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烈婚礼后的聚餐上,话题不知不觉就绕回了江山市。刚喝了杯酒的王鹏放下酒杯,感慨道:“说起来,咱们这群人能聚到一起,还得从江山说起。当年我第一次跟着林天去江山考察物流,没想到现在不仅把海外仓建到了欧洲,连汉江的物流枢纽都快完工了。”
赵磊也跟着点头,指着桌上的江山特产大米:“你们看这米,就是江山智慧农业基地产的。我上次去江山,特意去基地看了,现在的光伏大棚比以前更先进了,还能通过手机App远程控制灌溉,咱们当年想都不敢想。”
苏烈握着新娘的手,轻声回忆:“我第一次参与‘共赢’项目,就是在江山的农业试验田。那时候跟着林天学种高产稻,后来才敢带着技术去d国、A国。江山就像咱们的‘初心之地’,每次遇到难题,想想在江山的日子,就有了干劲。”
赵梓琪放下手中的茶杯,笑着说:“我虽然没去过江山,但经常听你们提起。上次欧洲光伏企业的代表还问我,‘江山模式’能不能复制到欧洲,他们想派团队去江山考察学习。”
林天听着大家的话,心里满是触动。他拿出手机,打开江山市委书记刚发来的照片——照片里,江山跨境电商产业园的工人正在打包发往非洲的农机配件,旁边的宣传栏上写着“从江山走向世界,让共赢惠及全球”。
“江山最近又有新动作了。”林天把照片递给众人,“他们正在建‘共赢博物馆’,把这些年在海外合作的故事、技术成果都展示出来,还邀请咱们到时候回去做‘荣誉馆长’。”
“那必须去!”张远立刻接话,“我还能把这些年印刷的海外项目教材、宣传册捐给博物馆,让更多人知道咱们是怎么一步步把‘共赢’做起来的。”周教授也点头:“我可以组织医疗专家团,去江山开公益讲座,把海外医疗培训的经验分享给更多人。”
孩子们凑过来看照片,念念指着照片里的农机,兴奋地说:“爸爸,这是王叔叔公司生产的农机吗?下次咱们去江山,能不能再去农业基地看看?我还想跟那里的叔叔学种稻子。”
叶紫涵笑着摸了摸念念的头:“等爸爸不忙了,咱们一家人一起回江山,再约上苏叔叔、赵叔叔他们,重走一遍当年的路。”
聚餐结束时,大家约定,等汉江的“海外协作带”项目稳定后,一起回江山看看。林天看着身边这群因“江山”结缘、因“共赢”同行的伙伴,心里清楚:江山早已不是一个单纯的城市名字,而是他们共同的精神坐标。
离开餐厅时,夜色中的京城灯火璀璨。林天知道,不管他们走多远、在哪个地方奋斗,江山永远是他们的“根”。而这份从江山开始的“共赢”初心,会像薪火一样,在他们手中不断传递,照亮更多通往未来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