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舜尧的离去,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将钟琴淑原本平静而美好的世界瞬间击得粉碎。那冰冷的棺椁,那刺眼的白花,还有那弥漫在空气中令人窒息的哀伤,都如同一把把锋利的刀刃,割着她的心。在祝舜尧下葬后的那段日子里,钟琴淑仿佛置身于黑暗的深渊,看不到一丝光亮。她常常呆坐在空荡荡的房间里,眼神空洞地望着前方,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与祝舜尧在一起的点点滴滴。那些甜蜜的瞬间,那些温馨的对话,如今都成了刺痛她心灵的利刃。
她一度想随祝舜尧而去,觉得这个世界没有了他的陪伴,便再也没有了意义。她甚至已经做好了决定,在某个寂静的夜晚,结束自己这痛苦的生命。然而,当她的目光落在不满周岁的儿子那稚嫩的脸庞上时,她的心猛地一颤。这个小小的生命,是祝舜尧留给她的希望,是她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牵挂。还有桌上那未完成的手稿,那是祝舜尧一生的心血,是他对文学的热爱与执着。如果她就这样放弃了自己的生命,那儿子该怎么办?祝舜尧的遗愿又该如何实现?
“舜尧,你的莎翁,我会让世人看到。”钟琴淑对着丈夫的遗像,眼神坚定地发誓。那遗像中的祝舜尧,依旧带着温和的笑容,仿佛在鼓励着她要坚强地走下去。从那一刻起,钟琴淑仿佛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她收起了心中的悲痛,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抚养孩子和整理祝舜尧的译稿中。
白天,她带着儿子去学校教书。在课堂上,她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知识,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文学世界的大门。她仿佛将自己对祝舜尧的思念和对文学的热爱,都倾注在了教学中。而儿子小念尧,就乖乖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睁着大眼睛,好奇地看着妈妈讲课。下课后,钟琴淑会带着儿子去公园散步,看着儿子在草地上嬉笑玩耍,她的心中也渐渐有了一丝温暖。
夜晚,当儿子入睡后,钟琴淑便坐在书桌前,开始整理祝舜尧的译稿。那些泛黄的纸张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祝舜尧的字迹。有的字迹工整清晰,有的则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有些模糊。钟琴淑小心翼翼地翻阅着每一页,仿佛在触摸着祝舜尧的灵魂。她仔细地校对着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生怕遗漏了任何一个细节。有时候,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地方,她会反复琢磨,查阅资料,直到弄清楚为止。
民国三十六年,在钟琴淑的不懈奔走下,世界书局终于同意出版《莎士比亚戏剧全集》三辑二十七种。当她得知这个消息时,激动得热泪盈眶。这么多年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她仿佛看到了祝舜尧在天堂里欣慰的笑容。
出版那天,钟琴淑特意穿了一件素色的旗袍,带着儿子来到了祝舜尧的墓前。墓前摆放着几束鲜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钟琴淑将第一本新书轻轻地放在墓碑前,仿佛是将一份珍贵的礼物送给了丈夫。“看,这是你的莎士比亚,”她轻声说,声音有些颤抖,“你做到了。”秋风卷起几片落叶,在她脚边打着旋儿,仿佛是祝舜尧在回应着她的话语。
儿子小念尧仰起稚嫩的脸庞,不解地问:“妈妈,爸爸真的能看见这本书吗?”钟琴淑蹲下身,将儿子搂在怀里,温柔地说:“能的。爸爸在天上,一定能看见。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会一直陪伴着我们。”小念尧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然后伸出小手,轻轻地摸了摸墓碑上爸爸的名字。
回到家中,钟琴淑将剩余的译稿一一整理。书桌上还摊开着祝舜尧未完成的《亨利五世》译稿,最后一行字迹已经模糊,那是他在高烧中写下的最后文字。钟琴淑小心翼翼地用宣纸覆盖在上面,仿佛是在守护着丈夫未完成的心愿。一滴泪水从她的眼角滑落,晕开了墨迹。“妈妈,爸爸的字真好看。”小念尧趴在桌边,伸出小手想要触碰那些字迹。钟琴淑突然哽住,想起新婚时祝舜尧教她写字的场景。
那时,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们身上,祝舜尧站在她身后,握着她的手,一笔一画地写着:“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他的手温暖而有力,他的声音温柔而动听。钟琴淑的心中充满了幸福和甜蜜,她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运的女人。然而,如今这一切都已成为了回忆,只能在梦中重温。
“是啊,你爸爸的字...”钟琴淑的话还没说完,便再也说不下去了。她将儿子紧紧抱住,泪水止不住地流下来。小念尧用袖子笨拙地擦去她脸上的泪水,说:“妈妈不哭。爸爸说,要妈妈笑着活下去。”钟琴淑将儿子紧紧抱住,闻着他身上淡淡的奶香。这个孩子是祝舜尧留给她最珍贵的礼物,眉眼间都是父亲的影子。她知道,自己必须坚强起来,为了儿子,也为了祝舜尧的遗愿。
夜深人静时,钟琴淑点亮油灯,开始校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译稿。这是祝舜尧生前最得意的译作之一,字里行间都倾注了他对爱情的理解。当她读到“我能否将你比作夏日”时,恍惚间仿佛听见丈夫在耳边轻声吟诵。那熟悉的声音,那深情的语调,让她仿佛又回到了与祝舜尧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舜尧...”她对着空荡荡的房间轻唤,回应她的只有窗外蟋蟀的鸣叫。然而,她并不感到孤独,因为她知道,祝舜尧的灵魂一直陪伴在她身边,给予她力量和勇气。
时光荏苒,转眼间到了1949年春天。随着局势的变化,钟琴淑决定带着小念尧迁居上海。她听说上海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文化气息的城市,她相信在那里,她能够更好地完成祝舜尧的遗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莎士比亚的作品。
钟琴淑带着儿子踏上了前往上海的列车。列车缓缓启动,窗外的景色不断变换。小念尧兴奋地看着窗外的一切,不停地问这问那。钟琴淑微笑着回答着儿子的问题,心中却充满了期待和憧憬。她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她已经做好了准备,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她都不会放弃。
到了上海后,钟琴淑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在复旦大学找到了一份教职。她继续整理丈夫的遗作,将那些散落的笔记、信件一一归类。每当夜深人静,她就会伏案工作,沉浸在文学的世界里。有时候工作到东方既白,抬头时才发现泪水早已打湿了稿纸。那些泪水,既有对祝舜尧的思念,也有对文学的热爱。
“钟老师,您又熬夜了。”清晨,同事看见她通红的眼睛,忍不住劝道,“身体要紧啊。”钟琴淑只是笑笑,说:“没关系,这是舜尧的心愿。我一定要完成他的遗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莎士比亚的作品。”同事们被她的执着和坚定所感动,纷纷伸出援手,帮助她一起整理译稿。
在整理译稿的过程中,钟琴淑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有些译稿因为年代久远,已经破损不堪,需要她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修复。有些内容因为文化差异和语言习惯的不同,需要她反复斟酌和修改。但是,钟琴淑从来没有抱怨过,她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坚信自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