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的上海,春意正浓。
外滩的钟声敲过七下,华灯初上的和平饭店门前,一辆黑色雪佛兰轿车缓缓停下。车门打开,先伸出来的是一只锃亮的牛津皮鞋,接着是剪裁精良的灰色西装裤管。李彦堂整了整领结,抬头望向饭店璀璨的灯火,轻轻叹了口气。
“少爷,老爷吩咐您今晚务必与周家小姐多交谈。”司机老赵低声提醒道,双手恭敬地递上一只锦盒,“这是老爷准备的礼物。”
李彦堂接过锦盒,指尖在丝绒表面摩挲了一下,没有打开。“知道了。”他淡淡地应了一声,迈步走向饭店大门。
大厅内衣香鬓影,上海滩的名流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举杯交谈。这是上海商会举办的春季慈善晚宴,名义上是为华北水灾募捐,实则是各家联络感情、谈婚论嫁的场合。李彦堂作为汇丰银行华经理的独子,自然是被重点关注的对象。
“彦堂!这边!”父亲李宗翰在不远处招手,身旁站着一位穿着粉色旗袍的年轻女子。
李彦堂走过去,礼貌地欠身:“周小姐,晚上好。”
周小姐掩口轻笑,眼睛却大胆地上下打量着他:“李公子真是越来越英俊了。”
李彦堂勉强扯出一个笑容,正欲回应,忽然被大厅另一端传来的一阵骚动吸引了注意力。人群自动分开,几位穿着蓝布旗袍的女学生捧着一个募捐箱走了进来。
“各位先生女士晚上好,我们是圣玛丽女子师范学院的代表,今晚特意来为华北灾民募捐...”领头的女学生声音清亮,不卑不亢。
李彦堂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被那个声音吸引过去。站在最前面的女学生约莫十八九岁年纪,齐耳短发,素净的脸上不施粉黛,却自有一种清丽脱俗的气质。她穿着与其他同学一样的蓝布旗袍,但挺直的背脊和明亮的眼神让她在人群中格外醒目。
“又是这些学生,整天闹事还不够,连这种场合也要来捣乱。”周小姐撇撇嘴,挽住了李彦堂的手臂,“李公子,我们去跳舞吧?”
李彦堂轻轻抽出手臂:“抱歉,我想先去捐些款。”不等周小姐反应,他已经朝那群女学生走去。
“这位先生,感谢您的善心。”女学生微笑着递给他一张捐款收据。
李彦堂从内袋取出支票本,写下一个数字:“略尽绵力而已。请问小姐怎么称呼?”
“江暮雨。”她接过支票,眼睛微微睁大,“这...这太多了。”
“江小姐不必客气。”李彦堂注意到她手中拿着一本《红楼梦》,书页已经有些泛黄,“江小姐也喜欢《红楼梦》?”
江暮雨眼睛一亮:“李公子也读《红楼梦》?”
“略知一二。”李彦堂微笑,“最喜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一句。”
“巧了,我正读到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那一段。”江暮雨眼中闪烁着惊喜的光芒,随即意识到场合不妥,收敛了神色,“再次感谢李公子的慷慨。”
李彦堂还想说什么,却听见父亲严厉的咳嗽声。他只得微微颔首:“希望有机会再与江小姐探讨。”
回到父亲身边,李宗翰的脸色已经阴沉如水:“你在做什么?当着周小姐的面去和那些女学生搭讪?”
“我只是去捐款。”李彦堂平静地说。
“捐款需要聊那么久?”李宗翰压低声音,“周家掌控着上海三分之一的纺织业,这门亲事对我们李家至关重要。你给我收敛点!”
晚宴结束后,李彦堂站在饭店门口等车,无意间看见江暮雨和同学们正步行离开。月光下,她的侧脸线条柔和而坚定,与周围浓妆艳抹的千金小姐们形成鲜明对比。一种莫名的冲动涌上心头,他快步追了上去。
“江小姐!”
江暮雨惊讶地回头:“李公子?”
“我...我送你们回学校吧,这么晚了不安全。”李彦堂指了指自己的车。
同学们互相交换着眼色,江暮雨却摇头婉拒:“谢谢李公子的好意,但我们习惯步行了。况且...”她意有所指地看了看他身后,“您似乎还有别的安排。”
李彦堂回头,看见周小姐正站在饭店门口,一脸不悦地望着这边。他苦笑一下:“那...改日再见。”
“有缘自会相见。”江暮雨浅浅一笑,转身离去。
李彦堂站在原地,望着她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心中泛起一丝从未有过的怅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