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d合作发展集团”步入正轨的消息传来时,林天提议在京城一家老字号大酒店聚餐,既是为高小琴的履新庆功,也是给返京的众人补一场“庆功宴”。傍晚时分,叶紫涵、赵梓琪、沈佳怡与苏烈、潘不江等纨绔子弟陆续抵达,包厢里很快热闹起来。
刚落座,苏烈就迫不及待地掏出手机,翻出高小琴发来的跨境经济特区规划图:“你们看,这特区里还要建一个‘中d产业展览馆’,到时候咱们在d国做的所有项目,都能在里面展示!”潘不江凑过来,指着图里的农产品加工区笑道:“这块地我熟,之前考察时还在那片沙漠里种过试种的坚果苗,现在居然要建厂房了,真是不敢想。”
叶紫涵给众人倒上茶,轻声说:“还记得第一次去d国,下飞机看到满街的土坯房,心里还犯嘀咕‘这活能做成吗’?现在再看,不仅学校、医院建起来了,连经济特区都要开建了,跟做梦一样。”赵梓琪点头附和:“最难忘的是物流专线开通那天,第一列火车载着江山的机械配件过来,d国员工围着火车鼓掌,那场景我到现在都记得。”
正聊着,林天推门进来,手里还提着两瓶珍藏的白酒:“这是我爸当年在江山工作时留下的酒,今天拿出来,咱们敬过去的日子,也敬未来的路。”沈佳怡接过酒瓶,笑着说:“那我可得多喝两杯,在d国熬了那么多夜,总算能好好放松了。”
菜陆续上桌,既有京城特色的烤鸭、炸酱面,也有几道改良版的d国风味菜——用d国坚果做的凉菜,用当地香料炖的羊肉。苏烈夹起一块羊肉,嚼了两口就笑了:“这味道跟在d国员工家里吃的差不多,就是少了点烤馕的配搭。”潘不江立刻接话:“下次咱们再聚,我让加工厂寄点刚烤好的坚果馕过来,让大家尝尝正宗的味道。”
酒过三巡,话题渐渐转到“未来”。林天放下酒杯,对众人说:“接下来‘夏国企业出海联盟’要对接东南亚的两个国家,需要有人带队去考察,你们谁有兴趣?”话音刚落,苏烈就举了手:“我去!之前在d国建建材厂有经验,东南亚的气候跟d国有点像,说不定能用上。”潘不江也跟着说:“我也去!正好看看那边的农产品市场,能不能把d国的坚果也推广过去。”
叶紫涵看着两人,笑着说:“你们俩还是这么急脾气,不过也好,有你们在,考察肯定能顺利。”赵梓琪也补充道:“要是涉及物流对接,随时找我,江山的跨境专线经验,应该能帮上忙。”沈佳怡则轻声说:“我打算先回医院待一段时间,要是那边需要医疗支援,我随时能过去。”
林天看着眼前这群并肩作战的伙伴,心中满是暖意:“不管去哪个国家,咱们都别忘了在d国的教训——别想着‘改造’别人,要想着‘一起干’;别只看眼前的利益,要算长远的账。只有真心帮当地民众解决问题,事情才能做成。”
众人纷纷点头,苏烈举起酒杯:“林哥说得对!我以茶代酒,敬咱们的‘共赢’初心,也敬以后的每一段征程!”所有人都端起杯子,碰在一起,清脆的碰撞声里,满是对过往的怀念,也满是对未来的期待。
聚餐接近尾声时,高小琴发来视频通话,屏幕里的她刚结束与d国政府的会议,脸上还带着疲惫,却难掩兴奋:“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跨境经济特区的奠基仪式定在下个月,到时候邀请你们都回来看看!”
看着屏幕里熟悉的d国背景,众人瞬间沸腾。潘不江对着屏幕喊:“一定去!到时候我要在奠基仪式上,给大家带咱们厂新出的坚果礼盒!”叶紫涵也笑着说:“我也去,顺便看看之前培训的医护人员,看看他们现在能不能独立开展诊疗了。”
挂了视频,包厢里的气氛更热烈了。赵梓琪看着窗外的京城夜景,轻声说:“以前总觉得‘家国’是很宏大的词,现在才明白,咱们在d国建一个工厂、办一所学校、通一条物流线,就是在为‘家国’做事。”
林天点头:“是啊,所谓‘大我’,就是由无数个‘小我’的努力组成的。咱们这群人,能一起在d国留下点东西,能让那边的民众过得好一点,就是最有意义的事。”
夜色渐深,众人陆续散去,临走前还在约着“下个月去d国参加奠基仪式”。林天站在酒店门口,看着伙伴们离去的背影,又想起在d国看到的星空——那里的星星和京城的一样亮,那里的民众和夏国的百姓一样,都盼着安稳的日子、更好的未来。
他知道,这场跨越国界的“共赢棋局”,永远没有“终点”。下一站,无论是东南亚的雨林,还是非洲的草原,只要带着“以民为本”的初心,带着并肩作战的信任,就一定能落下更多精彩的棋子,在世界的棋盘上,书写更多关于“友谊”与“发展”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