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节翌日,就是宜修的生辰。
老太太昨儿过得松快,今儿给宜修的生辰赏赐翻了两番,都是温宪精挑细选送来的,宜修越看越喜欢。
胤禛更是大手笔,一整套翡翠头面,外加给宜修母女一人一套的二十四只小翡翠把件——
小孩巴掌大小的小团扇,由一整块翡翠雕琢,浮雕二十四节气图案,做工极为精巧。
可以放手上把玩,也可以用丝线串起来,当压襟,或是腰间配饰。
还有一支佛手翡翠宝石步摇,送去了费扬古府上。
宜修很满意,男人啊,什么不懂风情,什么不知风月,都是可以调教的。
一次不行,就多调教几次,等到他受不住……自然事事通透!
有了册封旨意,乌雅氏便是德妃。出于给旧人恩典,康熙还是给了份体面,这夜吩咐去长春宫。
德妃闻听康熙要来,撑着头靠在贵妃榻上,忍不住一声声的叹息,眉间的愁色更浓,抬手抚上已经满是结痂的右脸,面圣……自己这样,见一面就消耗一份往日旧情。
绿嬷嬷急声提醒,“主子,皇上到宫外了,得去接驾。”
德妃眸光蓦地透过窗户扫向后殿,扶着绿嬷嬷起身,理了理有些皱褶的旗装,压下内心的不忿与不甘,“去,请后殿的和嫔来。”
绿嬷嬷呼吸急促,“娘娘……”
德妃抓着绿嬷嬷的手紧了紧,快步往门外走,“快去,本宫这样子,如何能侍奉皇上。既然留不住,自然要贤德。”
德妃笑容温婉,看着龙行虎步走近的康熙跪地行礼,“臣妾见过万岁爷。”
“起来吧。”康熙声音淡淡,经过德妃身边没有停留。
德妃起身,内心升起一丝不好的预感,万岁爷心情不好,自己……如何开口说胤禵伴读的事儿?还是要再压压。
康熙进殿,由不得德妃在外等待,收拢起纷乱的思绪,紧跟着踏入殿中。
绿嬷嬷未立刻跟进,转身去了后殿。
“万岁爷,怎么今日看着心情不好?可是有什么烦心事?”德妃站在烛光下,昏黄灯光很好遮掩了毁容的右脸,面上笑语晏晏。
“前朝之事,你不用管。”康熙摆了摆手,“你这两年也该学乖了,朕与你说明白,弘晓,你少打主意。”
帝王防备成年儿子,抬起德妃,打压老四,离间老四和太子,毋庸置疑。
可弘晓这孩子,康熙可舍不得小丫头受苦,半点泪珠子都不愿意瞧见。
“皇上,说的是哪里话,那也是臣妾的孙女。”德妃面上挂不住,低着头赔小心。
康熙嘴角轻嗤,就德妃那点子小心思,能瞒得过帝王的眼睛?
德妃静下心,奉上汤盅,“万岁爷,臣妾让人炖了盅百合莲子羹,万岁爷用一用吧。”
康熙从善如流,伸手端起汤羹边喝边说:“你安分,该给你的,朕都会给你。”
言外之意,若不安分,再闹出事端……帝王的耐心便告罄。
敲打完,康熙这才喝汤,目光丝毫没落在德妃身上。
德妃伴君多年,如何不懂帝王?上位者,可以笑着跟你讲道理,翻脸就可以给你立规矩。
喜欢时,有些不对,也不过是小毛病,不值一提;厌弃时,即便做的再好,也不过是徒劳。
德妃见他用的尚算舒心,表情也没了初来时的僵硬,试探着开口,“万岁爷,臣妾若无您相护,哪有今日?便是为了您舒心,亦不会再越界。但求皇上听臣妾一言,老四家的千好万好,独一点臣妾必须要说道:老四到现在才只得了两个女儿,哪像他前头三个哥哥。莫说是哥哥,连五阿哥这个弟弟也比不上。”
德嫔泪眼朦胧,竭力隐忍才没让泪珠滑落,“老四到底是臣妾的亲儿子,臣妾能不盼着他好?纵然隔阂重重,他的孩子,也是臣妾的血脉啊。”
“贵妃早跟朕说了,四福晋也忧心老四的子嗣,刚从她那儿要了两个秀女,都是身材丰腴好生养的。”康熙放下汤盅,轻笑一声,眼神没半点锐利,却看得德妃浑身发颤。
“有新人伺候,自然是好的,臣妾就盼着早些抱孙子。”德妃脸一僵,又快速收敛神色,面色一松,“臣妾亲缝了一套连绵瓜瓞纹古香缎枕、两床婴戏图妆缎被子,明儿就送去三所。”
康熙瞧她如此,不由勾了勾唇角,“用膳吧。”
德妃笑着给康熙递了杯茶水,讨好地说:“皇上用膳得有人伺候,臣妾备了份小礼,以求让皇上能开胃。”
窗户透出一道倩影,康熙面色略微和缓了三分。
深夜,康熙留宿长春宫。
消息一经传出,宜妃心底一阵恼怒,一巴掌重重拍在了花梨木案几上,“这贱人,早些年是敏嫔、李答应,如今又是和嫔,她倒是会钻营!”
郭贵人好言好语劝慰,“德妃素来没脸没皮,若不是靠着这点装出的‘贤德’,也熬不到妃位。”
宜妃重重一哼,便对双常在道:“你瞧瞧,本宫就说和嫔是心腹大患,你偏觉得她起不来,如何?这不又复宠了!”
“娘娘,嫔妾好歹是您的人。”双常在一脸惊恐,就她先前对和嫔的奚落,和嫔必然是要报复回来的。
“本宫自会护着你,但也要你自己争气。”宜妃宽慰了两句,打发双常在下去,让郭贵人给宣妃备一份厚礼。
就冲宣妃膝下记了德妃两个女儿,两人就不可能和睦相处,宣妃用得好,足够让德妃有苦说不出。
为了她的十一和远嫁的恪靖(四公主),德妃和十四必须要受尽苦楚才是。
郭贵人轻声道:“十一阿哥体弱,但也养大了,再有几年,都可以议亲了。”
宜妃叹了口气,“这孩子,我只盼着他平平安安便好。”
郭贵人拍了拍她的手,“会的,一定会的。”
惠妃也气恼,但她没空计较这个,胤禩要成婚,良嫔的性子立不起来,婚事自然是她一手督办,忙得脚不沾地。
宜修前来诉苦,惠妃正好把部分差事交办了出去,“无事不登三宝殿,你既来了,当然得帮忙。”
“侄女明白,互帮才能互助。”宜修没半点推诿的意思,目光打量墙上挂着仇英的仕女图,落地罩垂下的珠帘,还大方地承包了明年胤禔出宫开府后的乔迁宴,“姑母放心, 雅丽茉、苏雅拉也是我看着长大的,哪能不帮衬一把。”
哟呵,都是新赏的,老爷子在端水这方面,果真厉害。
抬举新宠,还不忘安抚旧人!
胤禛或是雍正,完全没学到半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