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旱区的丰收喜悦尚未褪去,春日的暖阳已悄然洒向夏国的“老领导纪念田”。林天带着从非洲带回的那几粒饱满稻种,蹲在田埂上,小心翼翼地将它们埋进湿润的泥土里。身旁的林老爷子拄着拐杖,看着孙子专注的模样,嘴角泛起欣慰的笑意:“这几粒种子,可是跨越山海的念想啊。”
林天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目光望向远方金黄的稻田:“爷爷,这不仅是念想,更是‘共赢’的见证。非洲的百姓用双手种出了希望,我们也要让这份希望在更多地方生根发芽。”
话音刚落,手机铃声响起,是高小琴打来的视频电话。屏幕里,她正站在非洲的“协作农业示范田”里,身后是长势喜人的稻浪,几个非洲农户围着她,手里捧着新收获的稻穗,脸上满是笑容。“林同志,好消息!‘协作1号’稻种在非洲的推广面积突破了100万亩,今年的亩产比去年又提高了20%!当地政府还想邀请我们一起建农产品加工厂,让粮食能卖出更好的价钱。”高小琴的声音里满是激动,风吹起她的头发,眼底闪烁着光芒。
林天笑着点头:“太好了!加工厂的事尽快推进,不仅要让他们种得出,还要让他们卖得好,真正实现产业链的共赢。对了,你让团队把非洲的种植经验整理出来,分享给东南亚的合作国家,那边的旱季也快到了,说不定能帮上忙。”
挂了电话,林老爷子感慨道:“从送水到送种,再到建工厂,这一步步走得扎实。共赢不是一时的帮扶,是要带着大家一起往前走啊。”
没过多久,高育良从南美传回消息——“全球儿童免疫计划”在南美的接种率已达98%,当地政府按照承诺,发行了印有“双迹拓片”的纪念邮票。邮票上,一边是夏国的冷链船运送冰山融水的画面,一边是非洲稻田里丰收的场景,中间用一道金色的线条连接,象征着跨越山海的协作。“当地的孩子们都把邮票贴在课本上,说要记住这份来自远方的温暖。”高育良在电话里说,语气中满是自豪。
与此同时,山水集团的“医疗+农业”融合项目在东南亚落地生根。叶紫涵带领的母婴健康培训团队,在当地建立了10个培训基地,不仅教给妇女们育儿知识,还搭配推广小型家庭农场模式,让她们既能照顾孩子,又能通过种植耐旱作物增加收入。沈佳怡则忙着协调国内的农业专家,将“数字农业”技术引入东南亚,通过手机App就能实时监测农田墒情,指导农户科学种植。
这天,林天收到一封特殊的邮件,发件人是非洲那个曾拉着高小琴衣角问“水是不是甜的”小女孩。邮件里,她用歪歪扭扭的文字写道:“高阿姨,我现在每天都能喝到干净的水,家里的稻田收了很多粮食,我也上学了。老师说,是夏国的叔叔阿姨帮我们过上了好日子,等我长大了,也要像你们一样,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邮件末尾,还附上了一幅画:一片金色的稻田,稻田里站着不同肤色的人,手拉手围成一个圈,头顶上是一枚闪耀的“双迹拓片”徽章。
林天将画打印出来,贴在办公室的墙上。看着画里纯真的笑容,他想起了老领导临终前的嘱托,想起了祁同伟未竟的遗憾,想起了高小琴舍身护初心的坚定,想起了所有为“共赢”奔波的身影。他忽然明白,“共赢”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征程,而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是跨越时空的初心传承。
年底,“全球协作峰会”在夏国召开。来自世界各国的代表齐聚一堂,非洲的总统带着当地的稻种,南美的卫生部长捧着纪念邮票,东南亚的农户代表展示着家庭农场的丰收成果……他们纷纷走上台,讲述着与夏国协作的故事,言语间满是感激与认可。
峰会的最后,林天走上台,身后的大屏幕上播放着一段视频:从非洲的冰山融水,到南美的疫苗接种;从东南亚的母婴培训,到全球的农业合作……每一个画面,都记录着“共赢”的足迹。“各位朋友,”林天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共赢’不是一句口号,它是危难时的援手,是发展中的同行,是用真心浇灌的希望,是用实干筑起的桥梁。未来,我们将继续带着这份初心,与世界各国携手,让稻浪绵延千里,让薪火永远长明!”
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不同肤色的手紧紧握在一起。高小琴、高育良、叶紫涵、沈佳怡……所有为“共赢”奋斗的人,眼中都闪烁着泪光与坚定。
峰会结束后,林天再次来到“老领导纪念田”。当初埋下的非洲稻种,已长成一片金黄的稻田。微风拂过,稻浪翻滚,仿佛在诉说着跨越山海的故事。林老爷子站在田边,看着眼前的景象,轻声说:“老领导要是看到这一幕,一定会很欣慰。”
林天点点头,目光望向远方。夕阳西下,余晖洒在稻田上,也洒在他坚定的身影上。他知道,“共赢”的征程还在继续,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们,但只要初心不改,薪火相传,就没有抵达不了的远方,没有实现不了的梦想。而那些跨越时空的初心与坚守,终将在人类共同的幸福里,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