉将他所创之字,一一展示讲解。
“此为‘日’,象太阳之形。” “此为‘月’,象月缺之貌。” “此为‘人’,象人侧立之姿。” “此为‘木’,象树木之干枝。” “此为‘信’,从人从言,人言为信。” “此为‘仁’,从人从二,二人相亲爱为仁。”
他不仅展示了字,更阐述了字背后的道理。每一个字,都是一个世界,一种智慧。
众人看着这些神奇而优美的符号,听着仓颉的讲解,只觉得以往混沌的世界 suddenly变得清晰无比,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道理, suddenly有了承载!喜悦、震撼、敬畏……种种情绪充斥心头。
轩辕大喜过望,抚掌赞叹:“此真乃神授之器,万世之宝也!”
姜石年看着这一切,眼中露出欣慰之色。他走上前,对仓颉深深一揖:“汝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功甚伟,天地可鉴。”
然而,就在万民欢庆,仓颉受誉之时,姜石年敏锐地察觉到,怀中那枚暂借给仓颉、助其感悟天地的星盘碎片,在文字成型、大道彰显的刹那,竟微微发烫,其上光华流转,似乎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记录、推演、整合着这新生的、名为“文字”的庞大信息流。星盘深处,那自混沌以来便存在的无数法则光丝,正与这些新生的字符产生着微妙而深刻的共鸣……
文字既成,文明有了传承的根基。但这窥破天机的造物,又将给这片天地,带来怎样未知的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